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工作的优劣是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的反映[1].改进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门诊输液治疗以其快捷,方便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口[2].近年来我院儿科门诊输液量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每日236人次上升到2005年每日395人次,特别在6~9月份,输液室日高峰达486人次.笔者现就我院高峰期间输液室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2.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门诊输液室乃是医院的-个大窗口,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1].在患者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门诊输液室在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各个环节,注重工作程序的规范与简捷.  相似文献   

3.
张秀花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25-125,122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输液室护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个声誉,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就如何加强门诊输液室管理及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儿科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面对患儿及其家属的主要窗口,亦为高风险科室,存在人流量大、复杂性较强、周转快及特殊性等相关特点,故日常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风险系数,若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可导致患儿痛苦、损伤加重,影响医院形象[1,2]。研究发现,因儿童的病情变化快,且配合度较差,于输液期间患儿易情绪失控及扭动,导致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静脉输液安全风险高于成人输液,提高医疗纠纷发生风险[3]。因此,积极开展安全、有效的管理干预措施,使儿科门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为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4]。风险护理为针对现代护理过程中输液室未规范操作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防范意识差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燕秋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35-136,138
目的探讨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防范医疗纠纷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近3年门诊输液室6起医疗纠纷。然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门诊输液室服务流程,加强医疗管理质量。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1年后,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工作流程后,输液室工作程序合理顺畅,护患沟通融洽,健康教育提升护理服务内涵,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室是各级医院的主要"窗口"单位,它为广大门诊患者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治疗通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40%的门诊患者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治疗[1].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量大、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必须搞好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才能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医院信誉度.笔者总结多年护理工作经验,将门诊输液室的规范管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门诊输液中心是医院的窗口,是联系医院和社会的纽带,就诊的患者密集,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理风险无时无刻不伴随在工作中,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要求非常高。护理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和经济效益,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向零缺陷的工作目标靠拢,是目前门诊输液中心护理上需面临解决的问题。现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12年6月-2013年7月存在护理风险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陶贵芝 《淮海医药》2012,30(3):268-269
我院输液室自2010年4月搬迁新门诊,承担了门急诊输液的工作,日输液达400~600人次。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而门诊输液是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查找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及预案,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管理对策,为缓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提供帮助。方法对曾在和现在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的42名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压力源问卷调查,总结压力来源与解决对策。结果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中,工作环境及资源得分最高,其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儿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等。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有效的管理对策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人文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文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8):207-208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门诊的主要窗口科室,集中了门诊各科室患者,由于患者的病种多,病情复杂,背景不同,影响面广,加大了输液室护理工作的难度。静脉输液方法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用药剂量大、药物作用迅速、药物吸收安全、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单位,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信誉和形象。为探索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针对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特点,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节省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门诊输液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单位,门诊输液室的特点是工作繁重,护理人员少,且病人多集中在上午,有时每日接诊人数多达百人,所以极易发生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为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和减少投诉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快捷的护理服务,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查对手段,使许多差错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3.
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7,16(1):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6(1):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2,16(1):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8,16(1):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1,16(1):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4,16(1):1140-1141
门诊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在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门诊输液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07年起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