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 为客观评价与比较有关“溶栓药物”的溶栓效应,本文采用“中孔合金珠法闭胸式冠状动脉血栓模型”,对尿激酶、去纤酶和蛇毒抗栓酶-3,做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栓效应观察.实验选用杂种狗21条,随机分成三组即:A组4条,尿激酶按3.6万单位/kg体重剂量;B组6条,去纤酶按0.2单位/kg体重剂量;C组11条,蛇毒抗栓酶-3按0.25单位/kg体重剂量.全部实验狗均用“中孔合金珠法”制备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于“中孔合金珠”嵌入左冠状动脉6小时,用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血栓已形成.三组实验狗,分别按规定剂量用药,即60分钟内匀速静滴注全部剂量,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从再通到再灌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治疗已成为十余年来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进展之一,其益处在于使得由于血栓阻塞的冠状动脉在短时间内再通。更为重要的是在症状出现的几小时内冠脉得以完全再通的患者生存率、左室功能及心肌存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冠状动脉再通后的血流分级常用心肌梗塞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演变过程早期使用溶栓药治疗,迅速溶解阻塞性冠脉血栓,能缩小梗塞范围,保护心功能、降低近期病死率.溶栓药能溶解新鲜的血栓和纤维蛋白血凝块,特别是冠脉粥样硬化斑破裂部位结构疏松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网络;但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则对溶栓药有相对抗性.溶栓成功后,残余的粥样硬化斑又迅速增长,而有再次血栓形成和再次阻塞危险;并可引起严重出血.溶栓疗法配合一些辅助治疗,能增强溶栓效果,预防再次阻塞.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间与溶栓后梗塞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间与溶栓后梗塞面积的关系赵进军叶旭晨李为民陈波王岚峰杨志杰郭晖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目的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这需要有效的溶栓药物,合适的剂量,但更重要的是选择治疗时机。实验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冠脉)闭塞超过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LMI)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其演变。方法100例AMI病人应用尿激酶和链激酶溶栓后”分钟行早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3~4周后再次行晚期的CAG。结果100例AMI溶栓成功60例,失败40例,再通率%%。CAG提示有残留血栓的84例(84%),其中有40例(48%)为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溶栓再通病人经3~4周后再次CAG发现,8例狭窄加重,10例狭窄减轻。结论AMI是由突然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所致并可用溶栓剂或机械的方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溶栓通常不能使血栓完全溶解,使用PTCA已被建议为改善严重残留狭窄病变的重要疗法。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已证实血栓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占70%~80%)。Mandekorn 等进一步指出,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冠脉内血栓亦起主要的病因性作用。Fletcher等于1959年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960年 Boyles 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链激酶与纤溶酶之混合物)可迅速溶解犬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 Ren-trop 等采用冠脉内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溶栓药物1.链激酶(Streptokinase):是目前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78,P<0.01).结论是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提高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但血栓自溶缓慢,冠脉再通延迟,对挽救梗塞区域心肌坏死作用不大.然而,对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和心肌缺血区域的供血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10余年来,许多试验证实了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中的有效性。并且也明确了溶栓治疗后肝素对预防AMI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及联合用药的临床意义。 AMI中血栓的作用、形成机制及溶栓冠状动脉血栓在透壁性AMI早期是十分常见的。Dewood等报告87%AMI冠脉造影证实有血栓存在。Davies等发现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血栓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99mTc 硫胶体 (99mTc SC)制备放射性血栓栓子 ,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 (PTE)模型 ,观察体内血栓动态演变情况 ,以及溶栓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应用99mTc SC加入人全血中制备放射性血栓 ,通过洗脱实验等方法评价核素在血栓中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动物实验采用自体放射性栓子经犬的股静脉注入建立的PTE模型 ,对模型显像观察 14h ,利用核医学的感兴趣区 (ROI)技术以及离体方法测定栓子的自发溶栓率。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 :放射性栓子经浸泡洗脱 ,不易将99mTc SC从血栓中析出 ;核素在血栓中的分布较均匀。利用ROI技术测定模型的自发溶栓率为 (6 2± 4 0 ) % ,离体方法为 (6 0± 2 7) %。结论 99mTc SC在血栓中很稳定 ,分布较均匀 ;应用这种放射性栓子可建立观察溶栓效果的急性PTE模型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用尿激酶行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10例.血管再通为8/1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同时PTCR较静脉溶栓适应证拓宽;在直接造影观察下,若PTCR疗效不满意可立即采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进一步治疗;PTCR使完全闭塞血管的再现,又为进一步PTCA标明了导引钢丝的推进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下直观血栓溶解状态,可决定溶栓、抗凝药物的及时恰当使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本疗法确有用药剂量小、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不少人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将溶拴药物通过冠状动脉给药以后,又通过静脉全身给药的方法预期达到使AMI 早期在冠状动脉内新形成的血栓溶解,使已梗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这种治疗方法称溶拴治疗.链激酶(SK)为最早应用的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文博 《山东医药》1991,31(1):45-46
溶血栓治疗(溶栓治疗)已为当前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为此,笔者复习新近文献结合个人认识作一讨论,以供临床参考。一、用药时机普遍认为,溶栓药物应用愈早,溶栓成功率愈高,近期与远期病死率降低愈明显。Vogel报道美国一乡镇医院对130例AMI应用链激酶治疗,绝大  相似文献   

13.
溶栓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溶解不能自发纤溶的病理性血管内血栓或栓子.在急性心肌梗塞和大块肺栓塞时对血栓溶解的速度要求很严格,因为只有早期再灌注才能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功能.局部直接给药虽能增强药物的溶栓疗效,但冠状动脉和脉动脉插管势必推迟给药时间.不论全身或局部给药,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  相似文献   

15.
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探讨参考方案及临床指征判定冠脉再通的价值及意义.结果:参考方案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0.6%,临床准确度为81.0%.说明参考方案与冠状动脉造影有很好的相关性,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准确性很高.在各项临床指征中,酶峰值提前的特异性最高.溶栓后≤1小时终末T波倒置可单独做为极早期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溶栓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以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左心室功能。然而冠状动脉血栓的溶解可引起梗塞相关冠状动脉不稳定的内皮损伤,且常有残留血栓,血管造影证实溶栓后早期再闭塞率约20%。作者报告31例有威胁生命的再  相似文献   

17.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尽早实现心肌再灌注可有效挽救濒死心肌,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冠状动脉内溶栓在实现再灌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从血栓形成的机制、溶栓剂分类、冠状动脉内正向溶栓、血栓抽吸、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冠状动脉内逆向溶栓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疗效作早期测定,有助于指导对溶栓失败病人作进一步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决定。溶栓疗法疗效的无创伤检测方法包括临床资料和心电图检查,血清酶没定,放射性核素检查,磁共振检及超声心动图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这些方法,以便取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时伴有促凝血活动,致使已通的血管早期血栓性再闭塞。第二代溶栓剂选择性激活血栓关联纤溶酶原,促凝血作用较轻。配合溶栓,合理、适时地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能加速血管再通和保持血管通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57例静脉溶栓治疗及70例未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近远期预后进行研究.溶栓组中冠状动脉再通130例,未通27例.结果显示,溶栓再通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未通组门(3.8%比12.9%,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