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敷贴联合抗痉挛手法对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痉挛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及敷贴方式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中医症候进行积分,评定患者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张力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按摩敷贴联合抗痉挛手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中医症候、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单一抗痉挛手法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处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的针刺治疗配合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患肢痉挛,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SCI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假rTMS刺激,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rTMS治疗,采用"8"字形线圈rTMS刺激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M1区),刺激强度为80%的RMT,刺激频率9Hz,共4周,观察其对患者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的影响,并采用脊髓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Ⅲ(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ssure,SCIM-Ⅲ)评估其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下肢MAS分级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SCIM-Ⅲ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rTMS治疗后SCI患者MAS和SCIM-Ⅲ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提示rTMS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有缓解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治疗中采用针灸及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 %高于对照组的74.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颈椎及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痉挛指数(CSI)、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提升肌力,保护脊髓神经功能,缓解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6.
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帅  苏李  吕海波  刘建桥 《中国针灸》2013,33(5):399-402
目的:评价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处于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44例)与康复组(42例).针刺康复组采用关键点针刺法选取头面、胸腹、肩背、手、足、踝等部位的穴位,如攒竹、膻中、肩(髑)、养老等,并配合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康复组单纯采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抗痉挛疗效.结果:针刺康复组抗痉挛总有效率为90.9%(40/44),优于康复组的73.8%(32/42,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均可改善Fugl-Meyer评分及FIM评分(均P<0.05),针刺康复组优于康复组(均P<0.05),且在第1个疗程治疗后对FIM评分的改善针刺康复组即显示出优势,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期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惑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解惑法针刺,即患肢主动肌穴位用泻法,拮抗肌穴位用补法,并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惑法针刺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程度,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国祥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973-1975
目的:比较与分析不同取穴方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诱发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脑中风后遗症并伴有单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1人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对偏瘫肢体的痉挛侧和非痉挛侧进行电针治疗方法,以诱发肌电图中的H波和M波的变化,作为反映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客观指标。结果:(1)患侧肢体Hmax振幅(7.61±1.23)和H/Mmax比值(0.86±0.19),明显高于健侧Hmax振幅(4.66±1.23)和H/Mmax比值(0.55±0.11)(P<0.01),Mmax振幅无明显差异。(2)针刺刺激非痉挛侧经穴后,Hmax振幅随即由5.32mv降低至1.68mv,刺激停止后并立即未恢复到针刺前水平。(3)针刺后的痉挛侧和非痉挛侧的H/Mmax比值都明显下降,与针刺前比较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非痉挛侧的H/Mmax比值低于痉挛侧。结论:针刺非痉挛侧肢体的穴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痉挛侧肢体的穴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交互抑制的反射活动,对异常活动的脊髓α运动神经元产生了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刺足三阳经穴联合指压穴位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各30例。对照组针刺足三阳经穴治疗,观察组针刺足三阳经穴联合指压穴位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较优;观察组的上肢功能、手指功能、下肢功能较好,疼痛持续时间短暂;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刺足三阳经穴联合指压穴位刺激治疗,可改善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加速各功能恢复,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45例,取穴方法同对照组,予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混合后进行穴位注射。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价患者肌张力恢复情况,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评价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AS分级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水针治疗可明显降低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肌张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