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滤除白细胞及MB-P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400ml/份。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试验组经滤除白细胞后FRUC浓度、FHb及CO2增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经MB-P法病毒灭活后FRUC与P3+浓度明显增高,FHb下降较快,与对照组及病毒灭活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生化指标变化不大。结论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制作,对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均较小或轻,适用于临床输用血(浆)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及MB-P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酶学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400ml/份。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滤白与灭活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相关酶学及部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经滤除白细胞后,实验组LDH、HBDH、TBA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MB-P法病毒灭活后,实验组CPK、LDH、HBDH、TBIL、IBIL、DBIL、TBA、CREA、URIC下降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制作,对血液酶学及部分生化指标影响均较小,符合临床输用血(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对新鲜血浆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9月的24袋400mL的新鲜血液为研究对象,将每份均平均分为2份,每份为200mL,其中24份采用滤除白细胞法进行处理者为观察组,另外24份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进行处理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处理前后的FⅡ:C、FⅧ、总蛋白、LDH、TBIL及DBI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处理后的FⅡ:C、FⅧ、总蛋白、LDH、TBIL及DBIL水平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对新鲜血浆多项指标的影响小于亚甲蓝光化学法,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蒋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30-2832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凝仪对血浆进行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后血浆Ⅷ因子活性为(0.66±0.06)IU/ml,比灭活前(0.75±0.07)IU/ml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31±0.1)mg/ml,比灭活前(2.19±0.2)mg/ml减少,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制备冷沉淀时,可考虑先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后再将血浆进行病毒灭活.灭活后血浆对于临床需要补充血浆蛋白的患者影响不大 对于需要输注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患者则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方式对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影响,评价未经灭活操作与经灭活操作后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以替考拉宁质控对照品、质控血浆样品和临床实测样本作为考察对象,分别经56℃水浴加热30 min或经紫外照射60 min后,考察质控对照品和质控血浆样品的稳定性;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Passing-Bablok回归法和Bland-Altman分析法,对灭活前后临床实测标本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紫外灭活条件下,替考拉宁的质控对照品不稳定;湿热灭活法条件下,替考拉宁质控对照品和质控血浆样品均稳定。52例临床样本经湿热灭活与未灭活浓度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01);Passing-Bablok回归方程为Y=0.9994X-0.214 2(R2=0.996,n=52);96.15%(50/52)的检测数据在95%一致性界限内。3种统计结果均表明未经灭活操作与经湿热灭活法操作后,两者血药浓度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良好。结论:替考拉宁的临床血药浓度检测标本可采用湿热病毒灭活法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2012年颁发的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分析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灭活过程中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双缩脲法、磁珠法、比色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量、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Ⅷ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分别为(235±15.51)g、(230±14.17)g;Ⅷ因子含量为(1.084±0.045)IU/ml、(0.826±0.029)IU/mk血浆蛋白含量为(83.71±3.24)g/L、(79.09±3.21)g/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容量和血浆蛋白在灭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的残留率为(0.0638±0.013)μmol/L;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l。结论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均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简便、无毒、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等显著特点,可有效消除临床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Ⅷ因子含量及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探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在增城地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00袋未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对照组,进行Ⅷ因子含量检测;将病毒灭活后上述300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实验组,进行Ⅷ因子含量检测,计算病毒灭活后Ⅷ因子含量。将5袋确诊HBV和5袋确诊HCV的新鲜冰冻血浆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临床随机抽取200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观察病毒灭活血浆输注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Ⅷ因子含量为(1.097±0.047)IU/m L(0.824±0.027)IU/m 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凝血因子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均达到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 L。病毒灭活血浆输注人体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使用较安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能够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较小。在广州增城地区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后容量不足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街头无偿献血血液46袋,通过对血液去除白细胞、血浆病毒灭活的过程中容量的检测,分析原因。结果所采血液经过白细胞去除、血浆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容量很难达到200 m L,其中主要原因是去除白细胞时滤盘内所残留血液量和过滤亚甲蓝时滤盘内所残留血浆的量。结论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血液容量有一定损耗,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成分血液的容量。  相似文献   

9.
