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8只16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福辛普利治疗组(SHR-F)和SHR空白对照组(SHR-C);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20mg·kg-1·d-1,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心肌称重,计算左心室/体重比(LVW/BW),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心肌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SHR空白对照组的SBP、LVW/BW、CVF、PVCA均显著高于WKY对照组(P<0.01),与SHR空白对照组相比,福新普利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SHR左心室肥厚(P<0.01〉并使左心室内膜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减少(P<0.01〉。结论福辛普利可有效降低SHR血压,部分逆转心肌纤维化和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陶贵周  杨锐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6):410-412,420
目的探讨依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8只16周龄SHR,随机分为依贝沙坦治疗组(SHR-I)和SHR空白对照组(SHR-C);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贝沙坦50mg.kg-1.d-1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心肌称重,计算左心室/体重比(LVW/BW),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计算机图象分析测量心肌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SHR空白对照组的收缩压(SBP),LVW/BW,CVF,PVCA均显著高于WKY对照组(P<0.01),与SHR空白对照组相比,依贝沙坦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左心室肥厚(P<0.01)并使左心室内膜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减少(P<0.01)。结论依贝沙坦可有效降低SHR血压,部分逆转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作用及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KY大鼠做阴性对照组,SH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TDM)和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以及左心室心肌TGF-β1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未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可以降低左心室肥厚;SHR辛伐他汀组与SHR对照组相比TDM、CA、CVF、PVCA明显降低,TGF-β1表达下调明显(均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逆转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形成,TGF-β1可能与辛伐他汀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心肌纤维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1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5只随机分为5组缬沙坦组(SHRv)、卡托普利组(SHRc)、卡托普利组+缬沙坦组(SHRc+v)、假治对照组(SHR20)和高血压基础对照组(SHR14).同周龄SD大鼠5只设为正常对照组(SD20).疗程为6周.处死后测算左室重量/体重比(LVM/BW)、光镜观察心肌胶原分布,测算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管腔面积比(PVCA/LA)和组织匀浆胶原浓度,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三个治疗组反映心肌纤维化的多项指标均较SHR20和SHR14组显著改善(P<0.01&0.05).SHRv与SHRc+v组的改善相似,均优于SHRc组(P<0.05),但仍差于SD20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均较SHR20组显著好转.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超微结构改变,但短期治疗不能恢复正常.缬沙坦的作用优于卡托普利,两者联用优于单用卡托普利,但并不显著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HR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0.025 g/kg)及天麻钩藤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天麻钩藤膏5.36 g/kg、11.34 g/kg、24.36 g/kg),另以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共6组。每日灌胃2次,连续4周。对比各组收缩压、左室质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WI)、心肌胶原含量、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例(PVCA)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及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量。结果卡托普利组及天麻钩藤膏高、中、低剂量组LVWI、LVW及心肌胶原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天麻钩藤膏高、中、低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PVCA、CVF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天麻钩藤膏高剂量组PVCA、CVF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天麻钩藤膏高、中、低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MCP-1、G-CSF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天麻钩藤膏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TNF-α、MCP-1、G-C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钩藤膏可明显降低SHR的LVW、LVWI、心肌胶原含量、PVCA、CVF以及血清中TNF-α、MCP-1、G-CSF的含量,促进心肌胶原降解,抑制心肌纤维化,其有效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朱伟旺  赵凤琴 《心脏杂志》2009,21(2):190-19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16只1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和SHR空白对照组;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予厄贝沙坦15 mg/(kg·d)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左心室心肌厚度并称质量,计算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LVM/BM);通过Van Gieson染色法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对左心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左心室心肌病理变化。