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汪建  熊敏  何青莲  尤景敏  邓恒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48-2749,F012
背景:有大量的文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少有文献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腔生理及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完成,对象为鼻息肉患者30例,均来自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患者。6名志愿者为本科因非鼻息肉住院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鼻息肉组织和正常鼻黏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黏膜中呈阳性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正常鼻腔生理功能的调节,并参与鼻息肉的形成机制。因而推测鼻息肉术后在鼻腔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拮抗剂对鼻息肉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背景:不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恶性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可选择性地诱导淋巴管的增生,在调节血管生成方面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相同的作用.目的:概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结构、分布、受体、功能以及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可能作用途径,探索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因素.检索策略: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另外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共收集到公开发表的文献405篇.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人类器官肿瘤,样本量≥0.②对于相似内容文献选择最新的义献.排除标准:①动物研究.②重复报告、质量较差的文献.文献评价:共32篇满足纳入标准,文献来源于综述、个例报道及专题论著.资料综合: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组调节胚胎组织淋巴管生成和成熟个体淋巴管生理功能的调节因子,它仅在正常成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以及内分泌腺细胞有少量表达.②在肿瘤组织中町见肿瘤周边新生淋巴管、扩张的淋巴管、有癌栓的淋巴管和有肿瘤转移淋巴结内淋巴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呈高表达.③血管内皮生长冈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调控系统可调节肿瘤间质血管网的形成和淋巴管的生成.结论: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痛等肿瘤细胞表达均增高,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关系密切.②一些特异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及受体(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为研究淋巴转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息肉内镜手术前后鼻黏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CRS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75例作为鼻息肉组和鼻骨骨折或鼻出血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鼻息肉患者取术前鼻息肉标本、术后6周上颌窦口黏膜标本、对照组取下鼻甲上缘黏膜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染色测定VEGF和黏蛋白MUC5AC的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术前组和鼻息肉术后组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术后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低于鼻息肉术前组(P0.05)。鼻息肉术前组和鼻息肉术后组标本中VEGF和黏蛋白MUC5AC阳性表达面积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术后组鼻黏膜VEGF和黏蛋白MUC5AC阳性表达面积百分率低于鼻息肉术前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VEGF、黏蛋白MUC5AC表达水平在CRS鼻息肉内镜术前鼻黏膜组织中较高,术后6周时明显降低,VEGF和黏蛋白MUC5AC可能参与术后鼻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特异性促内皮细胞分裂原的作用,可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其受体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有待观察。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大鼠脊髓组织的表达与分布。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选用10只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0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试验中心提供。免疫组化一抗购于SantaCruz公司,二抗三抗均购于北京中山公司。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试剂盒为Promega产品,Trizol试剂购于Invitrogen公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1∶400,Santa Cruz Biotechnolog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引物由北京奥克公司设计。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武汉协和医院手外科实验室完成。①脊髓前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检测:100g/L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大鼠,取腰4~6段脊髓入固定液中4℃固定过夜,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约5μm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分布。②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检测:取5只大鼠,各取腰4~6段脊髓组织50mg,离心,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RNA含量,对合成得到的cDNA进行PCR扩增,取10μLPCR产物在20g/L琼脂糖凝胶上电泳,0.1mg/L溴乙锭染色,紫外灯下观察记录结果并照相。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上扫描定量,读取各条带的灰度值,以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为1,其它目的片段灰度值与其相比较,记录灰度比,分析目的片段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脊髓前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的表达分布。②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检测结果。结果: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两种受体蛋白在大鼠正常脊髓组织的微血管均有表达,并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更主要的表达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周边白质中的神经纤维。②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扫描结果示正常脊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的含量(0.874±0.222,0.486±0.181,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两种受体共同作用促进脊髓微血管的形成,维持神经内环境的稳定;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发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急性肺栓塞大鼠肺血管内膜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receptor2,flk-1)在急性肺栓塞大鼠肺小血管内皮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及flk-1均与栓塞早期肺组织中的血管重构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及flk-1参与了急性肺栓塞大鼠的血管重构过程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再生和修复作用的机制及应用方式,探讨其在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4-01/2006-0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的文章,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one formation,Maxillofacial bone,Bone defe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骨、颌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分子结构方面的文章。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颌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个案报道。