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儿和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孕龄 2 0~ 2 4周胎儿皮肤移植至 BAL B/ C裸鼠背部皮下 ,皮片成活后制造创面 ,建立胎儿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定期获取相应标本。对临床所取正常成人皮肤及创面愈合皮肤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 b 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及创伤后胎儿皮肤中均未见明显的 b FGF阳性表达。正常成人皮肤中血管周围可见阳性表达 ;创伤后成人皮肤也可见阳性表达 ,尤其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创伤后表达明显增强。高倍镜视野随机观察计数b FGF阳性表达细胞数 ,正常胎儿皮肤为 2 .1± 0 .1,创伤后 12小时 ,1、3天和 1周胎儿皮肤分别为 2 .2± 0 .1、2 .1± 0 .3、2 .1± 0 .3和 2 .0± 0 .1;正常成人皮肤为 2 3.2± 4 .2 ,创伤后成人皮肤为 4 0 .5± 3.6 ,胎儿正常皮肤和创伤皮肤 b FGF表达与正常成人皮肤和创伤后皮肤 b FGF表达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b FGF的阴性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综述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的研究进展,全面了解KGF基本特性及应用方法 .为研制新型KGF药物、改善皮肤替代物的性能奠定基础.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KGF的相关文献,并综合分析. 结果 KGF由各种来源的间质细胞分泌,受体分布于上皮细胞,特异性地促进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与器官发育、创面修复、肿瘤发生及免疫重建等多方面关系密切. 结论 KGF可用于促进创面愈合及改善皮肤替代物性能,但尚需改变结构,去除副作用,并纯化其促上皮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FGF生物蛋白海绵促进创伤性溃疡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FGF生物蛋白海绵促进创伤性溃疡的修复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皮肤创伤性溃疡患者40例为受试对象,A组(20例)为试验组,用无菌FGF生物蛋白海绵;B组(20例)为对照组,用无菌凡士林油纱布.观察相同环境中FGF生物蛋白海绵对新鲜或清创后溃疡面,有无促进愈合作用及是否可减少再手术植皮率,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创面3周内愈合率A组为95.0%,B组为55%,且A组再手术植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创面分泌物及创周炎明显轻于B组创面;两组创面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FGF生物蛋白海绵可促进创伤性溃疡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再手术植皮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方便、无刺激的理想敷料.  相似文献   

4.
<正>严重皮肤烧、创伤的治疗目的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目前,加快创面愈合速度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而人们则越来越重视创面愈合的质量,即如何减少瘢痕和重建皮肤附属器,更好地恢复皮肤功能。汗腺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汗腺再生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5.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因来源丰富,获取方式简单、且分离后的细胞容易增殖并在多代后仍保持其特性等优点,成为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ADSCs可分化为多种参与创面愈合的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减少炎症,并显示出促进血管形成的能力。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 KC)是表皮的主要成分,而成纤维细胞是真皮的主要成分,它们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ADSCs不仅可以分化成为KC和成纤维细胞,并且可以促进这两种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合两者的优势开发了多种用以实现创面愈合的生物材料。综述了KC、成纤维细胞与ADSCs协同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并展望了两者与ADSCs结合在再生医学和皮肤替代物研发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程立宁  王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3):192-192,I0004-I0005
对慢性创面的治疗,采用清创及换药治疗的方法难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慢性创面的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效果较差。而常规疗法不佳时可尝试采用生物疗法,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作为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血小板浓缩物在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血小板浓缩物治疗慢性创面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毛囊形成原理,以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方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肤替代物真皮层接种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对照组真皮层不接种任何细胞。在裸鼠背部作一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将两组皮肤替代物气-液界面培养5 d后移植到裸鼠背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在移植后第4、6、8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皮肤替代物移植后2周,实验组创面已完全愈合,移植后4周对照组创面才完全愈合,并且对照组创面收缩比实验组明显。移植后6周,实验组真皮层内见到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结构,对照组未见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样结构。结论将人的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共同种植在皮肤替代物的真皮层,可以构建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对创面的修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时荣  张瑾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6):1738-1741
浅II度烧伤、浅表裂伤和皮肤磨削术等真皮乳头层损伤时,汗腺和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与表皮一起完全再生。较深的皮肤缺损如深II度烧伤、皮下剥离和皮肤溃疡等真皮深层组织丢失或破坏瘢痕愈合,皮肤附属器不能完全重建,无法分泌汗液和皮脂,造成体温调节、皮肤屏障和保护等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伤员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皮肤附属器与创面愈合关系的研究以及诱导较深创面汗腺再生等研究已经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各类皮肤创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宁  陈彦伟  池刚毅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53-254,i000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各类皮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各种烧伤创面及术后创面,观察不同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共治疗75例,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普遍愈合时间缩短(P<0.01);创面再生上皮质量较好,瘢痕轻或无;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各类皮肤创面的治疗中应用rhEGF,能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保湿技术可延长rhEGF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早期切痂和有效的封闭创面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生命和促进病人创面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皮肤严重受损和缺乏合适的皮肤替代物,大大阻碍了烧伤创面的重建.