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六城市小学生烟草与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青少年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信念及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青少年控烟活动提供事实依据。方法对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濮阳、长沙6所城市随机抽取的15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85.40%的学生正确回答了3项及以上知识问题,但知道烟草主要危害成分的学生只占14.90%。学生的正确信念持有率为41.90%,大约46.0%的学生对“大人能否吸烟”持错误信念。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7.40%,男生显著高于女生;80%以上的吸烟学生在10岁前开始尝试吸烟,原因主要是受好奇心驱使,其香烟来源和吸烟场所主要是“家里”。60%以上学生曾尝试劝阻同伴或父母不吸烟,其中近40.0%的尝试没有效果;85.0%以上的学生表示会拒绝他人劝烟,然而自信能够成功的只有58.66%。分别有66.69%和41.00%的学生报告在过去0.5 a学校没有组织预防吸烟的课外活动或没有教师在任何课程上提及烟草与健康的相关内容。结论学校应根据青少年的不同需求开展内容和形式各异的预防吸烟教育活动,活动应涵盖知识传播和行为指导2个方面,并寻求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的合作,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入学大学生的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信念,为学校制定有效的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某大学新生吸烟知识、态度、信念进行调查。结果新入学男生尝试吸烟率为14.0%,女生为1.5%,总尝试吸烟率为10.7%;男生现在吸烟率为2.1%。只有48.26%的学生认为吸烟是肺癌的病因,其他癌症和疾病的因果关系认识更低。戒烟相关产品知晓率低于50%。92.69%的学生认为不吸烟对健康很重要,70.5%的学生认为需要开设烟草危害和控烟相关课程。结论该校新入学大学生尝试吸烟率、吸烟率低,具有积极的控烟态度和信念,相对缺乏烟草及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学校应当及早对新生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实现“无烟学校”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入学大学生的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信念,为学校制定有效的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某大学新生吸烟知识、态度、信念进行调查。结果新入学男生尝试吸烟率为14.0%,女生为1.5%,总尝试吸烟率为10.7%;男生现在吸烟率为2.1%。只有48.26%的学生认为吸烟是肺癌的病因,其他癌症和疾病的因果关系认识更低。戒烟相关产品知晓率低于50%。92.69%的学生认为不吸烟对健康很重要,70.5%的学生认为需要开设烟草危害和控烟相关课程。结论该校新入学大学生尝试吸烟率、吸烟率低,具有积极的控烟态度和信念,相对缺乏烟草及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学校应当及早对新生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实现“无烟学校”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了解南京市教职工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南京市小学31所和中学12所,使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对2 616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总吸烟率为14.1%,其中男性为52.8%,女性为0.6%.男性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职务教职工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警卫、工友最高(79.4%).教职工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将“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等,均未达到国家“无烟学校标准”的要求.“教师的吸烟行为会影响青少年”的正确回答率为95.3%.结论 学校内应全面禁烟,创建无烟学校,从而有效控制教师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教师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教师吸烟现状,并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在学校开展青少年控烟及创建无烟学校奠定基础。方法 2008年9月按照多阶段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22所学校的695名教师,进行一对一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总吸烟率为29.60%,现在吸烟率25.70%,男女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01)。26.60%的教师获得过烟草危害知识方面的教材或资料,7.30%的教师接受过关于预防青少年吸烟的培训。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为教师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教师人群吸烟率较高,烟草相关知识掌握相对不足,控烟相关教学活动的教材较少。积极开发学校控烟材料,加强教师控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技能的培训是开展学校控烟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控烟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相关控烟知识,为在教师人群中进行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天津市河西、北辰、宁河3区不同类别学校教师6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2.2%,吸烟率为16.0%,大学、中学、小学教师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教师的现在吸烟率为25.0%,高于中学和小学教师。27.4%教师有时在学生面前吸烟,8.2%教师经常在上班时间吸烟,27.2%教师在办公室吸烟。34.8%的教师教过学生拒绝吸烟的技巧。61.0%的教师否认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52.2%的教师认为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92.5%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学校所有范围内禁止吸烟。结论学校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吸烟教师戒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医学院校教师烟草流行水平、对烟草危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吸烟行为的劝阻及学校控烟环境等,为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山东省9所医学院校中随机抽取两所,在各学校分别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统一发放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类型及分布特征选择相应指标如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并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研究中,医学院校教师尝试吸烟率为35.60%,现吸烟率为16.90%,男性教师现吸烟率高于女性教师。对吸烟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全部正确认识率为5.67%,不同性别教师的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医学院校教师有同等的吸烟权利的百分比为67.59%,男性的赞成率高于女性;认为医学院校教师应带头拒绝吸烟的百分比为80.81%,男性的赞成率低于女性。12.35%的教师在过去30d中曾在校园看到烟草广告;分别有43.36%和52.33%的教师曾在办公室和教学楼看到过别人吸烟。