结果 与WKY组相比,SHR对照组的尾动脉收缩压(SBP)、LVM/BM、左心室壁厚度、CVF、PVCA、均显著增高(P<0.01);与SHR对照组相比,厄贝沙坦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LVH(P<0.01),减少心肌间质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P<0.01)。结论 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SHR血压,减轻心肌纤维化和LV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伊贝沙坦改善高血压所致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SHR组和伊贝沙坦(IRB)组各10只,IRB组每只大鼠予以伊贝沙坦50 mg.kg-1.d-1灌胃,给药时间12周,同时取10只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TGF在3组大鼠的左室心肌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GF-β1、CTGF mRNA在心肌表达水平;用MOSSON染色法观察左室心肌胶原形态,图像分析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1)左室重量指数(LVI)、CVF、PVCA在SHR大鼠组明显高于WKY大鼠组(P<0.01);与SHR组比较,伊贝沙坦组则显著降低(P<0.05)。(2)CTGF主要在血管平滑肌和心肌间质中表达,相关分析表明:CTGF与TGF-β1(r=0.562,P<0.05)、CVF(r=0.715,P<0.01)、PVCA(r=0.786,P<0.01)呈正相关;(3)CTGF及其mRNA在SHR组左室心肌中的表达较WKY组明显增强(P<0.05),与SHR组比较,IRB组则明显减少。结论高血压大鼠心室肌CTGF表达增加,伊贝沙坦能抑制高血压大鼠心室肌CGTF表达,且明显改善了高血压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成3组(1)大剂量缬沙坦组(n=10 缬沙坦30 mg/kg*d);(2)小剂量缬沙坦组(n=10 缬沙坦10 mg/kg*d); (3)SHR空白对照组(n=10);(4) 同龄雄性正常血压WKY 大鼠对照组(n=10).给药4周; 天狼星红染色法使胶原特殊染色,计算机图象分析测量心肌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小动脉周围胶原面积与小动脉面积比表示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SHR组相比大小剂量缬沙坦组,均能有效降低SHR血压(P<0.05).并能改善SHR大鼠左心室肥厚(P<0.05)并使心室内、外膜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减少,其中大剂量组各指标均较SHR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对SHR大鼠的心肌纤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的干预,探讨螺内酯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进展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只)和安慰剂组(10只),另设Wistar-kyoto鼠7只(WKY组)。Western blot方法分析Ⅰ型胶原的表达;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螺内酯组Ⅰ型胶原含量、CVF、PVCA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血K+、心脏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心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小剂量螺内酯通过减少Ⅰ型胶原的沉积,起到抗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长期芦沙坦治疗能否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方法:本实验选用33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8只,SHR未用药组6只,SHR用药组6只(已口服17周芦沙坦30 mg/kg/d).大鼠断头处死,取出心脏标本进行检测.血压、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测定用常规方法.纤维胶原用左心室心肌组织切片行VanGieson染色,图象用真彩色图象分析系统计算左室胶原容积分数,进行定量评估.免疫组化染色左心室心肌组织切片Ⅲ型胶原,用记分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电镜观察左心室心肌间质形态学变化.用3×1000放大比例计算每个视野成纤维细胞数,每个标本随机取10个视野,比较各组间成纤维细胞数的差异.结果:与WKY组大鼠相比较,SHR存在高血压、心肌肥大、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增加.免疫组化分析左心室Ⅲ型胶原增加,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数增加,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与SHR组相比,SHR用药组高血压、左心室重量、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降低.免疫组化分析左心室Ⅲ型胶原减少.但成纤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芦沙坦在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同时能减少基质胶原沉积.但电镜形态学观察,不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人心肌肥厚、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右心室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心肌细胞横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肥大细胞密度与心肌细胞横径、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心肌肥厚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为(4·7±2·1)个/mm2,对照组为(1·6±1·0)个/mm2,心肌肥厚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为对照组的2·9倍(P<0·01)。心肌肥厚组心室肌细胞横径为(15·2±2·7)μm,对照组为(10·5±2·0)μm,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组明显增加(P<0·01)。心肌肥厚组CVF为(39·5±9·8)%,对照组为(20·9±8·2)%,心肌肥厚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肥厚组PVCA为1·98±1·05,对照组为0·41±0·12,心肌肥厚组也明显增加(P<0·01)。