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 263%)、肾(49. 473%)、脾(13. 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P=0. 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8,P=0. 014,P=0. 022,P=0. 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2,P=0. 047,P=0. 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973; P=0. 917; P=0. 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 105%)、肾(16. 842%)、脾(4. 211%);肝(32. 632%)、肾(25. 263%)、脾(6. 316%);肝(10. 526%)、肾(7. 368%)、脾(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 789%)、气滞(14. 737%)、湿(12. 632%);湿(15. 789%)、气滞(15. 789%)、痰(14. 737%);痰(5. 263%)、血瘀(3. 158%)、寒(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 947%)、阳虚(14. 737%)、气虚(12. 632%);阴虚(31. 579%)、血虚(23. 158%)、阳虚(20. 200%);阴虚(13. 684%)、阳虚(8. 421%)、血虚(7. 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相似文献   

2.
杨光雨露  许国梅  古艳琳 《四川中医》2020,38(7):221-222,封3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PMOP)为绝经后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所致,可导致驼背、骨痛、易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西医治疗PMOP不良反应较多且疗效不佳,中医药治疗则有效果优良、安全、价廉等优势。对PMOP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中药治疗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其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中药辨证论治可提升疗效,淫羊藿、杜仲、补骨脂、续断等均可应用于PMOP的辨证论治,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诊治符合入组条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密度正常组),观察组(骨质疏松组)。通过对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等资料的收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经我科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诊断,判定病例各自分属证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方面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气滞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患者所占比重大于脾肾阳虚证及肝肾不足证。结论:患者年龄的增大、绝经年限的增长、体重指数偏低等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不足证。在临床中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滋补肾精、温补脾肾阳气、滋补肝肾等中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4.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ET、NO在PMOP不同证型间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在130例PMOP患者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为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种不同证型.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E2、ET,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的含量,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PMOP患者ET-1、NO、BMD、E2在不同证型间的关系.结果:ET-1、NO、BMD、E2在气滞血瘀组与肾阳虚衰组中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气滞血瘀组ET-1与其余三组比较明显增高,且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肾阳虚损,瘀血阻滞"病机转变可能是PMOP病理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肾阳虚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早期阶段,程度较轻,而气滞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则多发生在晚期阶段,程度相对严重.ET可作为区别气滞血瘀型PMOP与其它三型的客观物质指标,因此在进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过程中,可把ET-1作为气滞血瘀证的微观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女性心理与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按先后顺序收集100名绝经后女性,收集每位受访者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民族、既往病史、药物服用情况等基本资料,采用法国Medlink X9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每位受访者前后位腰椎1-4(L1-4)及左髋部的骨密度,抑郁、焦虑评估在临床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估。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4个证型。对中医证候分布、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骨密度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四个中医证候组中,气滞血郁组抑郁值、焦虑值最高,平均值分别为为17.5(525)和15.0(325)和15.0(3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22),与其他三个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与气滞血郁组骨密度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3.3(-5.4-1.4)和-3.1(-5.2-1.4)和-3.1(-5.2-1.1),但它们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郁证、气血亏虚证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为63.2%(12例)、27.2%(6例)、75%(18例)、80%(28例),肝肾阴虚与气滞血郁、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郁与肾阳虚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抑郁、焦虑者明显多于非骨质疏松组(分别为14 VS 3、27 VS 4,均P<0.05)。结论:抑郁、焦虑者气滞血郁证型较常见,并且抑郁、焦虑情绪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雌二醇(E2)和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PMO患者94例,并选择来我院体检正常且绝经者40例。比较两组血清25(OH)D3、E2及不同部位的BMD,并将PMO按照中医证型分成脾肾阳虚组(n=35)、肝肾阴虚组(n=32)、血瘀气滞组(n=27),比较三组的血清25(OH)D3、E2及不同部位的BMD,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相关性,并分析患者血清25(OH)D3、E2与不同部位的BM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eck、Ward、Troch处的BMD及血清25(OH)D3、E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Neck、Ward、Troch处的BMD以及血清25(OH)D3、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Neck、Ward、Troch处的BMD及血清25(OH)D3、E2均低于肝肾阴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25(OH)D3、E2、不同部位BM...  相似文献   

7.
血瘀证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简称 PMOP)与卵巢合成的雌激素降低有关,其主要特征是骨质高代谢转化,骨量丢失明显,骨小梁断裂,引发骨痛,其主要证侯特征表现为血瘀.自2001年起,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临床调查并归纳分析,将各症状、体征进行血瘀证客观评分,与骨质疏松诊断客观指标相联系,从血瘀的观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初步论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敏  庄洪  宋文昭 《中医正骨》2000,12(5):9-10
为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共对421名社区绝经后妇女进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利用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和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示421名约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60%,与文献记录相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中医证型的调查中发现,全组妇女肾虚的发病率最高,达73.3%,其次为心虚、肝虚和脾虚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73-275
目的: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证型,是以肾虚为主,脾虚、肝阴虚、血瘀、气滞、寒痰湿,为辅的常见证型。方法:从中医理论角度研究出发,论述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肾虚、脾虚、肝阴虚、血瘀、气滞、寒痰湿证型的临床表现、中医病机分析、西医病理阐释、治疗方法,以及各证型与肾虚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主,也可以见到脾虚、肝阴虚的虚证和血瘀、气滞、寒痰湿邪等实性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规范化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组人群中医体质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2组人群的中医体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不同程度和不同年龄段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早期主要以阴虚质、气虚质为主,后期阳虚质、血瘀质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西苑医院就诊的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率,对所得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3(41例∶139例),女性高于男性。中医辨证属三种证型,即肾虚型14例(7.8%),脾肾两虚型39例(21.7%),脾肾两虚血瘀型127例(70.6%),各证型病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患者中,有骨折史23例(12.78%),其中肾虚型1例(4.34%),脾肾两虚型4例(17.39%),脾肾两虚血瘀型18例(78.26%)。50~59岁骨折2例(5.3%);60~69岁9例(1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0~80岁骨折发生率为12例(12.24%)。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骨折的风险高于单纯肾虚型和脾肾两虚型,60~69岁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高危年龄。  相似文献   

