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黏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囊疝,如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  相似文献   

2.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由慢性损伤使滑膜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骨关节处)和发生在肌腱的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本病常见,治法较多,笔者在多年实践中,采用四种非手术法治疗腕背侧及足背部腱鞘囊肿共155例,获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腱鞘囊肿是腕及足的关节或腱鞘内粘液增多而引起的囊性疝出,目前临床有压碎疗法、强的松注射疗法、手术疗法等。但这些疗法复发率高,三年来我们用羊肠线“十”字引流包埋治疗腱鞘囊肿30例,疗效  相似文献   

4.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良性肿块。老百姓称其为“筋疙瘩”。它是一种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内含透明淡黄色或橙色胶冻样粘液的体表良性肿块。大部分单房,也可为多房。发病原因至今不甚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关节囊、韧带以及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粘液样变性造成。局部外伤及慢性劳损使滑膜腔内的滑液增多而形成的囊性疝出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腱鞘囊肿是手与足部关节或腱鞘内粘液增多而发生囊性疝出,内含浓缩的粘液或胶冻样粘液。是外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但囊带较低宽者不易结扎者,仍将复发,并且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2002年-2004年12月,我们采用囊液抽吸冲洗后,囊腔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的方法治疗40例腱鞘囊肿病人,痊愈35例,复发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慢行劳损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尤多发于腕背及足背部位,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相当于中医"胶瘤"范围.笔者2002年-2010年在门诊采用火针治疗该病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70例腱鞘囊肿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腕背腱鞘囊肿64例,足背腱鞘囊肿6例;男24例,女4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0天.  相似文献   

7.
腱鞘囊肿是手与足部的肌腱关节或腱鞘内粘液增多而发生的囊性疝出,内含浓缩粘液或胶冻样粘液。可单发,也可为多囊性,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易影响功能。女性多发,青少年和中年也均可发病。即往多采取手术治疗,1980年以来,我科采用手法挤压治疗腱鞘囊肿290例,治愈289例,治愈率达98.1%,信访调查,复发率仅为1.4%,现临床体会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腱鞘囊肿位置与关节的关系以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类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7例腱鞘囊肿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对其声像图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根据腱鞘囊肿的位置与关节的关系,可分为2型:关节外腱鞘囊肿和关节内腱鞘囊肿。在声像图上,腱鞘囊肿可表现为囊性回声、囊实性混合回声以及实性低回声。结论:超声检查在腱鞘囊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腱鞘囊肿是手和足部的关节或腱鞘内的滑液增多后发生的囊性疝出 ,为单囊或多囊 ,内含浓缩的粘液 ,呈胶冻样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常因手和足的肌腱或关节的过度使用引起 ,也可由结缔组织的粘液变性所致。好发于腕背侧、腕掌侧、足背部等。由于囊肿压迫可出现患处酸痛、无力、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 ,也有碍于美观 ,足背部囊肿影响穿鞋。目前多采用囊腔内注射激素、无水乙醇、碘酊或击破等治疗 ,但多复发或存留硬结。采用手术切除 ,不但时间长 ,痛苦大 ,影响患肢功能 ,而且囊蒂及颈部也难彻底切除 ,因此复发率较高 ,效果多不理想。我院…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腱鞘囊肿(Ganglion)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腕背、足背、腘窝、膝关节内侧及踝等处,其实凡有肌腱之处均有可能发生。发生原因虽未,但往往与劳损有一定关系,以往曾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膜向外突出之囊状物的说法已被否定。其病理变化过程是腱鞘纤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形成纤维结节,以后组织发生粘液样变,形成若干液化区,最后各液化区合而形成囊肿.故囊壁并无滑膜细胞衬里,并非真正囊肿,更不是肿瘤。此种改变实质上是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所致。囊肿常连存附近某一关节囊上或有一孔道与关节相通;亦可为一窄小无腔之小茎连在某一腱鞘上;也可以将一条或数条  相似文献   

11.
腱鞘囊肿是一种关节附近的囊性肿块,好发于腕背侧、掌侧、足背等处,呈圆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1],以腕部最为常见;身体其它部位的关节囊、腱鞘也可以发生.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作者采用α-糜蛋白酶治疗腱鞘囊肿患者7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1994年2月-2000年6月,共收治73例确诊患者.其中女性44例,男性29例.手术摘除及捏破后复发28例,腕部54例,足背部19例.发病年龄19-54岁,平均29岁.囊肿直径最大约3.0cm,最小约0.8cm. 1.2 治疗方法:①先将α-糜蛋白酶5mg用1-2ml注射用水稀释后抽吸备用.②行囊肿区域常规消毒,用9号针头注射器于囊肿一侧刺入囊腔内抽出囊肿内透明胶冻状液,固定穿刺针头,取下注射器,接入α-糜蛋白酶释释液注射器注入,注入量根据囊肿大小而定,不要使囊内张力太大;对多囊腱鞘囊肿者先行远侧囊腔抽吸及注入α-糜蛋白酶稀释液,然后退针致近侧囊腔抽吸及注入α-糜蛋白酶稀释液;拔针后针眼处轻压1-2分钟.  相似文献   

