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心脏转移的超声表现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9例HCC心脏转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心脏超声表现,总结其特征,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16例(84%)在肝癌相邻的肝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下腔静脉和右心房,3例(16%)肝癌相邻下腔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右心房;13例(68%)为混合回声,6例(32%)为低回声;15例(79%)边界清晰,16例(84%)形态不规则;19例(100%)右心房癌栓内未见血流信号;12例(63%)右心房癌栓随心动周期活动,活动规律与心动周期无关,7例(37%)右心房癌栓随心动周期活动不明显;3例(16%)累及右室流入道;本组患者发现右心房肿瘤转移后生存时间为25~412天,其中2例患者出现急性肺栓塞。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右心房连续性癌栓是本病最重要的超声表现,本病患者生存时间短,可并发急性肺栓塞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上腔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的具体手术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患者常规进行肺静脉隔离后,继续行上腔静脉隔离.消融前进行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解剖关系,并在CARTO系统运用PentaRay电极导管进行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三维...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46岁 ,胸闷气短伴尿少与下肢水肿 1年。 3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切除术。X线胸片见双肺淤血 ,右上纵隔影稍增宽 ,右心房、室增大。心电图示房性早搏 ,心房扩大。超声检查见左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全程增宽 ,腔内有“枝丫状”回声 ,部分呈网状 ,向上达右心房内 (图 1、2 )。腹部B超见肝脏瘀血性肿大 ,实质回声增强。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会合处管腔增宽 ,内见多囊性占位病变 ,并累及肝中静脉及右肾静脉。子宫缺如 ,左附件区亦见多囊性改变。  手术所见 :右心增大 ,三尖瓣环扩张。中度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有…  相似文献   

4.
吴泰璜 《山东医药》2001,41(21):54-55
转流术是将人工血管 (涤纶 Dacron,聚四氟乙烯 PTFE)吻合在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 ,以恢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 ,解除肝脏和下肢淤血 ,降低门脉压力 ,防治消化道出血和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手术方法。1 肝前腔房转流术手术目的是解除下腔静脉阻塞 ,恢复下腔静脉血流 ,同时使肝脏淤血改善、门静脉压力降低。其适应症为 :1下腔静脉阻塞而肝静脉通畅者 ,或肝静脉在肝内形成丰富的侧支血管、相互交通与阻塞远端下腔静脉交通者。 2下腔静脉阻塞位于膈肌裂孔水平者。其手术禁忌症为下腔静脉广泛阻塞、狭窄或肝静脉完全阻塞者。手…  相似文献   

5.
前言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CTI)消融已成为典型心房扑动(AFL)的治疗方法.最初,治疗的目标是中止心房扑动且不能诱发,而现在接受的终点是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以防止复发.鉴别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阻滞与缓慢传导是困难的,一直提倡"鉴别起搏",该方法关注的是逐渐远离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的起搏对消融线或附近记录到的电图(EGM)时间的影响.为分析前-后(逆钟向, CCW)传导,选用多极导管于右心房前壁多个层面起搏,用同一导管远端电极对或消融电极导管于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处作记录.后-前(顺钟向, CW)传导常由冠状窦近端起搏实施,另需一根电极导管起搏右心房间隔中部作鉴别起搏.在后-前传导检测中,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电图因电压低或多个成分(指多个波,译者加注),难以解释.此外,在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阻滞的情况下,起搏冠状窦时跨过界嵴的传导酷似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传导.我们将报道一种简单的方法,无需冠状窦电极导管,根据经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线间隔缘起搏时右心房前壁的激动顺序,评估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后-前阻滞.这种方法使得整个手术的完成只需两根电极导管:多极参考导管和消融电极导管.  相似文献   