12.
张鹏  罗伟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65-267,276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并进行了骨标志物检查的154例OP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为气滞血瘀组、脾气虚弱组、肝肾阴虚组、肾阳虚衰组和肾精不足组。观察各组病例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I)、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CTX-I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肾阳虚衰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P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GP水平各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P指标气滞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气虚弱组和肾精不足组在各指标中均为低水平。结论:OP气滞血瘀组有较高骨代谢水平,多为高转换状态,其次为肾阳虚衰和肝肾阴虚组,肾精不足和脾气虚弱组骨代谢水平较低,多为低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与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统计骨折发生率,并进行证候评分。结果:320例患者中肝肾不足证占6.88%,脾肾两虚组证20.62%,脾肾两虚兼血瘀证占72.50%,各证候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证与肝肾不足证骨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肝肾不足证及脾肾两虚证骨折的发生率(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其余两证(P〈0.05);三证间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高发证候,同时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1 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的证据与参考。方法选择1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对其常见证候的发生、分布、组合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组合有一定规律.证候发生概率依次是:瘀血阻络40.8%,脾肾阳虚38.5%,脾肾气虚35.3%,肝肾阴虚23.1%。证候的发生概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以4个基本证候独立诊断的方法,能够更灵活、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证候多变的特性,使证候诊断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骨疏康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骨疏康、阿法迪三;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法迪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1年和2年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正位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BMD),用全自动生物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ALP)和护骨素(OPG)含量。结果:治疗组血清ALP和OPG含量在治疗6个月、1年和2年后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血清ALP和OPG含量在服药6个月、1年和2年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6个月、1年和2年后血清ALP和OP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1年和2年后L1~4 BMD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髋部BMD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服药1年、2年后L1~4和全髋部BMD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改变;在1年和2年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1-4和全髋部BMD值明显差异(P〈0.01)。结论:骨疏康能有效阻止绝经后骨矿丢失,可显著增加腰椎和髋部BMD和降低血清ALP、OPG含量。  相似文献   

16.
骨疏康冲剂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骨疏康冲剂(简称骨疏康)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及机理。方法:随机选择骨密度(BMD)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1个标准差且不伴合并症,未经防治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患者197例;其中女性176例,自然绝经1年以上;男性21例,70岁以上。女性按本人自愿分为3组,观察组101例,口服骨疏康,每次1袋(12g),每日3次,并服用碳酸钙,每次300mg,每日2次,连续6个月;单钙组23例,口服骨疏康,每次1袋(12g),每日3次,并服用碳酸钙,每次300mg,每日2次,连续6个月;钙组23例,单服等量钙剂;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52例,不服药物,用以观察骨量自然下降情况;男性均为观察组,服药同女性观察组。各组用药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L2-4BMD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女、男)治疗6个月后BMD下降减缓,且较治疗前有增加,女性观察组有效率为91.1%,平均BMD增加3.1%;男性观察组有效率为95.2%,平均BMD增加3.9%;单钙组及空白组BMD均下降(1.8%)。观察组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明显下降,雌二醇睾酮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单钙组治疗后TRAP下降,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疏康有增加性(雌、雄)激素、抑制骨吸收,减缓骨量丢失,增加BMD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本药还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为H型高血压标准化诊断及分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盐城市中医院85岁以下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纳入对象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录入Epidata软件系统,校验导出;SPSS Statistics因子分析法分析数据,结合中医临床及专家意见,归纳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结果:因子分析四诊信息,F1-肝火亢盛证:脉弦数、面红赤、目赤、急躁易怒、小便短黄、苔黄、口苦、舌红、耳鸣;F3-阴虚阳亢证:五心烦热、目涩、颧红、腰膝酸软、多梦、少津、头重脚轻、耳鸣、目胀、舌红、口干、苔少;F2-痰湿壅盛证:口黏腻、苔腻、头重如裹、舌淡胖有齿痕、痰色白、痰多、痰质稀、脉滑、苔白、泛恶欲吐、食少。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病性证素:阴虚、阳亢、阳虚、火、痰、血瘀;病位证素:肝、脾、肾。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医证候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通过有序Logistic 回归判断。结果:绝经年限、BMI(身高体重指数)与证候类型都是影响骨量丢失程度的因素。其中绝经年限越长、BMI 指数越小,发生PMOP 的概率就越大。不同证候类型,发生PMOP 概率是不同的。肾阳虚证相对于血瘀证,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最大(P <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MOP 的不同证候与骨密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骨量减少人群多表现为血瘀证,骨质疏松或严重骨质疏松人群多表现为肾阳虚证。患者的不同证候可以作为判断骨量丢失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量,为进一步剖析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的中医证候特点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管性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分布倾向进行研究,并探讨各证候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调查血管性抑郁患者70例,按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统计血管性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及证候出现的频率和积分,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血管性抑郁症证候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