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6篇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30篇符合要求(其中2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分子结构方面的文献,18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10篇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颌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资料综合:①国内外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为: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调节骨组织血供并参与骨的发育形成;作为旁分泌因子参与骨形成代谢;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和重建。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外源性应用和内源性应用,外源性应用就是将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加入到支架和细胞的复合体中,使它通过促进血管化、调节参与成骨的多种因子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提高成骨效能。内源性应用就是利用基因技术,将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种子细胞,使种子细胞持续的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骨形成提供足够的血管化和调节骨细胞的活性。③动物实验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颌骨牵张成骨和颌骨缺损修复起着促进作用。结论:应用外源性和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骨形成和骨缺损修复,用它来加快颌面骨组织工程的骨形成和缩短疗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胎盘中表达的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晚孕妇女胎盘组织中HIF-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的表达,ELISA法检测母血中s Flt-1的含量。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中HIF-1和s Flt-1的表达以及母血s Flt-1水平均较正常晚孕组升高。结论 HIF-1在胎盘组织中表达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PR、VEGF、IGF-1及HGF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ER、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在息肉组织中未见IGF-1及HGF的过度表达.[结论]ER在局部内膜的过度表达,通过引起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及推测通过使ER的作用时间延长,导致息肉的形成.VEGF参与了息肉的形成,且可能与ER在息肉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 BD)2,3,4在不同分型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和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明确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其在CRS的病因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至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耳鼻喉科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5例(鼻中隔矫正术时取中鼻甲外侧壁黏膜),CRS不伴鼻息肉组30例(取钩突黏膜),CRS伴鼻息肉组30例(取息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织中h BD的蛋白表达。结果 (1)CRS各型及正常对照组鼻黏膜中h BD-2,3,4的蛋白均有表达,3组间h BD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伴鼻息肉组h BD-2,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RS不伴鼻息肉组,在正常鼻黏膜中表达最低。CRS伴鼻息肉组患者h BD-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CRS不伴鼻息肉组表达最低。(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 BD-2,3,4主要在腺上皮、间质细胞、炎性细胞中表达。结论 (1)鼻黏膜上皮细胞中h BD-2,3,4呈诱导性表达,CRS不伴鼻息肉组h BD-3表达最低,可能与激素抑制其表达有关。(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 BD-2,3,4蛋白主要在腺上皮、间质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广泛表达,这主要与细胞分泌防御素参与鼻黏膜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痛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能竞争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学功能.目的:克降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尝试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牛长因子受体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实验,于2006-1012007-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MD-18T载体及pcDNA3载体.方法: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总RNA,使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获得到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cDNA,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从pMD-18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重组载体中克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再将其定向亚克降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情况及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真核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结果.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牛长因子受体1经过双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证实其中含有目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测序结果经比对分析,证实与预期设计的编码区cDNA一致.结论: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凼子受体1基因,成功构建出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B病毒(EBV)、P53及Ki67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鼻息肉患者术后的鼻息肉组织中EBV毒、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另检测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正常鼻粘膜组织的EBV、P53及Ki67表达。结果:正常鼻粘膜中EBV毒、P53及Ki67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与0%;鼻息肉组织中的EBV阳性率为46.7%,P53的阳性率为33.3%,Ki67(Ⅱ~Ⅳ)为40%。结论:EB病毒的感染及Ki67、P53的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常见组织学类型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测80例大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此80例大肠癌和3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检测VEG F阳性率分别为68.8%和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大肠癌中,V EGF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浸润程度的大肠癌中,V EG F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在淋巴结转移为阳性及阴性的2组大肠癌中V EGF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V EG 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丽华  郝国桢  王士杰  庞凤兰 《临床荟萃》2004,19(23):1338-1340,F00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判断胃腺癌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6例胃腺癌组织和 10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 ,比较VEGF的不同表达率与生存率的关系及其与肿瘤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 72 .4 % ,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 (P <0 .0 5 ) ,与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比较相关显著 (P <0 .0 5 ) ,与分化程度相关不显著 (P >0 .0 5 ) ,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较阴性者短 (P <0 .0 5 )。