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吸烟率低于一般人群,但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仍存在室内吸烟问题,学校控烟力度不够,应尽快加强职业教育及健康教育,提高其控烟意识,为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开展控烟活动及增强医学生的控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部分教师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展教师人群的吸烟和烟草控制知识现状调查,为今后在教师群体中实施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台州市和云和县26所学校839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师人群总吸烟率为19.67%,现在吸烟率15.02%,男性高于女性;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为74.55%,8种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58.03%,6种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69.96%;36.35%的教师获得过控烟方面的教材或资料,11.80%的教师接受过关于预防青少年吸烟的培训。结论教师人群烟草相关知识掌握相对不足,应当进一步加强教师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改变其吸烟行为,同时也更好地推动青少年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人群烟草使用现状以及烟草使用的认知和态度,监测影响青少年烟草使用和暴露的中小学校教职工有关因素现状,为促进学校无烟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PPS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校的监测点校。每所监测学校随机调查20名教职员工,共纳入2 737名员工。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在职教职员工的烟草使用现状及其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对待吸烟的态度等。  结果  未接受青少年控烟培训(OR=0.20,95%CI=0.14~0.28)的教职工讲解控烟知识的可能性仅为接受培训教职工的20%,不使用《学校控烟教师指导手册》(OR=0.21,95%CI=0.14~0.32)是向学生讲解控烟知识的消极影响因素; 向学生讲授过关于拒绝吸烟内容的教职工更倾向“任何人不能在校园内任何地方吸烟”(98.53%)。工作年限为20~30年的教职工(OR=3.35,95%CI=2.22~5.05)教授知识的可能性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注重身体健康并有意识接受健康培训的教职工更有传播健康知识的意愿。应更加注重学校教职员工健康素养的培养,积极引导未向学生讲授控烟知识的教职工逐渐认识到青少年控烟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评价在南京市43所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为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实行无烟学校创建和倡导教职工支持无烟政策等一系列控烟干预措施.1 a后采用与基线调查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吸烟率、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结果 教职工干预前吸烟率为14.1%,干预后为13.6%,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教职工重度吸烟者的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3%和2.5%,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x2 =5.634,P<0.05).干预后教职工(46.1%)在学校吸过烟的比例远低于干预前(58.7%),干预后教职工(82.9%)不会在室内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吸烟者比例高于干预前(69.6%)(x2值分别为10.905,16.517,P值均<0.05).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干预后的知晓或持有率高于干预前;教职工在学校参加过控烟政策培训的参与率干预后(66.9%)高于干预前(48.8%)(x2=167.778,P<0.01).结论 控烟干预工作可以提高教职工知识知晓率,吸烟态度以及吸烟场所也有所改变,但对吸烟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需加大对具体控烟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以达到控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学校控烟活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本淳  钱玲  张雪莉  张巍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73-1175
目的开展学校控烟教育活动并评价活动效果,探讨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活动的有效方法。方法于2003年在6城市15所中小学按照统一的设计方案开展为期一年的学校控烟干预活动,并设立对照组。通过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教职工的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学校小学生、中学生和教职工的控烟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干预学校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均有降低,其中干预中学学生尝试吸烟率的下降幅度为10.91%,远远大于对照学校学生的2.28%。干预学校教职工尤其是男性教职工和35岁以下教职工的现在吸烟率明显降低。结论学校控烟新模式在学校实施后,在改变学生、教职工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证明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活动是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济南市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及中小学校卫生设备配置情况,为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卫生设备配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及卫生设施设备配备要求自编问卷,对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公办中小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及卫生设备配备情况进行普查。  结果  济南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有23名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其中专职人员占26.1%。全市公立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总配备率分别为13.9%,74.7%,校医配备达标率为19.8%,92.2%的保健教师为兼职。寄宿制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总配备率分别为20.0%和66.7%,校医配备达标率为12.5%。16.8%的公立中小学校和23.3%的公立寄宿制中小学校没有校内在岗的校医和/或保健教师。全市27.6%的公立中小学校配备卫生室,70.8%配备保健室,10.3%的学校未配备卫生(保健)室。卫生(保健)室的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达标率均未达100%。  结论  济南市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及中小学校卫生设备配置情况与国家相关要求差距较大。应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常州市青少年吸烟状况、对烟草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江苏省青少年与烟草调查问卷”,对常州市小学、中学、中专学生共1 050名进行调查.结果 常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14.48%,男生为22.94%,女生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9,P<0.05);现在吸烟率为3.05%,其中男生为5.12%,女生为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P<0.05).半数以上学生对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较好.大部分学生认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对被动吸烟损害与主动吸烟损害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0,P<0.05).学生周围与烟草有关的信息不同,其尝试吸烟率也不同.结论 常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年龄较小,中等职业学校是控制吸烟行为的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师和家长也应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孩子做好榜样.  相似文献   

14.
