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0例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恩替卡韦可使HBV-DNA载量下降,丙氨酸转移酶(ALT)降低;5例患者于应用后2周出现血清ALT升高;3例应用后2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其中1例TBIL升高大于17μmol/L(相对于用药前),加用双环醇等保肝药物治疗后逐渐好转,8周后ALT、TBIL复常。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部分患者有肝功能波动,需及时调整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2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7例,使用恩替卡韦口服,每日0.5mg,同时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对照组51例,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只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治疗前、治疗期间每2周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HBV-DNA、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腹部彩超等,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的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血清HBV—DNA阴转率为78.94%,而对照组仅为11.76%。治疗组谷丙转氨酶、TBIL下降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为1.75%,对照组为7.84%。治疗组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的几率为1.79%,而对照组有31.91%的患者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以降低乙型重型肝炎的死亡率及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李君熹  戚良燕  李玉琴 《吉林医学》2009,30(23):3001-300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下降程度的24周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口服恩替卡韦0.5mg/d,同时使用常规的护肝治疗方案;对照组45例,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应用常规保肝治疗方案。治疗前、治疗期间每4周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HBV-DNA、肝功、肝纤四项、腹部彩超等,共观察24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血清HBV-DNA阴转率为75.00%,而对照组仅为55.56%,治疗组血清HBV-DNA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功谷丙转氨酶下降水平及肝功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为2.08%,而对照组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为11.11%。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可以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纤维化方向发展,降低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两组患者的2周、4周HBV D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迅速降低患者的TB及血清HBV DNA 水平,其抗病毒作用较强,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②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开始用恩替卡韦治疗时联合苦参素,每次600mg,静脉注射,1次/d,连续2个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恩替卡韦0.5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治疗开始后第1,3,6,9,12个月及随访期第3,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及实验室检查.③结果 联合治疗观察组肝功能恢复明显,治疗开始后6,12个月和随访6,12个月时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28%、51.72%、51.72%、48.28%;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分别为6.45%、9.68%、9.68%、9.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④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具有协同抗HBV效应,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71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ETV 0.5 mg,每日1次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1);治疗后30 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PTA显著升高,血清HBVDNA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ETV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付晓琳  王小东  路立业  赵蕊 《河北医学》2012,18(9):1251-1253
目的:探讨和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4年5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对照组患者治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经X2检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2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使用恩替卡韦口服,每日0.5mg,同时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对照组47例仅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治疗前、治疗期间每两周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HBVDNA、T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腹部彩超、无创瞬时弹性检测等,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的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血清HBVDNA阴转率为83.67%,而对照组仅为8.51%.治疗组ALT、TBIL下降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2.04%,对照组8.51%,治疗组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的几率为2.08%,而对照组有34.88%的患者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可以降低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及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抑制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相关性.方法:将76例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为107~8、105~6、104 copies·L-1进行分析,分别观察服药后1个月、3个月、0.5年、1年时HBV DNA载量,ALT、AST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HBeAg载量分层分别进行观察,了解服药后HBeAg载量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8、105~6、104 copies·L-1者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个月内可使HBV DNA载量下降102 copies·L-1左右,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基线的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ALT、AST复常率越高,恢复正常时间也越快.10 PIEU·ml-1以内的HBeAg载量的下降及转阴明显,阴转率42.85%.治疗前HBeAg的载量越高治疗后HBeAg载量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1年的患者血清HBV DNA持续受到抑制,ALT、AST恢复正常,HBeAg滴度持续下降.