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者的反射性排尿与自主神经过反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T6以上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或四肢瘫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受到强烈刺激后,可引起自主神经过反射。为了明确膀胱叩击与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关系,对10例颈髓损伤四肢瘫和10例T6以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测量安静时及膀胱充盈后连续叩击膀胱时的血压和心率,将所测得参数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表明:四肢瘫病人在膀胱充盈后连续叩击膀胱可以引起反射性排尿,但也引起明显的自主神经过反射。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点偏下处连续叩击腹壁可引起反射性排尿,但并不诱发自主神经过反射。  相似文献   

2.
再论脊髓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的问题。我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和《中华骨科杂志》两次讨论过。2002年12月《Spinal cord》发表了Fawcett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综述,与我们的观点甚为相似。在此,对这个问题再次进行讨论,供脊髓损伤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是否发生肠道细菌移位。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性截瘫模型,以脊髓损伤性截瘫后12h、24h、48h大白鼠为实验组,未损伤脊髓的正常大白鼠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动物下腔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和细菌培养,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肠腔内容物作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动物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空肠、回肠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检查,取空、回肠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24h开始出现内毒素血症,截瘫后48h出现细菌移位。结论: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将发生肠道细菌移位,提示脊髓损伤截瘫的病人应尽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便秘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 ,以致大便次数减少 ,大便干结。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 ,严重者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昏、烦燥等症状。对于截瘫病人 ,便秘是其常见并发症 ,但如果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截瘫病人便秘是可以预防的。从 1997年 7月~ 1999年 10月 ,我们对 5 6例外伤性脊柱损伤合并截瘫病人采用心理疏导、饮食护理、下腹部按摩、腹式呼吸训练、排便训练等综合护理以预防便秘 ,经临床验证 ,有效率在 87.5 %以上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4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42岁 ,平均住院 18天。其中颈椎损伤合…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幻像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幻像现象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6~36个月的随访,对脊髓损伤后肢体幻像的类型、性质、出现和消失时间、伤后意识障碍的有无与肢体幻像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根据患者对麻痹肢体感觉的不同,肢体幻像可分为位置幻像和截肢幻觉两种类型。大部分肢体幻像发生于损伤初期,多在伤后半年内消失。肢体幻像的发生与伤后意识障碍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脊髓损伤后肢体幻像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末梢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中断而引发的异常神经活动所致。肢体幻像是一种可以随着视觉信息的不断输入而得到修正,可以自行消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仍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研究虽然已进行了百年,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周围神经或其他组织移植,以改善脊髓损伤部位的微循环,促进损伤的脊髓再生修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1~7〕。但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价与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价与修复刘智胥少汀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可引起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这是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治疗方法,包括清洁间歇性导尿术、药物治疗和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等,取得...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于中枢髓鞘成分及局部形成的空洞和胶质瘢痕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加之中枢神经元内在再生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再生相关基因表达不足),导致脊髓损伤后无法成功再生,并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另外,脊髓原发损伤后将启动一系列的继发病理改变,从而进一步损害残留的神经功能。多年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脊髓损伤后无法再生的原因及继发损伤的机制,并寻求治疗方法。一、减少急性期的神经损伤虽然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自发再生能力非常有限,但无论实…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患者自我间歇导尿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脊髓损伤可致截瘫或四肢瘫及各种并发症 ,其中排尿障碍较为常见 脊髓损伤造成的排尿障 。碍可终身存在 排尿障碍可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感 ,染 结石 肾积水 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不全甚至 、 、 ,死亡 根 据 国 际 临 床 研 究 结 果 间 歇导 尿术 。 ,interm 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 可明显减少泌尿( , )系统感染的机会[1] 由于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 。 ,因 此帮 助 患 者 学 习 自 我 间 歇 导 尿 interm 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 ISC 或家属导尿术 以便他们 …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常见,但在治疗上仍无有效办法。目前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是可以再生的,但这种再生能力是潜在的,在正常情况下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环境的抑制。激发脊髓的再生能力,克服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环境的抑制作用,是实现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我在2003年两次讨论了脊髓损伤的修复[1、2],修复的目标不是损伤节段的神经细胞,而是传导中断的长束及其远端瘫痪肢体的功能有所恢复.至今5年过去了,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特别是有关嗅鞘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脊髓损伤修复的认识亦有提高,但从实验结果看,修复损伤脊髓取得运动功能恢复的进展并不大.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近20多年来,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脊髓损伤后永久性的神经损害是由原发损伤引发的一系列继发性反应所致。目前已发现许多因素参与了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如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ca2+超载、前列腺素等,人们将针对以上不同的环节的药物相继用于动物实验与临床,证明能减轻或阻止继发性损伤,保留和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作用是很有限的。于是人们又从脊髓内部去寻找自身的保护性因子来对抗损害因子的毒性。本文将对目前已发现的保护因子作一综述。1…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再生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再生修复续力民1吴梅英2脊髓损伤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就其本身的再生能力、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一些促进再生的因素和方法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现就脊髓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修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脊髓损伤的修复对于神经外科及骨科医务工作者都是一个难题。目前临床治疗仅限于用减压固定等手段阻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轴突的再生,治疗效果很不理想。随着基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此我们可能发现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部分修复的治疗方法。下面对基础科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加强脊髓损伤修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许多疾病在减少或被消灭,然而创伤特别是脊柱脊髓损伤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化、体育运动的极限化及暴力伤害的出现,其发生率并未减少。当今脊髓损伤在全球呈现:高发生率(美国3.0~3.5/10万,中国上海13.7/100万)、高致残率(全瘫为67%)、高耗费(5~7万美元/患者/年,美国)、低死亡率(<5%)、患者主要为青壮年(70%患者<40岁)等特点[1~3],它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棘手问题,因而加强脊髓损伤基础研究,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及功能康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外科干预的有限性脊柱脊髓损伤后进行外科干预,早期给予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5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二组,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50只大鼠于T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再取右侧坐骨神经10mm移植到脊髓缺损处,近端接脊髓,远端接马尾,分别于术后2、4、6、8、12、22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移植处坐骨神经、吻合口远端马尾神经、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并用摄像机记录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对照组:8只大鼠,于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不移植坐骨神经,观察脊髓缺损远端马尾神经和左右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坐骨神经的轴突及髓鞘部分崩解,密度降低,无再生轴突形成。实验组术后4周电镜下偶见移植处坐骨神经髓鞘及轴突形成,术后8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较多细的有髓神经纤维,22周时接近正常;同时观察到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大鼠后肢功能部分恢复,肌力达3级。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有再生能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是近年来发现并已克隆其基因的一种蛋白质 ,最初是由小鼠胶质细胞株B4 9细胞分离出来 ,在体外能激活鼠胚中脑腹侧多巴胺 (DA)能神经元摄取DA ,并能促进神经元存活。该因子是由两个单体通过糖基化二硫键结合成的二体 ,单体由 134个氨基酸组成。它的 7个半胱氨酸残基在分子中的构象与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超家族成员相同 ,而且其序列中有近 2 0 %的同源性 ,从结构上看属于TGF β超家族远亲[1] 。近来发现其对损…  相似文献   

19.
20.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陈华江,戴力扬异位骨化(heterotopicossification或ectopicossifi-cation)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骨化的组织内形成新骨,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