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5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人,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浆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就越高(P<0.05或P<0.01)。经治疗后,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低(P<0.01),未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德生 《哈尔滨医药》2011,31(6):434-43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糖尿病组分为无并发症组(38例)、并发症组(24例),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D-二聚体是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1]。严格控制血糖、监测D-二聚体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庞伟  俞琦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454-45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8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76例和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92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小板参数,同时与60例健康对照者的上述项目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的的HbAlc、PLT、PCT、MPV、PDW、P-LCR、FIB检测值依次降低,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联合监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与老年肺炎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对老年肺炎的诊断、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96例老年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CURB-65评分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 老年肺炎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且CURB-65评分越高,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越高.结论 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检测,对老年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例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TNI).结果:AAD组的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AMI组,TNI阳性率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诊断AAD的灵敏度为86.21%.结论: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A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AL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CRP、D-二聚体,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含量。结果 AL组的CRP、PCT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ALL组与AN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AL患者中, CRP阳性率为92%, PCT阳性率为68%, D-二聚体阳性率为74%。结论 CRP、PCT和D-二聚体的检测可反映AL患者机体感染及纤溶系统状况,为临床追踪病情进展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41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患者分别检测HbAl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有助于判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上海长岛公司生产的D-二聚体试剂盒和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50例正常体检者和125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年龄越大,D-二聚体升高越明显。结论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浆体水平对防治糖尿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为糖尿病的诊断及并发症的分析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157例,按并发症的有无分为并发症组(94例)和无并发症组(63例),另外选取100例正常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三组患者清晨静脉血,分别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浆D-D。结果三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浆D-D进行比较,从高到底一次为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三个检测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浆D-D变化水平,可以尽早准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对早期预防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28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宫颈癌、食道癌、肠癌、肺癌、胃癌、卵巢癌)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组及各分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恶性肿瘤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关系,炎症是否参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D-二聚体(D-D)、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反映的则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早期监测,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300例分成3组。每组10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DM1)、合并微血管病变并出现尿微量蛋白组(DM:)、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M3)。另取无糖尿病患者100例为正常对照组(NC)。分别检测血液中的hs-CRP、D-D、vWF浓度。结果与NC组比较DM1、DM2及DM3组hs-CRP、D-D及vWF的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M3组比较DMI及DM2组hs-CRP、D-D及vWF的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D-D、及vWF浓度均随合并血管病变程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单纯AECOPD组(A组)65例和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65例,观察并比较2组入院后第1、3、7、14天D-二聚体、CRP、FBG水平的变化,分析D-二聚体、CRP、FBG的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因素。结果 B组D-二聚体、CRP、FBG在入院后第1、3、7天均高于A组(P<0.01);D-二聚体、CRP值在A组自入院后第7天明显下降,在B组直到第14天明显下降;A组入院后各时间段FBG变化无明显差异,入院后B组FBG呈下降趋势;D-二聚体、CRP、FBG三者间均呈正相关(P<0.05);CRP、FBG、p(O2)、年龄是影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因素。结论 老年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抗炎和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及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徐珂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5-77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8例2型糖尿病确诊者(2型糖尿病组)、11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及1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FPG、2hPG及HbA1c测定,对检测结果 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和各项诊断指标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及漏诊率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5)。空腹血糖受损组的FPG和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糖尿病患者中FPG确诊率为48.0%,2hPG确诊率为91.4%,HbA1c确诊率为89.9%,三者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8.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G、2hPG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其自身的诊断特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T2DM患者68例(并发CHD36例,设为A组;未并发CHD32例。设为B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C组)。检测并对比3组的hsCRP、LP(a)和HbAlc水平。结果A、B组的血清hsCRP、LP(a)和HbAlc均显著高于C组(P〈O.05);A组的hsCRP、LP(a)高于B组(P〈0.05);A、B组的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hsCRP、LP(a)和HbAl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单项hsCRP检测阳性率均低于hsCRP+LP(a)+HbAlc,B组的hsCRP+LP(a)+HbAlc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hsCRP~LP(a)(P〈0.05)。结论血清hsCRP+LP(a)+HbAlc联合检测对,T2DM并发CHD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妍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28-352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与趾臂指数(TBI)及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将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HbA1c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28例(HbA1c≤6.5%),B组28例(HbA1c〉6.5%),分别测定TBI、ABI。结果:A组的TBI、ABI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TBI、ABI与HbA1c有密切关系,降低HbA1c,强化降糖可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并防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7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HbAlcI〉7%)76例,对照组(HbAlc〈7%)94例。检测所有患者的HbAlc、空腹血糖、血脂、肌酐、尿酸、尿素氮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饮酒、尿酸、BMI、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抑郁症发病率、尿素氮及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高的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高,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合并抑郁症者,应积极控制抑郁情绪,以改善预后和减少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共63例,单纯糖尿病33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30例)及健康人(31例)血浆VEGF、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动脉硬化组血浆VEGF、CRP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TC、TG、HDL、HbA.C、VEGF、CRP与动脉硬化的发生相关。多元相关分析示VEGF与WHR、SBP、FPG、TC、TG、HDL、HbAlc、CRP相关(P〈0.05);CRP与WHR、SBP、FPG、TC、TG、HDL、HbA1c、VEGF相关(P〈0.05)。结论T2DM动脉硬化患者VEGF、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轻体质量,抗炎等综合治疗有益于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病程及体质量指数与炎性因子CRP、FFA、uA水平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血清尿酸(UA)水平,按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分为血糖未这标组138例(Al组),血糖达标组62侧(A2组);按糖尿病病程分为晚期组121例(B1组),早期组79例(B2组);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非肥胖组110例(C1),肥胖组90例(C2)。统计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对CRP、FFA、UA水平的影响。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未达标组CRP明显高于血糖迭标组(P〈0.05),肥胖组FFA、UA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P〈0.01)。而上述指标与病程无关。结论hs—CRP与血糖控制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FFA、UA与患者肥胖程度密切相关,而病程与上述指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按其数值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分别比较两组间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及关节外表现,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D-二聚体与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患者ESR、CRP、肿胀关节侧数均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且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患者关节外症状的发生率(血管炎、转氨酶升高、贫血)也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相关,临床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检测117例2型DM患者的ABI、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水平。根据患者的ABI进行分组,ABI≤0.9为正常组(49例),ABI〉0.9为异常组(68例)。查询既往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BI的曲线下面积为0.655,95%CI为0.555~0.775。与正常组相比,ABI异常组患者的年龄、病程、UA、SCr、BUN更高,ABI值更低(P〈0.05)。结论ABI是一个评估2型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比较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