心肌肥厚患者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心肌细胞横径、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55和0·67,P<0·05或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有可能促进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l6只1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SHR空白对照组;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10mg·kg-1·d-1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左心室心肌厚度并称重,计算左心室与体重比(LVW/BW);通过Van Gieson染色法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对左心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电镜和HE染色观察左室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结果与WKY组相比,SHR空白对照组的尾动脉收缩压(SBP)、LVW/BW、左室壁厚度、CVF、PVCA、均显著增高(P<0.01);与SHR空白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左心室肥厚(P<0.01),减少心肌间质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P<0.01),组织病理及电镜显示,替米沙坦治疗能显著改善SHR左心室重塑。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降低SHR血压,改善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3.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发展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RHT)大鼠为模型,观察在反应性和修复性纤维化阶段心肌胶原形态和生化的改变。方法建立2K1C-RHT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术后4,12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形态,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羟脯氨酸法测定心肌胶原浓度(Col)。结果在反应性纤维化阶段,心肌胶原从血管周围向邻近间质短距离延伸,同时CVF、PVCA和Col显著增高;在修复性纤维化阶段,胶原在间质中长距离延伸,出现取代缺失心肌细胞的疤痕灶,同时CVF、PVCA和Col进一步升高。结论提示2K1C-RHT大鼠心肌纤维化呈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白花丹参水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4只12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3组:SHR组、白花丹参高剂量组(SMH)和白花丹参低剂量组(SML)。以WKY大鼠为阴性对照。灌胃给药12周后,记录24h清醒动脉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测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cNOS)、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左心室组织切片用HE和VanGieson染色,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与WKY大鼠相比较,SHR组的血压、LVMI、心肌细胞直径(TDM)、心肌细胞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显著升高[(190±19)/(143±11)mmHg、(4.71±0.54)mg/g、(32.35±5.87)μm、(560.53±90.62)μm^2,(8.13±0.71)%和(6.01±0.22)%],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cNOS、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降低[(289.39±26.38)ng/ml、(54.41±6.25)μmol/L、(5.509±0.054)U/ml、(90.05±10.27)U/m1]。而白花丹参组,除收缩压外,各指标与SH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丹参具有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病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ET—NO系统和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压力负荷增高性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网络的重塑及其与内皮素(ET)的可能关系。方法腹主动脉部分结扎致大鼠心肌肥厚,VG染色和图像处理观察心肌胶原网络重塑,放免测定心肌局部ET1含量,3H胸腺嘧啶(3HTdR)和3H脯氨酸参入试验观察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胶原合成。结果手术组大鼠术后2周即出现明显左室肥厚,其程度随时间进展而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左室心肌总胶原容积百分比(CVFT)于术后2周增高,术后4、8周CVFT和无小血管视野CVF(CVFNV)均明显增高(P<0.01)。手术组大鼠左室心肌局部ET1含量明显高于相应假手术大鼠(P<0.01),且10-12~10-8M浓度的ET1对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3HTdR和3H脯氨酸的参入量有明显刺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压力负荷增高性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伴有心肌胶原网络重塑,心肌局部ET1含量增加可能与心肌胶原网络重构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心肌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结合分析、生化测定、病理检查结合计算机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10周,左室心肌胶原形态、胶原溶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胶原浓度(HC)、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结果手术组左室心肌CVF、PVCA、HC、Ⅰ/Ⅲ、AngⅡ和Bmax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P<0.01),心肌胶原异常堆积。AngⅡ含量与心肌胶原浓度(HC)呈显著正相关(r1=0.9045,P<0.01)。Irbesartan治疗后,上述参数可显著降低(P<0.05,P<0.01),异常堆积的胶原消失。CGP42112A可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Bmax(P<0.01),而CVF、PVCA、HC、Ⅰ/Ⅲ、AngⅡ与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时,大鼠心肌胶原增生,间质网络发生重建,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并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R1)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