王绍华  张镇权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646-648,651
目的了解北京市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与知信行现状,为有效开展青少年控烟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县随机抽取5所中学1 446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74.5%的中学生正确回答了10项及以上知识问题;对吸烟相关态度的正确持有率占39.3%;报告尝试吸烟率为32.9%,现在吸烟率12.3%,吸烟率为6.5%,男生高于女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于高中和初中学生;50%以上学生在12岁前开始尝试吸第一支烟。吸烟是让人提神的好方法等不正确认知是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对"学校应该帮助有吸烟习惯的学生戒烟"的正确认知是学生尝试吸烟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与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应针对青少年吸烟特点尽早开展吸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中学生吸烟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学生对吸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4个地区,每个地区抽取2所初中学校、2所高中学校共4 17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学生尝试吸烟、目前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20.4%,3.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尝试吸烟的年龄以12~14岁最高,好奇是主要原因;目前吸烟的香烟来源主要为自己购买。97.0%的学生认为吸烟有害健康,90.8%的学生支持学校禁烟,54.1%的学生支持公共场所禁烟,反对教师和家人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74.0%,65.5%,只有39.6%的学生会拒绝朋友劝吸烟。周围人群吸烟、学校周边售烟点、烟草广告、控烟宣传等对学生吸烟均有影响作用。结论广东省中学生尝试吸烟率较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吸烟环境因素的影响,控烟工作重点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16.
The belief that schools can play a powerful role in preventing tobacco use among adolescents has l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tobacco-related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policies regarding monitoring student behavior, severity of action taken for infraction of policies, and tobacco use by staff, and student smoking behavior and attitudes. Data on students' smoking behavior and attitud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1999 and 2000 Monitoring the Future surveys of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8th-, 10th-, and 12th-grade students. Data on schoo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were obtained from administrators in those same schools. Hierarchical analyses using HLM5 were conducted. Strictness of monitoring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daily cigarette use b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rmitting staff to smok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tudents' daily cigarette use and negatively with their disapproval of cigarette us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校控烟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武力  孙继东  李馥程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90-1192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学生吸烟情况及对烟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到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有效控烟干预方法,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怀柔辖区内的小学4所840人,初中4所684人,高中3所430人,职业学校1所252人。每所学校男女生比例尽量符合1:1。调查采用封闭式匿名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问卷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同分为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和中学3种。结果怀柔区小学生低年级的尝试吸烟率为15.21%,小学高年级的尝试吸烟率为0.10%,现在吸烟率0.49%;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29.51%,现在吸烟率17.20%。结论中学生控烟工作应是我区学校控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郭欣  刘亨辉  符筠  肖征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07-910,913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中学生烟草使用相关行为和二手烟暴露现状以及对烟草的认知和态度,为积极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4-5月对北京市共计33所学校中11242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08份.结果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4.70%,现在吸烟率为9.11%,吸烟率为5.06%;不吸烟中学生的二手烟暴露率为38.47%.男生、住宿生的烟草使用率均显著高于女生和非住宿生;郊区、非重点校、职业中学的烟草使用率分别高于城区、重点校和普通中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在吸烟率和吸烟率较2008年均略有下降,二手烟暴露率有了明显下降.结论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居高不下,对于烟草危害及有关态度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继续加强对中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和教育中学生坚决“拒吸第一支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