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少突胶质细胞相关基因SOX10,NRG1,Nogo等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影像学动物学发现了少突胶质细胞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提出了少突胶质细胞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键之一,并可作为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分析感染BD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8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DVp24和BDVp40基因片段,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照,将BDVp24和BDVp40基因片段均为阳性的标本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外周血进行抗BDV抗体滴度测定,对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PANSS进行量化评分,并总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外周血标本BDV p24基因片段阳性检出率11.6% (10/86),BDVp40基因片段检出率13.4% (12/86),拷贝数均>102 kb/μl.对照组检测BDVp24、BDVp40基因片段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5).对BDV p24和BDVp40基因片段均为阳性的标本测序后,与马源的BDV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阳性标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主要以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为主,PANSS量表评分均>40分.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与BD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否是唯一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BDV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以阳性精神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2和CD4 细胞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 C D4 + 细胞与白细胞介素2( I L2) 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 例精神分裂症和25例正常对照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放射免疫法进行外周血 C D4 + 细胞、 I L2 分泌细胞数和 I L2 含量检测。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外周血 C D4 + 细胞、 I L2 分泌细胞和 I L2 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05) ;正常组血 C D4 +细胞数与外周 I L2 含量显著正相关( P< 005) ,病人组无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免疫激活,与其自身免疫假说相符;同时,分泌 I L2 的 T 细胞也可能存在自身缺陷。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预后的相关因素,对145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相关因素为病前性格、病后生活事件、家庭照顾、组织关心和维持治疗;单因素分析(x^2检验)筛选出的相关因素为出生胎次、病前性格、发病年龄、首次入院时病程、病后生活事件、住院总时间、自杀次数、家庭照顾、组织关心和维持治疗。对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对事件相关电位与精神分裂症患临床症状的关系、以及事件相关电位高分辨成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事件相关电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以及事件相关电位高分辨成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精神分裂症患预后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某部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共165例进行调查发现:(1)发病年龄与预后呈正相关,(χ^2=4.3,P<0.05);发病因素以精神因素为诱因的预后较不明原因为优(χ^2=4.5,P<0.05);起病形式以亚急性和急性起病优于慢性起病,分别为(χ^2=4.1,P<0.05),和(χ^2=10.7,P<0.01);有家族史的显进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χ^2=7.0,P<0.01),无家族史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有家族史(χ^2=5.9,P<0.05);病程与预后呈负相关(χ^2=4.3,P<0.05);维持治疗与预后呈正相关(χ^2=7.0,P<0.01)。提示精神分裂症患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做好防治宣传的同时,应加强治疗,督促坚持服药,提高患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9.
细胞凋亡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以前它较多用于肿瘤研究,但近来的许多证据表明,神经元PCD引发的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平衡障碍与多种神经疾病有关[1],如阿尔采木病、巴金森病、亨廷顿病等,抑制神经元PCD可能是治疗这类神经退变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突破口之一。在精神医学领域,目前仍有许多疾病病因未明,精神分裂症即为其中之一。复习两者的有关资料发现,两者在形态学改变特征、诱发因素和基因调控方式等方面存在相似或吻合之处…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免疫与过氧化物岐化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功能异常[1];而且患者抵抗自由基损伤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也有明显改变[2].本文旨在探讨病人免疫功能与SOD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多巴胺受体亚型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1年6月号发表了一篇报道:迄今已发现4处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3处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另4处与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4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脑部磁共振(MRI)检查,应用MRI定量测量分析脑室、脑沟、并对病例组的脑萎缩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萎缩发生率为31.7%;两组的脑萎缩发生率和脑萎缩评分(GA分)、第三脑室最大宽度(TVW)、前角指数(FHI)、脑室脑比率(VBR)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GA评分、TVW、FHI、VBR的值均与病前适应能力、病程、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副反应量表总分等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家族史、起病形式、阳性症状量表总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总分、脑电图(EEG)异常、药物治疗总时间、药物最大日剂量、住院次数、电休克(ECT)治疗次数、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疗效总评项目分等无显著相关性。结果 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非特异性脑室、脑沟结构异常有关,特别是与脑萎缩程度有关,但其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CCMD-2诊断标准,选择1997年2~6月期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55例进行自知力相关因素研究。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6~55岁,平均27±9岁;病程3月~26年,平均71±78月;文化程度,初中29例,初中以上26例。按Crow标准(Br...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损伤研究近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活性介质、调质及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脑组织中。病理状态下,PAF可通过免疫促炎、促血栓形成及影响钙离子、自由基、中枢神经递质等多条途径导致脑损伤,因而PAF拮抗剂的发展将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以阴性、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s)。 方法 :将 2 2例阴性、 2 7例阳性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7例正常对照组 ,进行 N1 0 0 、 P2 0 0 、 N2 0 0 、 P30 0 测查。 结果 :阴性组在 Fz,Cz,Pz,T7,T85个点的 P30 0 波幅显著低于和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 ;阳性组在 Cz,Pz点的 P30 0 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P30 0 的波幅与潜伏期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阴性患者 N1 0 0 、N2 0 0 的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关分析发现 ,阴性分量表分与 Fz的 P30 0波幅显著负相关 (r=— 0 .31,P<0 .0 5 ) ,与 T7、 T8点的潜伏期呈显著正相关 (r=0 .33,r=0 .35 ,P<0 .0 5 )。 结论 :以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538例分裂症患者随访了10.78年,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与分裂症预后,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等相关因素,发现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比30年前有了明显好转。家庭关心,组织照顾等32项因素与不同的预后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的敌对性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精神分裂症敌对性与精神病理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预防暴力行为及低社会攻击反应的发生。方法对55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敌对性与22种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敌对性与猜疑、幻觉和思维逻辑障碍的相关程度最高(r=0.31~0.61),与焦虑、夸大和心境抑郁等情绪障碍也存在低度相关。结论猜疑、幻觉和思维逻辑障碍是激发敌对性,从而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情绪障碍与敌对性也互为因果,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其中受人关注的是70年代初Gallhofer首先提出精神分裂症除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三个症状成分,即认知功能障碍。8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阴性和阳性两个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亚型,且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研究的进展,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现就近年来相关研究内容综合整理如下。1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DA有关,假说是DA能增加皮质神经元对神经介质的敏感性,加强神经元传递信号的能力并减少生物电噪音的干扰。实验中降低猴子前额叶皮质DA水平能引起行为障碍,而在…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机制复杂的常见精神障碍.氧化应激已经被证实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外周血、脑脊液中氧化应激标志物含量,可以观察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氧化还原失衡,而抗氧化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症状.氧化应激通过在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诱导神经炎症反应、影响少突胶质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