<正>为探讨滤除白细胞后制备的血浆质量,观察白细胞滤器对某些血液成分的影响,对滤除白细胞前后血浆中多种血液成分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采集后的血液立即按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滤除白细胞。过滤前的全血和滤后的少白细胞全血充分混匀,无菌操作分别留取血样10mL,2 000r/min,离心10  相似文献   

10.
探讨洗涤法和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对悬浮红细胞多项指标的影响。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临床使用的悬浮红细胞(规格1.5单位)共600袋,悬浮红细胞滤白前留取标本,采用洗涤法、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的标本,观察对比两种滤除方法滤白前后悬浮红细胞的RBC畸变率、游离Hb、红细胞比容(HCT)、Hb、RBC溶血率和P50的指标变化。除过滤法滤白后红细胞畸形率升高(P<0.01),滤白前后悬浮红细胞的其余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洗涤法和过滤法对血液进行滤白,虽然过滤法会提升红细胞的畸形率,但是不会对血液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过滤法和洗涤法均为临床输血中较为有效的滤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灭活猪凝血酶中病毒的灭活效果,完善生产工艺。方法在SINV、EM-CV、PPV和PRV等4种病毒中,加入0.5 mg/L的亚甲基蓝置于病毒光照灭活仪上光照2 h和用60 kD膜超滤的灭活病毒方法来验证工艺的可行性。结果经亚甲基蓝可有效灭活病毒,经超滤法滤除可有效去除病毒。掺入到凝血酶原液中的病毒以及在原培养物中病毒都丧失了对细胞的感染性,降低的滴度TCID50高于4 Log10。结论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可有效灭活猪凝血酶中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灭活血浆的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集2020年1—3月期间中国武汉441人份COVID-19康复者捐献的恢复期血浆,开展2019-nCo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筛查,进行亚甲蓝光照灭活,并通过检测蛋白含量、抗2019-nCoV抗体、凝血因子Ⅷ活性等,判断亚甲蓝光照灭活对血浆的影响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   亚甲蓝光照灭活前后灭活血浆的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0.50 IU/ml,抗体滴度未出现明显下降,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确立了以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抗2019-nCoV灭活血浆的关键质量控制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SPE-HPLC法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浓度的方法并对病毒灭活血浆中的残留亚甲蓝进行质控检测。方法血浆样品经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柱提取,采用迪马Diamonsia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乙酸(45∶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651nm。结果亚甲蓝在0.05~5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mol·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结论SPE-HPLC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用此法检测的病毒灭活血浆样品中的残留亚甲蓝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分析亚甲蓝灭活后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同源血浆亚甲蓝病毒灭活前后制备冷沉淀FⅧ和Fbg含量的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bg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血浆不易进行亚甲蓝病毒灭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检测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高灵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利用羧甲基-β-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微量亚甲蓝。结果:亚甲蓝检测浓度在0.0080.2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包合反应20 min后体系荧光强度稳定,20、40、60、120 min的RSD为0.57%。高、中、低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0.36%、0.53%和0.92%,日间RSD分别为2.31%、2.62%和5.43%;回收率为97.04%0.2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包合反应20 min后体系荧光强度稳定,20、40、60、120 min的RSD为0.57%。高、中、低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0.36%、0.53%和0.92%,日间RSD分别为2.31%、2.62%和5.43%;回收率为97.04%107.70%。20个实际样品亚甲蓝残留量均在线性范围内,且低于规定最大残留量。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直接用于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亚甲蓝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BsAg阳性血浆分别经亚甲蓝作用后,应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变化情况,确定HBsAg是否被破坏。结果各浓度HBsAg经亚甲蓝作用后,其S/CO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亚甲蓝对HBsAg抗原性有一定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