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站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站建设初探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任正轩阎廉义*姚源孝*疟疾监测站是疟防后期在基层建立的一种具嘹望哨性质的非独立性专业组织。山东省自1988年实现基本消灭疟疾后,在原不同层次疟区共保留监测站10处。1989~1994年间,其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苏北邳县岱山乡地处黄淮平原,全乡54个自然村,27438人。自1970年改种水稻,历年种水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50%。居民住房多为土墙草顶,低矮无后窗,夏秋季有露宿习惯,很少使用蚊帐。60年代及70年代初曾发生两次疟疾爆发流行,1971年全乡疟疾发病率高达62.5%。为了观察疟疾的流行趋势与媒介变化情况,于1974年建立疟疾监测站,现将1974~1987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组织措施岱山乡疟疾监测站设原虫、蚊媒、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11处疟疾监测站1981年起采取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疟疾年带虫发病率逐年下降。为了解其下降规律,我们对全省11处疟疾监测站1981~1988年的疟疾年带虫发病动态进行指数曲线拟合,并对今后监测趋势进行初步分析。一、材料和方法 1、选择鲁西南平原、鲁南滨湖稻田区、鲁中南平原低洼地带、鲁西北平原、鲁东滨海地带等不同类型疟区,建立11处疟疾监测站。监测站  相似文献   

4.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疟区疟疾监测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根据三类不同疟区的发病情况。采取不同的血检对象、血检率、人群疟疾抗体监测措施。结果 经过10年的监测,全区疟疾发病率人1990年的万分之0.34下降至1999年的万分之0.09,居民原虫率从0.05%降至0.01%。三类疟区疟疾发病率及居民原虫率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疫情较稳定,但传播尚未阻断。结论 疟疾监测是灭疟后期一项长期的工作,落实经常性监测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疟区疟疾监测的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三类不同疟区的发病情况,采取不同的血检对象、血检率、人群疟疾抗体监测措施.结果经过10年的监测,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90年的0.34‰下降至1999年的0.09‰,居民原虫率从0.05%降至0.01%.三类疟区疟疾发病率及居民原虫率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疫情较稳定,但传播尚未阻断.结论疟疾监测是灭疟后期一项长期的工作,落实经常性监测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了解荔波县疟疾防治措施执行情况及实际效果, 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荔波县各 年的疟疾防治资料, 抽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人民医院, 同时采取分层抽样法, 按近两年发病率高低抽取发病较高的 8个乡 (镇), 每个乡 (镇) 各选取2个村, 每个村入户走访调查10户居民。通过查阅资料、 现场考核和入户走访的方式, 全 面了解防治机构建设、 能力水平及措施和效果。结果 结果 全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从2008年的5.75/万下降到2012年的 0, 县乡两级能独立开展血检监测, 传染源控制及时, 居民防蚊设施使用率93.75%, 防治知识知晓率40.13%。结论 结论 本地 传染源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防治效果较为满意, 但媒介控制有限, 人群主动防护意识不强, 一旦有疟疾病例输入, 仍可引 起传播和流行, 消除疟疾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7.
二二三时代之前,防制疟疾的主要措施是填沟、排水、清渠,用油类或巴黎绿杀灭孑孓,应用食孑孓或食蚊鱼,空间喷洒除虫菊酯杀灭成蚊,以及使用抗疟药物治疗,首先用的是奎宁,30年代用阿的平。早在二十世纪初期 Gorgas 等在古巴、巴拿马及马来亚应用上述方法的综合措施获得成效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但综合措施的费用,是高疟区发展中国家难以承担的。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长兴县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1963年曾发生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暴发流行,总发病率为14.50%,其中恶性疟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56%,死亡率高达3.99/万.经过20多年的综合防治,发病率逐年大幅度下降,1982年降至2.43/万.自1983年起转入监测.现将1983—1994年疟疾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宜昌市城区位于湖北长江西陵峡出口 ,常住人口 6 1.2万 ,1990年达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年来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葛洲坝库区周边旅游业的开发 ,外来流动人口极为频繁 ,在暂住打工、经商、旅游人员中 ,疟疾发病者较多。为了掌握发病趋势 ,制定较合理的防治对策 ,我们在治疗的基础上 ,建立了外来流动人员疟疾就诊登记管理追访制度 ,现将 1996~ 2 0 0 0年外来人口疟疾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6~ 2 0 0 0年市城区内疟疾疫情报告卡和市卫生防疫站门诊疟疾病人。每年的外来流动人口数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基数…  相似文献   

10.