结论:恩替卡韦对初治或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口服,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24周)的生化、凝血原活动度的指标及治疗第4、12、24周的HN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12、24周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治疗4、8、12、24周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2、24周的血清白蛋白(AI,B)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4、12、24周的HBV—DNA定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有效抑制HBV的复制,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给予0.5mg/d的ETV治疗,对照组给予100mg/d的拉米夫定(LAM)治疗。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超声影像学指标变化、治疗后HBV—DNA滴度与转阴率、不良反应。结果①二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LB及TBi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二组治疗前后HBV—DNA滴度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组治疗后HBV—DNA滴度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④二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LAM相比,ETV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阿拓莫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商品名为阿拓莫兰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5 0 5例慢性乙型肝炎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型 ,各型分别按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治疗组 2 6 0例 (轻度 4 6例 ,中度 15 8例 ,重度 5 6例 ) ,对照组 2 4 5例 (轻度 4 2例 ,中度 15 0例 ,重度 5 3例 )。对照组采用B族维生素 ,维生素C ,复方丹参注射液 ,肌苷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拓莫兰 12 0 0m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治疗。疗程 30天。观察症状、体征及治疗前后监测肝功指标。结果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重度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P<0 .0 0 1,P <0 .0 0 1) ;治疗有效率也较对照组高 (P <0 .0 0 5 ,P <0 .0 2 5 )。结论 :阿拓莫兰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能维护肝细胞膜稳定性 ,可作为病毒性肝炎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丹参粉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成药丹参粉针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丹参粉针辅助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35.7%,有效14.3%,总有效率50%;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粉针辅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没有增加出血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各73例,用ELISA法检测HBe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PCR法检测HBV DNA,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HBeAg、HBV DNA阴转率。同时观察肝功能及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4%(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s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1.23%、26.86%、54.79%和8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68%、10.15%、35.62%、61.64%(P均〈0.05)。治疗组的肝功能及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柴胡愈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柴胡愈肝汤治疗。观察两组用药12个月和停药后6个月乙肝两对半、HBV-DNA、ALT、TBIL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近期HBV—DNA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HbeAg的转阴率和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提高(P〈0.05)。同时停药6个月后随访发现,两组均出现HBV—DNA水平反弹,但治疗组HBV-DN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而且仍然保持较高的HBeAg转阴率,HBeAb阳转率也有所增加。结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愈肝汤治疗及治疗后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1例慢性乙肝作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慢活肝时,淋巴细胞明显浸润并损伤肝细胞,提示慢活肝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可能比慢迁肝强。此外,根据超微结构特点作者提出了肝微循环的改变以及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的增生程度可作为电镜下慢活肝和慢迁肝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IL-6活性进行研究。结呆:发现重型乙型肝炎组IL-6活性(197±19)显著高于慢性肝炎中度组(173±27)、急黄肝组(172±37)及正常对照组(105±24)。结论:提示机体内IL-6分泌调节紊乱在介导重型乙型肝炎肝细胞坏死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加PE治疗亚重肝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内毒素及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23例(76.7%),未愈和死亡7例(23.3%),对照组治愈好转15例(50%),未愈和死亡15例(50%);PE 治疗后肝功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血内毒素由治疗前(60.5±15.2)ng/L降至(26.3±6.6)ng/L(P<0.001).结论:综合治疗加PE治疗亚重肝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PE治疗操作简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HBV -DNA定量在肝病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意义 ,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与HBVDNA的相互关系。方法 血清的HBVM测定采用ELISA法 ,HBV -DNA定量利用外标法计算机辅助视频成像处理系统测定。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随着HBsAg、HBeAg的转阴而下降。“小三阳”组HBVDNA( 1 .66× 1 0 9)显著低于“大三阳”组 ( 3.2 2× 1 0 9) ,P <0 .0 5。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三者的血清HBV -DNA定量逐渐降低。且肝硬化组HBVDNA定量 ( 1 .1 5× 1 0 9)与慢性肝炎组 ( 1 .5 1× 1 0 9)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判断乙肝有否传染性的标准 ,HBV -DNA的定量测定可以准确地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的演变过程。e抗原转变为e抗体后病毒复制并未停止 ,而只是HBV -DNA复制的下降。肝病患者随着肝脏损害的不断加重 ,其HB -DNA的复制会降低。  相似文献   

20.
白鹄  梅存金 《河北医学》1999,5(3):20-22
目的:研究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0例;方法:分中等剂量胞腺肽联合猪苓多糖及乙肝疫苗组,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组和一般护肝治疗三组;结果:表明中等剂量胞腺肽联合猪苓多糖及乙肝疫苗可以促使ALT复常,促使HBeAg和HBV-DNA阴转;结论:其疗效优于猪苓多于糖联合乙肝疫苗组,优于一般扩肝组,且使用安全,可作为阻断或抑制HBV复制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