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ST、ALT、GST、GGT、ALP、ALB、TBIL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肝脏损害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共125例,并同时随机选择125例无大便检出RV同龄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ALT、GST、GGT、ALP、ALB、TBIL的值.结果:轮状病毒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轮状病毒感染观察组中各年龄段肝损害也不同,年龄越小,出现肝功能受损的比例越大.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患儿的肝功能损害,GST的升高更提示了轮状病毒可引起肝脏的急性损害,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引起肝脏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规检测肝功能、HBVM,甲、丙、丁、戊、庚肝IgM抗体和TORCH、CMV的血清抗体。结果 324例患儿的HBVM及甲、丙、丁、戊、庚肝IgM抗体、TORCH、CMV血清抗体均为阴性。41例出现ALT升高,肝脏损害发生率为12.65%,≤1岁者为15.97%,>1岁者为9.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LT升高与临床脱水程度相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停止后复查ALT,均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引起肠道外感染,肝脏是受累脏器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亚红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5):60-6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引起肝脏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1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规检测肝功能、HBVM、甲、丙、丁、戊、庚肝IgM抗体和TORCH、CMV的血清抗体。结果42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该42例中HBVM、甲、丙、丁、戊、庚肝IgM抗体和TORCH、CMV的血清抗体均阴性。肝脏损害发生率为10.47%,≤1岁者为14.83%,〉1岁者为6、8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LT升高与酸中毒、脱水程度相比较,二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停止后复查肝功能36例恢复正常,仍异常者1周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引起肠道外感染,肝脏是受累脏器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于该院采用综合治疗法的7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将其治疗效果与同时期采用常规治疗法的76患儿进行对比。前者为治疗组,后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76例患儿经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均有所改善。42例伴心肌损害者经治疗1周后,39例患儿的心电图、血心肌酶谱,均恢复至正常,3例患儿治疗1周后,心电图仍然显示T波异常,自动出院14 d后,门诊复查3例患儿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经研究后发现,治疗组中共有7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中有6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6.8%。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胃肠道外其它系统的检查,可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各种合并症,进行及时的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对其中54例合并肝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肝脏损害患儿中,ALT升高者15例占27.8%,AST升高者9例占16.7%,γ-G T升高者5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12例占22.3%,ALT、AST、γ-G T 3项升高者6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 BiL)升高者2例占3.7%;肝功能异常伴肝肿大者4例占7.4%.90%的病例于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最为多见,经过一般抗病毒、护肝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后,90%的病例2周内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8.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住院的RV肠炎患儿的年龄、发病日期、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发症及院内感染情况。同期住院的非RV肠炎作为对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小儿RV肠炎大多数发病于11月-次年2月,主要侵犯6~24m的婴幼儿。院内获得的RV肠炎占全部RV肠炎的24.8%。RV肠炎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的发生率67.6%,为非RV肠炎组的1.7倍;呕吐的发生率80.7%,为非RV肠炎组的2.2倍;呕吐发生于腹泻前56.6%,为非RV肠炎组的3.9倍。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极显意义(P<0.001)。两组比较,发病年龄、发热情况、呼吸道症状及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差异无显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构成本组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院内感染是RV肠炎值得重视的感染途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呕吐发生率高、特别是呕吐常发生于腹泻前是小儿RV肠炎的临床症状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腹泻致患儿肝脏损害及近期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153例腹泻患儿分为轮状病毒腹泻组(82例)和对照组(71例)。进行①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②大便轮状病毒的ELISA和PAGE电泳检测。③血清及淋巴细胞的分离。结果①轮状病毒腹泻组ALT、AST升高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程度较对照组重。②8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ALT的升高与相关临床表现(腹泻天数、腹泻程度、脱水程度、发热天数、发热程度和大便排毒)的关系无明显相关。③82例血清中2例检出轮状病毒,28例淋巴细胞中6例检出轮状病毒,分属8个患儿。血清阳性者未检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阳性者血清未检出。8例患儿中,4例ALT、AST显著升高,4例轻度升高。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可伴有病毒血症,并致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85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的轮状病毒肠炎未发生心肌损害的85例小儿患者做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电解质、心电图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腹泻次数、腹泻的量大于对照组,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均有心电图异常表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可引起心肌损害,并与年龄、腹泻程度、高热及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应尽早给予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及时给予救治。