12.
无水酒精囊内冲洗治疗腱鞘囊肿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水酒精囊内冲洗治疗腱鞘囊肿58例王金华邵柏林(安徽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马鞍山市243000)关键词无水酒精;囊内冲洗;腱鞘囊肿;治疗腱鞘囊肿是一种囊性肿胀,它的发生与关节或者腱鞘有关。它的外膜是一层纤维组织,里边是一层滑膜,内容为粘稠的胶质状液体。...  相似文献   

13.
文军 《大家健康》2014,(12):7-7
编辑同志:我妈刚发现自己的拇指两个指节中间肿了起来,不痛也不痒的,之前也没有碰伤过。我摸了一下,感觉像长了个包,请问这是什么问题,严重吗?西宁古×× 古读者:拇指两个指节中间长了个包,没有疼痛、外伤史,这很有可能是出现了腱鞘囊肿。腱鞘囊肿是发生在腱鞘或关节囊附近的囊性肿物,它是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一种病症。囊肿里面一般含有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  相似文献   

14.
当你无意间发现自己的腕背或腕掌侧、腕豆骨的外侧、指根部、足背等处皮下有一个小包块时,虽然没有多大的不适或疼痛,却时时忍不住摸一摸、捏一捏,当你想到这是不是病?或是肿瘤时?心理定会徒增压力与烦恼。说来,这的购是一种病,西医叫“腱鞘囊肿”,中医叫“筋瘤”(不是人们担忧的那种肿瘤)。一般是由于患部关节长期过度活动或者局部胶样变性,关节或腱鞘内粘液增多面发生的囊性疝出,内含浓缩的粘液或胶冻样粘液。本病的特点,一般就是局部有一个近似球形的小包块,直径约1~1.5厘米,表面  相似文献   

15.
腱鞘囊肿是一种生于关节和腱鞘附近的囊肿病症。临床多见于腕关节、踝关节背侧。多附着在关节囊上或腱鞘内。腱鞘囊肿内为胶状透明液体。发生原因不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局部营养不良而发生退行性粘液性变性;也可能是与局部慢性劳损有关。本病中青年较为常见,生长缓慢。本病虽属良性,但对病人会造成一定的痛苦。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对外貌、手型有很高要求的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各种现有腱鞘囊肿治疗方法在适用场合、成功率、复发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笔者还对本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统计了许多病例,提出腱鞘囊肿的“肌体外伤应激反应”假说,并用“病史追溯”法和旁证法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TDP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腱鞘囊肿疗效观察青海省平安县中医院针灸科(810600)李晓民腱鞘囊肿常发于关节、肌腱附近,多见于腕、踝关节背面,向外突起形成疝状物,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为半透明胶状物。与外伤或劳损有一定关系,青年女性多发。笔者用TDP针刺配...  相似文献   

17.
骨内腱鞘囊肿是位于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性改变.1949年Fisk氏最先报道.以后在国外文献中也偶见有报导.国内王文彬报告4例.病因不明.可能是骨膜的腱鞘囊肿对骨皮质的压迫.然后,侵入到骨组织,或者是一种错构瘤.亦有报道因外伤(Crane)、局部坏死(Bugnion)、骨髓内结缔组织增生(Wood)、以及结缔组织的弹力纤维粘液样变(Fisk)等所致者.它好发生在关节、髋关节、内踝和腕骨.  相似文献   

18.
骨内腱鞘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骨内良性病变,又称邻关节骨囊肿、关节旁骨囊肿、骨内黏液囊肿等。1956年Hicks首次使用"骨内腱鞘囊肿"描述该病变,1972年WHO统一命名骨内腱鞘囊肿,定义为"邻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性病变,为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型病变伴广泛的黏液样变;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周边硬化的溶骨性囊性病变"。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腕骨骨内腱鞘囊肿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腱鞘结缔组织慢性损伤及腱鞘滑膜薄弱疝出为基础病理变化。最常发生于腕部背侧,其次是腕部掌面的桡侧,亦可发生于手掌、手指和足背部[1]。治疗方法多采用挤压、  相似文献   

20.
冯永波 《微创医学》2013,8(2):208-209
腘窝囊肿又称Baker囊肿,是腘窝内的滑膜炎,由膝关节滑膜袋状疝出或腓肠肌-半膜肌滑液囊异常扩张所形成[1].假性胰腺囊肿多继发于胰腺急性炎症或外伤后,胰液外溢致周围组织纤维增生而成,囊壁无上皮细胞覆衬[2],可造成周围脏器受压、邻近组织脏器穿孔、血管栓塞、弥漫性腹膜炎形成等不良后果[3].有关囊肿的硬化治疗国内已有报道,国内新型硬化剂1%聚桂醇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静脉曲张、血管瘤、止血、肝肾囊肿等领域的治疗,其硬化治疗的原理是使囊肿内壁上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蛋白变性,细胞失去分泌功能,粘连在一起,继而纤维化,使囊内壁闭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笔者尝试用1%聚桂醇硬化治疗腘窝囊肿和假性胰腺囊肿各1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