11.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基本消除和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措施及其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昆虫学同步综合监测方法,对监测点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小学生取滤纸血用IFAT测定疟疾抗体水平;半通宵(19:00~22:00)室外人诱捕蚊加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观察叮人率。结果监测点3个乡(镇)平均疟疾发病率和血检疟原虫阳性率2005年分别为0.69/万和0.26%,至2007年均下降为0;小学生年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25%;3年间监测点未发生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根治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枣庄市为历史上间日疟不稳定性流行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曾发生两次疟疾暴发流行。经过20多年的积极防治,至1987年基本消灭疟疾。之后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和监测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枣庄市为历史上间日疟不稳定性流行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曾发生两次疟疾暴发流行。经过20多年的积极防治,至1987年基本消灭疟疾。之后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和监测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于1988年经卫生部组织专家组复核,确认全省已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鲁南是易于发生疟疾暴发流行的地区。为了巩固与发展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在近10年内疟疾年发病率曾超过1‰的27个县市区进行实验研究,1989~1991年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并分析河南省2006年的疟疾疫情,评价疟疾防治措施,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06年的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结果全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 09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52%,较2005年的2 304例上升120.92%。病例集中在永城、夏邑和桐柏等15个县.共发生疟疾4 769例,占全省疟疾发病数的93.69%,较上年的2 085例上升128.73%。其中豫东地区的永城和夏邑两县上升幅度明显,分别较上年上升307.04%和360.94%。全省发现36个暴发点均分布在永城市,发病2 890例,占全省发病数的56.8%。全省200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332 853人,镜检阳性3 204例,阳性率为0.9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2.95%。疟疾休止期服药15 470人,正规服药率97.12%。流行季节对疟疾高发区的8 567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现症病人正规服药率95%。在暴发点采取全民预防服药11 953人次、菊酯类杀虫剂灭蚊室内外喷洒82万m~2等措施后控制暴发。结论河南省疟疾疫情处于快速回升状态,应当采取超常规措施防止豫东地区大范围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联合同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规划局(TDR)对1976~1986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今后工作的要点。现将该总结中有关疟疾化疗、疟疾疫苗及丝虫病部分节译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鲁南基本消灭疟疾后的巩固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自1971年以来,我区累计发现疟疾480例,内源性占73.33%,外源性占26.67%。经过系统治疗及流行季节对病家周围进行灶性服药及灭蚊,1978年我区内源性疟疾病人基本得到控制。为了净化疟区。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云南省不同抗疟措施在控制疟疾发病率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流行季节预防服药与1986-1995年疟疾发病率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现症病人治疗,再次为杀虫剂喷洒受益人数,休止期有疟史者治疗,休止期全民治疗,以及杀早剂浸帐腔益人数,提示在云南控制发病率应重点抓好健康人群保护、现症病人治疗和杀虫剂滞留喷洒。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云南省不同抗疟措施在控制疟疾发病率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流行季节预防服药与1986-1995年疟疾发病率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现症病人治疗,再次为杀虫剂喷洒受益人数,休止期有疟史者治疗,休止期全民治疗,以及杀虫剂浸帐受益人数,提示在云南控制发病率应重点抓好健康人群保护、现症病人治疗和杀虫剂滞留喷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