6.
界嵴的解剖和电生理及其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AT)和心房颤动 (AF)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 ,作为右心房独特解剖结构之一的界嵴 (cristaterminalis,CT)在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意义已成为人们关注热点。本文综述其解剖和电生理及其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界嵴的解剖及胚胎学CT位于右心房侧壁 ,起自右心耳内面 ,经上腔静脉口前方下行 ,终于下腔静脉口右侧的心内膜肌性隆起。其向前发出的平行柱状结构称梳状肌 (pectinatemuscles ,PM )。上端与腔静脉前肌束相延续 ,为Bachmann氏束的右心房部分 ,又称前界嵴 ,为右心房上部小梁肌和光滑部的分界。下端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治疗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血管方法,行下腔静脉及右心房造影,确定下腔静脉闭塞段,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扩张病变治疗下腔静脉闭塞病变42例。结果成功率为100%,病变区血管直径扩至12~21mm,平均(18±3.1)mm,下腔静脉压自(17±3)mmHg,降至(7.5±1.8)mmHg,疗效显著(P<0.01),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临床观察表明,Brockenbrough穿刺针开通病变血管是安全的,球囊扩张对绝大部分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病变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应用常规和三维电生理标测方法经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因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4例患者,早期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之后随机采用Carto和Ensite三维标测方法指导导管消融。结果:44例患者共诱发出54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37种(37/54,68.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心房扑动(AFL)锯齿形F波,31种心房扑动(31/54,57.4%;31/37,83.8%)成功靶点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IVC-TA)峡部,4种心房扑动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下腔静脉峡部,2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三尖环之间。另外17种(17/54,31.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房扑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15种(15/ 54,27.8%)成功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疤痕—下腔静脉或疤痕—上腔静脉或疤痕与疤痕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三尖瓣环之间各消融成功1种。随访1例复发,行2次消融成功。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当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的相对发生率及导管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0例患者,应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或三维标测方法(Carto和Ensite)指导导管消融,观察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心房扑动相对发生率及其导管消融结果。结果:40例患者共诱发出50种房性心动过速,具有典型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心电图表现,且成功靶点在下腔静脉口和三尖瓣环峡部者31种(31/50,62.0%)。另外19种(19/50,38.0%)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房扑动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11种(11/50,22.0%)成功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疤痕-下腔静脉峡部,瘢痕-上腔静脉峡部者2种,瘢痕与瘢痕之间峡部者2种;在瘢痕和三尖瓣环之间2种。房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三尖瓣环之间各消融成功1种。40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例患者心动过速复发,二次消融成功;1例患者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常常为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心房扑动,导管消融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24日通过)肝纤维化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可作为一种病名(K74·001),但主要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肝纤维化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以及汇管区纤维化;功能上可以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其形成机制主要由于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使肝窦内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胶原等ECM成分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促…  相似文献   