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rotavims,RV)是引起人类(主要是婴幼儿)和动物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为双链RNA病毒。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秋季和初冬季节。可在肠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肠外多系统器官的损害。Blutt等[1]认为RV可以通过胃肠屏障而到达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79例确诊为RV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79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总计148例(53%),其中并发呼吸系统损害86例(58%),并发心脏损害74例(47%),并发其他系统损害25例(17%).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损害发生率高,以呼吸系统及心脏损害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合并肝脏、心肌及神经系统等胃肠外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54例住院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和对照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肝损害及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害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患儿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几率较大,因此建议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应常规完善心肌酶及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穗芬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23(3):1
<正> 小儿时期肠道感染约20%由细菌所致,而非细菌性肠炎中大部份系由病毒引起。从人类下消化道分离出来的病毒约有70余种,其中就其重要性与广泛性而言,莫过于轮状病毒(Rotavinus),它可侵犯人类和乳兽,在小儿中为急性胃肠炎的重要原因。最初于1969年发现引起牛犊肠炎的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5.
陈丽君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6):1024-1025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致肠道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的152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有无肠外脏器受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有96例(63.2%)并发肠外损害,损害以呼吸道、心脏、肝脏、脑为多见,同时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等异常。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会对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呼吸系统和心脏损害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常规采取降温、止吐、补液、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基础治疗上,进行抗病毒、胃肠粘膜保护剂、抗感染等治疗;针对不同的肠外并发症兼顾保肝护肾、营养心肌、脑细胞等综合治疗.结果 54例患者经治疗后除1例因心衰死亡外,均经治疗后痊愈,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腹泻患病率高,有明显季节性和年龄特点,预后较好,合并肠外系统损害时,要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丽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31(31)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致肠道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的152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有无肠外脏器受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96例(63.2%)并发肠外损害,损害以呼吸道、心脏、肝脏、脑为多见,同时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等异常.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会对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呼吸系统和心脏损害多见. 相似文献
18.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害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肠道外损害的认识。方法对104例诊断为RV肠炎并有肠道外损害的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RV肠炎发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89%),肠道外损害主要为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功能的损害。结论RV感染好发于婴幼儿,同时引发较多的肠道外损害,鲜粪RV抗体的测定有利于确诊,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联系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肠道外损害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即观察组(n=35)。同时随机选取无肠道外损害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n=35)。比较轮状病毒肠炎中患儿肠道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肠道外脏器损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不同的脏器损害在呕吐、腹泻、发热、脱水程度方面有着不同表现。合并呼吸系统损害的患儿,腹泻和呕吐的程度较无呼吸系统损害的患儿严重;合并有心脏损害、肝脏损害的患儿脱水、发热程度较无心脏损害、肝脏损害的患儿严重;合并有肾脏损害的患儿脱水、发热和呕吐较无肾脏损害的患儿严重。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感染严重程度与其肠道外脏器损害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合并脏器损害的患儿肠道感染的程度较未合并脏器损害的患儿严重。临床医生应该对轮状病毒感染严重的患儿密切关注,以防发生严重的肠道外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轮状病毒 (Rotavirus ,Rv)肠炎为全球感染性疾病 ,是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源 ,临床上极易出现脱水和酸中毒。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不单纯是肠道感染 ,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 ,并可侵犯多个脏器[1] 。本文旨在研究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我们对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 16 0例轮状病毒肠炎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 16 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 ,男 12 0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1岁零 8个月 ,平均 10个月零 9d。既往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