显然,采用皮肤替代物来治疗烧伤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谕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广泛借助各种技术,包括自异体皮,培养的皮肤细胞和胶原基质制作组织工程皮肤等,用以治疗溃疡、创伤以及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除表皮覆盖外,另一问题就是皮肤附件结构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皮肤再生疗法治疗电弧光烧伤的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采用皮肤原位冉生医疗技术处理191例电弧光烧伤创面,以临床创面愈合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91例电弧光烧伤患者的创面全部自行愈合。结论皮肤原位冉生医疗技术治疗电弧光烧伤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电弧光烧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真皮替代物是真皮再生的模板, 常用于临床治疗深度皮肤缺损。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的韩春茂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发表了题为《Nanomaterials for the delivery of bioactive factors to enhance angiogenesis of dermal substitutes during wound healing》的综述。早期血管化程度不足是目前研发和应用真皮替代物的主要障碍。目前, 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而实现其有效递送和持续发挥功能的载体至关重要。近年来, 纳米材料因可有效传递生物活性因子(生长因子、多肽和核酸)而日益受到关注。该文介绍了真皮替代物血管生成的过程及相关生物活性因子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总结了纳米材料在促进血管再生和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应用;随后, 该文对用于递送生物活性因子以增强真皮替代物血管生成的新系统、新方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真皮替代物早期血管化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皮肤复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兔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以动物膜组织为基材,经环氧交联固定及表面透明质酸修饰制备生物型人工皮肤,复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形成生物活性人工皮肤。光镜观察生物型人工皮肤的结构,进行物理及生物性能测定水蒸汽透过量、液体吸收量、力学性能及细胞毒性。最后将两种人工皮肤植入兔全层皮肤创伤模型,观察术后4周内创面愈合情况,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估创面的修复质量。结果:光镜下生物型人工皮肤为无细胞的胶原结构。贴附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韧性,水蒸汽透过量:372±45g/(m2×24h),液体吸收量:269±38%,无细胞毒性。复合少量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后,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结论:生物型人工皮肤复合少量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使创面快速愈合,可作为烧伤科、整形外科进行皮肤重建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15.
巴曲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烫伤早期创面淤滞带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及巴曲酶治疗组 ,在各组动物背部均造成 4cm× 4cm大小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前、伤后 0 .5、2、4、6、12、2 4、72h测定创面局部皮肤血流量 ;于伤后立即、伤后 14、18d测定烫伤面积及残留创面面积 ;于伤后 30d将大鼠处死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毛囊计数。 结果 大鼠伤后 2 72h皮肤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给予巴曲酶后皮肤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 ,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愈合后皮肤附件明显增多。 结论 巴曲酶能逆转烧伤后创面淤滞带循环 ,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皮肤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创面愈合是一个既古老又新近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伤病员(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已不仅仅满足于目前临床上常用消灭创面的治疗手段,而是要求修复后的创面在外观和功能等方面与正常皮肤相近,甚至含有各种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皮脂腺等).因此,在基本完成加速受创皮肤解剖修复之后,如何实现和恢复受创皮肤的功能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皮肤组织工程学概念的引入,使得实现由继往的解剖修复到今后的功能修复飞跃的现代创面修复模式成为可能.近来研究表明,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故深入开展以表皮干细胞为核心的修复细胞的增殖、迁移过程,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生长因子与基质信号的传递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已成为当前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缺损皮肤的再生与修复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虽然已有众多的皮肤替代物实现了临床应用,但是多数只能简单地实现表皮层和真皮层的结构性修复,修复的皮肤组织往往不含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难以重建皮肤的各项功能。本文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生物活性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具有附属器官再生功能,特别是毛囊再生性能的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深度烧伤以及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体内外实验证明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的脂肪干细胞[1](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可以有效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皮肤创面愈合[2]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再上皮化、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重塑等多方面.在创伤条件下,伤口渗液和其中的炎性因子以及有丝分裂原等趋化因子促进ADSCs增殖,向伤口迁移[3].实验证明,ADSCs在体、内外均可以向皮肤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限制炎症和凋亡、促进血管形成、促进创周组织细胞,参与损伤修复等,最终实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神经与血管的相互作用对皮肤创面愈合有重要调节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均对创面愈合中的血管再生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同时,在神经肽和血管再生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下,施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和分化,进而通过神经与血管的相互作用调控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之一, 具有广泛地促进胚胎发育、创面愈合、血管再生、神经损伤修复, 以及调控免疫代谢的作用。创面愈合包含了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修复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胶原等ECM的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围绕aFGF在传导生物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参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从临床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角度, 对aFGF的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临床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