结论 VEGF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胃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mad-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同一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形成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0例正常对照膀胱组织的石蜡标本中Smad-4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Smad-4和VEGF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等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mad-4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68.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Smad-4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Smad-4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及转移显著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 Smad-4、VEGF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Smad-4可能参与VEGF的表达调控并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Smad-4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粘膜光和热损伤后的生长因子表达及病理改变。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观察正常和光照后鼠鼻中隔粘膜的改变。结果 发现随着照射及其时间延长,VEGF、EGF、FGF3种因子蛋白在粘膜上皮和血管内皮表达明显增强;大鼠鼻粘膜上皮增生、变厚,有的破裂,呈不连续性,血管扩张,粘膜下出现炎细胞侵润;照射15min组和照射30min组的VEGF、EGF、FGF测定值与未照射组的测定值分别比较,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照射15min组的VEGF、EGF、FGF测定值与照射30min的测定值分别比较,t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EGF、FGF3种因子与鼻粘膜光照后的创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肝源性溃疡中胃黏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析其与病情进展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临床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133例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合并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内镜下活检溃疡边缘及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胃黏膜(133例)、胃溃疡活动期(GA期52例)、胃溃疡愈合期(GH期45例)、胃溃疡瘢痕期(GS期36例)患者黏膜组织VEGF mRNA、bFGF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溃疡边缘组织VEGF mRNA、bFGF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GS期患者VE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A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期患者bF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A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VEGF mRNA、bFGF mRNA的表达量与患者溃疡并发症发生率呈负相关(rs=-0.672,-0.508,P<0.05).结论 VEGF mRNA、bFGF mRNA在肝源性溃疡的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潜在的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functions as a regulator of neovascularization in malignant cells. VEGF as a mitogen is thought to alter renal cell carcinoma forma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VEGF gene in order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 from 198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were examined with 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e VEGF gene. The expression rate was compared to 34 normal renal cortical samples obtained from renal surgery from noncancer pati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ormal renal cortex (0%) and cancer tissue (54.5%) in positive staining of VEGF protein (P<0.001).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umor grade, 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 gene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rate of the VEGF gene in the advanced group, such as with lymph node involvement or vein invas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locally confined group (P<0.001).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xpression of the VEGF gen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orm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hich may allow VEGF to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40例BTCC和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细胞组织标本进行VEGF阳性细胞检测。结果BTCC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比率为(34.50±15.57)%,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VEGF阳性细胞比率为(13.30±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Tis~T1为(27.07±10.76)%,T2~T4为(48.29±13.77)%,病理分级Ⅰ级为(22.4±38.15)%,Ⅱ级为(35.01±9.95)%,Ⅲ级为(53.09±12.39)%;随着分期分级的增加,VEGF的表达率也逐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定量分析可作为BTCC的生物学行为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受体mRNA在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需要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时留取肌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EGF、VEGFR1和VEGFR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VEGF、VEGFR2 mRNA在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和肌瘤直径的相关性。结果 VEGF、VEGFR2 mRNA在肌瘤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肌层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1 mRNA在肌瘤组织的表达高于肌层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VEGFR2 mRNA在肌瘤组织的表达与肌瘤直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和受体VEGFR2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抑制剂具有预防肘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的作用。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骨形态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组织及10例正常骨组织中环氧化酶2、骨形态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异位骨化组织与正常骨组织中环氧化酶2、骨形态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平均吸光度和阳性区域面积百分率,并分析3种蛋白阳性区域面积百分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异位骨化组织中环氧化酶2、骨形态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高表达;正常骨组织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异位骨化组织中3种蛋白平均吸光度及阳性区域面积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骨组织(P〈0.01)。异位骨化组织中环氧化酶2与骨形态形成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区域面积百分率呈正相关(P〈0.01)。提示环氧化酶2、骨形态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异位骨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环氧化酶2可能通过诱导骨形态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异位骨化组织中的成骨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