11.
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很高,除出血、心功能不全外,术后肺、肝、肾、脑并发症可达20~80%,为防止术中主动脉阻断、开放时的血压变化,保护心、肺、脑,作者进行了下腔静脉内气囊导管限制血流法的动物实验。方法:杂种狗对照组、实验组各10头,麻醉后,两组狗均分别从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入测定动脉压和下腔静脉压的导管,胸骨正中锯开进胸,在主动脉的左锁骨下动脉分支远端穿过纱带,并从右颈外静脉插入漂浮导管至肺动脉左右分支部。实验组除插入以上导管外,还从右股静脉插入前端带有气囊的 Fogarty 导管,导管插至右心房与肝静脉分支之间,测定下腔静脉压的导管置于气囊的远端。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均为:6头狗1分钟,4头狗延长至16分钟。在主动脉阻断、开放时分别测定平均动脉压(MAP)、下腔静脉压(IVCP)、心排出量(C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标测和消融方法。方法 常规电生理检查确诊 12例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后 ,2 0极标测导管在右心房内弯曲、旋转粗标右心房的不同面 ,寻找较体表心电图 P波提前的相对较早的心房内心电图 ,以此心电图的电极对作为参考点 ,消融导管通过 Swartz鞘在该点附近仔细标测 ,寻找最早心房激动点消融。射频消融的能量从 15 W开始逐渐递增至 2 5 W。结果  12例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 ,无并发症 ,随访 (2 6± 14 )月未见复发。成功消融部位在冠状窦口附近 5例 ,希氏束附近 2例 ,房间隔中部 3例 ,右心房高侧壁 2例。消融成功部位的心房内心电图较 P波提前 (42± 12 ) m s。终止房性心动过速初始放电能量均为 15 W,时间均在5 s内。放电次数 2~ 6次。X线曝光时间 (38± 16 ) min。结论 多极标测导管粗标 ,消融导管经 Swartz鞘细标寻找最早心房激动消融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3.
1 界嵴的特征界嵴 (cristaterminalis,CT)位于右心房侧壁 ,起自上腔静脉口前方止于下腔静脉口前方的肌性隆起 ,与下腔静脉口前方的欧氏嵴 (Eustachianridge,ER)相延续。界嵴前侧和梳状肌连接 ,后侧和右心房的光滑部连接。从胚胎发育过程来看 ,界嵴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至 6~ 8周时 ,静脉窦右角连同上、下腔静脉与原始心房融合而形成[1] 。界嵴在右心房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解剖学结构 ,在界嵴处肌纤维呈纵向排列。对狒狒的心脏研究表明[2 ] ,从细胞的大小及其数量来看 ,界嵴和心脏传导组织房室束相比 ,在细胞大小及单位体积内的细胞数上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任何性质的阻塞,造成肝-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使肝脏出现肝窦瘀血、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4年我们遇到7例,临床表现均不典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Budd-chiai 综合征(BCS)即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肝外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病因。广义的 BCS 是指发生在肝脏小叶下腔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HV)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HIVC)任何性质的阻塞,使肝脏出现淤血、出血、坏死、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至窦后性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综合征。BCS 的病因复杂,病理改变和临床类型众多,定位定性诊断有相当的难度,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达40%。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6例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生存期.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血管支架,下腔静脉平均压力下降16mmH2O,患者下腔静脉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6例患者均可客观评价化疗疗效,以右心房癌栓为靶病灶,PR5例,SD1例.4例患者血清AFP下降超过50%.至2011-10随访结束时,接受治疗患者仍存活2例,中位总存活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8.2mo,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umor progression time,TTP)为5mo.全部患者未见因化疗不良反应终止化疗,其中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Ⅰ-Ⅱ度)3例,消化系反应(恶心、呕吐、纳差,Ⅰ-Ⅱ度)5例,神经毒性(神经感觉异常Ⅰ-Ⅱ度)1例,乏力3例,发热1例.结论:对于肝癌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能即刻改善下腔静脉梗阻症状,联合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使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7.
<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多局限于肾,肾外AML少见,肾外AML伴静脉内及右心房生长则罕见。本文报道1例盆腔AML伴左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生长的罕见病例  相似文献   

18.
项军  李玺  王岩  梅健  刘成  何凌宇  王颖  屈健 《山东医药》2009,49(35):19-2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经造影确诊的2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节段型完全闭塞型BCS患者,采用聚乙烯球囊导管或国产Inoue球囊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其中闭塞段穿刺过程中综合运用直接穿刺技术、导管挤钻技术、逆向穿刺技术、双向穿刺技术、导丝轨道技术。PTA前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及血液动力学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成功穿通闭塞段并行PTA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技术成功率为88.5%;15例置入下腔静脉支架。术后闭塞段下腔静脉内径为(19.20±6.21)cm,下腔静脉压、下腔静脉至右房压力阶差显著降低,右心房压显著升高;随访1~5a复发3例。结论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CS安全、有效,综合应用各种穿刺技术及合理选择球囊导管类型、直径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科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26例静脉窦房间隔缺损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12.1±5.7)岁。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9例,其中引流入上腔静脉8例,引流入右心房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三尖瓣返流3例,二尖瓣重度返流1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5~98min,平均(56.4±6.2)min,全组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中8例用右心房外侧切口避开窦房结延长至上腔静脉,3例用另外心包加宽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结合部;5例术中扩大房间隔缺损利于异位引流的肺静脉回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术后平均重症监护时间(4.2±2.1)d,平均住院时间(15±6.5)d。全组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早期窦房结功能失调,经使用临时起搏器辅助3d后恢复,术后1例转为心房颤动心律,余均为窦性心律。1例出现上腔静脉梗阻,二次手术加宽上腔静脉后好转。结论: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较易诊断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和确定有无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治疗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满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上腔静脉梗阻、窦房结功能失调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房室交界区射频消融后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如果起搏器或其电极导管出现功能障碍时,其危险性取决于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性,但目前有关此类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性知之甚少。研究目的:(1)了解房室交界区射频消融后长期安置起搏器患者起搏器依赖性的发生率;(2)探讨预测起搏器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