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维重建CT诊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5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因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入院治疗的病例45例,所有病人均拍摄三维重建CT。依据三维重建CT诊断结果选择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依据三维重建CT片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分析三维重建CT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45例病人均依照三维重建CT对髁状突骨折情况进行诊断并选择治疗方法。其中5(11.1%)例采用保守治疗,40(88.9%)例采用手术治疗。40(88.9%)例治疗效果好,4(8.9%)例治疗效果一般,1(2.2%)例治疗效果较差。结论:依据三维重建CT诊断结果可以很直观的判断髁状突骨折情况,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8例75侧髁突骨折通过三维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确诊髁突骨折并明确骨折的部位、旋转、方向、移位情况等,对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而直观的显示髁突骨折的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诊断髁突骨折。方法:对28例髁突骨折行螺旋CT扫描检查,作冠状平面与颌面骨三维立体重建,与下颌全景X线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螺旋CT对28例髁突骨折均可确诊并分类,低、中、高位骨折分别为9、11和8例,全景X线片分别为9、9、4例.剩余2例中位和4例高位骨折漏诊。术后CT复查显示手术复位效果满意。结论:螺旋CT冠状平面重建对中、高位骨折有特殊诊断价值.三维立体重建影像直观地显示了骨折情况,对髁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作用。下颌全景X线片的诊断作用有限,可用于颌面外伤患者的初步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髁突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踝突骨折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检查.通过三维CT影像对髁突骨折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手术的实施。结果:螺旋CT三维影像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不骨折的部位、范围、移位及旋转等情况。结论:三维CT对髁突骨折后检查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并能够优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突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56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X线全景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髁突骨折手术适应证判断,X线全景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确定髁突骨折情况以及骨折的移位程度,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幼年期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作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6头,造成左侧髁突纵行骨折模型,在术手6月进行CT扫描。结果:幼年期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后多形成双髁突畸形。结论:在畸形形成机制与关节秀斩继发性损伤、盘突粘连及内侧骨折片移位有关,此外髁突纵行骨折时的年龄对形成双髁突畸形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 6 8例髁状突骨折 ,3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行保守治疗 ,30例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结果 :保守组随访 34例 ,31例获得满意效果 ,7例出现颞颌关节紊乱症 ,1例关节强直 ;手术组随访 2 8例 ,2 6例面形与关节功能正常 ,5例出现关节紊乱症。结论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宜采用保守治疗 ,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并影响颌运动者须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对骨内埋伏牙的定位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牙齿立体表面形态图像并探讨用于术前检查骨内埋伏牙的效果。方法:应用三维螺旋CT的图像处理功能,在牙颌骨表面重建图像的基础上,采用图像处理表面遮盖法,消除周围骨组织的影像,获得单纯牙体表面图像。应用该方法检查9例患的骨内埋伏多生牙和阻生牙。结果:能清楚显示上颌骨埋伏多生牙的畸形形态、在牙列唇侧或腭侧的位置及与牙列牙根的关系;上颌埋伏恒尖牙萌出方向与正畸牵引方向的角度;阻生智齿与第二磨牙的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颌面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行螺旋CT 扫描,层厚3 mm或5 mm,应用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若怀疑下颌骨骨折时,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以便单独显示下颌骨的三维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可清楚显示下颌骨骨折部位与移位,尤其是髁突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科自2000-08月—2011-08月手术治疗的125例髁突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23例患者的伤口在术后7~10 d均I期愈合,另2例出现腺瘘延期愈合。有面神经损伤12例(包括额纹消失3例,眼睑闭合不全5例,口角下垂4例),2例诉颞下颌关节区疼痛伴弹响及压痛,3例有张口受限,4例上下颌牙齿接触不良,6例切口瘢痕明显。以上情况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经分析,出现以上并发症可能与手术切口不当、术中钛板放置位置欠佳及术后功能锻炼不足等有关。结论:为防止髁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手术切口的合理设计、术中钛板的恰当放置、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进行三维CT体积重建。结果 三维CT影像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从不同的角度,直观精确地显示骨的移位情况,为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有益的像资料。结论 三维CT在凳面部骨折诊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髁突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髁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儿童可达40%~67%[1]。因此,对髁突骨折的研究一直是颌面创伤研究的重点之一。1805  相似文献   

17.
三维CT对面中部骨折手术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宋萌  吕臻 《口腔医学》1999,19(3):140-141
目的 :对于面中部骨折的患者 ,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外科的治疗方案 .方法 :手术的选择和安全性等方面应用三维 CT进行比较其临床价值 .作者分析 14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通过三维 CT检查和 X线平片的比较 .结果 :12例面中部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2例患者发现伴有颅脑损伤而非手术治疗 .通过 14例患者进行三维 CT的比较和分析后 .结论 :对于面中部骨折的患者要正确判断其骨折的部位、损伤的范围 ,以及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 .同时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 ,应用三维 CT的检查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  相似文献   

18.
19.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and the agreement between periapical radiography (PR) an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correlating to histologic findings in the diagnosis of apical periodontitis (AP).

Methods

One hundred thirty-four premolar root canals from 10 dogs were treated after AP induction. Four months later,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and standard digital PRs were obtained. The area of AP was measured by using ImageJ software. CBCT (i-CAT) images from each arch were obtained, and AP area and volume were measured by using Osiri-X software. The apical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was evaluated under light microscop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maging method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Pearson coefficient. The Bland-Altman 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greement between PR and CBCT data. The Spearman coefficient was used to correlate the imaging data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Results

Despite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R and CBCT areas, the agreement limits were very broad (95% limits of agreement, 0.19–1.08). PR only measured, on average, 63% of CBCT values. Although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R area and CBCT volume, the Bland-Altman method suggests that the larger the CBCT volume, the more underestimated the PR value. When APs had a volume smaller than 6 mm3, the PR estimation of CBCT data was unpredictabl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for PR area, CBCT area, CBCT volume, and histology data.

Conclusions

The diagnosis of AP based on PR data is clinically limited, and it should not be used for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