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切缘阳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总结305例作保乳手术的乳腺癌病例,对保乳手术术中快速病理结合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保乳手术切缘阳性与病人年龄(≤35岁)、广泛导管内成分(EIC)、浸润性小叶癌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在行保乳手术时,术中应详细检查切缘状况,对年轻病人、具广泛导管内成分、浸润性小叶癌者,须慎重选择保乳手术及切除范围的设定。  相似文献   

2.
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附3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6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60例均为女性,年龄16—74岁,平均43岁。溢液时间3天一2.5年。单侧溢液者302例,双侧溢液者58例,伴乳房肿块者29例。选择其中82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为乳腺癌18例,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例,良性乳房疾病28例。65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病理结果为乳癌者15例,占23.1%;乳管内乳头状瘤病32例,占49.2%。结论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结合乳管造影、导管镜可明确乳头溢液原因。对45岁以上的乳头血性溢液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常规使用原位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内动脉(IMA)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搭桥移植物。尽管认为亚州人比西方人乳内动脉细小,我们于1997年4月至1998年5月,对48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1.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中,男46例,女2例;年龄38~73岁,平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环法保乳整形技术在肉芽肿乳腺炎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乳腺科收治肉芽肿乳腺炎女性患者18例,年龄24~38岁,平均32.3岁。用双环切口进行炎症肿块切除,同时行保乳整形技术修复,并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例均采取双环法保乳整形技术切除炎症肿块,其中2例同时行对...  相似文献   

5.
1985年以来,我们利用国产硅凝胶乳囊,对12例双乳萎塌的胸部进行了乳房增大成形术,本组12例,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8岁,全为已婚女性.所用的乳囊容量在150~220ml,术后胸围可增大7~10cm,平坦的乳房可向前隆突2.5~4.5cm,经随访,近  相似文献   

6.
缩乳术并发症与几种术式关系浅探作者单位:110015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杜学义李万申京浩金铸1临床资料自1987年~1994年以来,收治巨乳及乳房松垂共71例。年龄17~60岁。17~30岁21名,占21%,31~40岁37名,占52.2%,41~...  相似文献   

7.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CT表现和术式选择石学,李昭钧,薛瑞宙我科于1990年10月~1994年4月对9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CT表现,施行了不同的术式治疗。本组男62例,女34例;年龄19~76岁,50岁以下34例,51~60岁40例,61岁以...  相似文献   

8.
经乳头乳晕切口隆乳术21例报告福建南平市森工医院整形外科(353000)隋岩清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年龄23~45岁,均属已婚妇女小乳征,哺乳后乳腺萎缩,其中12例伴轻度下垂,本组选用容积160~200ml假体,平均180ml,术后全部随访。时间2个...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性疾病101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乳腺增生性疾病属祖国医学乳懈的范畴,一般可分为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病。1993年10月~1997年10月我们应用乳块散结止痛胶囊(又名乳安胶囊),对101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系统观察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43例均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按10:1抽样分组)。治疗组内服乳块散结止痛胶囊,共1018例、年龄最大者53岁,最小ZI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的4年余,最短者2月余,平均为6月余。双侧发病783人,占76.9%,单侧发病235人,占23.l%、伴乳头溢液17例。对照组125例,年龄21~48…  相似文献   

10.
唇裂修补术早已普及,许多基层单位及一般的外科医生都能实施,但由于手术方法及技术的原因,以及患者修复时年龄小,解剖标记不太清楚等原因,术后部分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畸形,所以不少患者要求二次手术,以改善外观。1984年以来,我科对107例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进行了Ⅱ期修复术,绝大部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04例,年龄1~54岁,平均19.8岁,女56例,男51例。双侧18例,左侧55例,右侧31例。伴有腭裂者24例。Ⅰ期手术时患者年龄24小时~21岁,平均3.6岁。术后继发畸…  相似文献   

11.
小儿漏斗胸矫形中年龄与术式选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小儿漏斗胸矫形中年龄与术式选择关系的探讨江伟富雷学锋孙劲松田俊严刘志强贺延儒1991年以来我们对不同年龄组的漏斗胸病儿进行了不同术式的观察,以比较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对矫形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46例,女12例。3岁以下20例(...  相似文献   

12.
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与处理(附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999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41例导管内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中,非触摸型导管内癌占75.2%。乳腺X线摄影检查符合率为80%,乳管内视镜检查为95.7%。本组41例术后无皮肤坏死,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49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保乳术后局部复发2例(4.88%),均为40岁以下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其中1例为粉刺型导管内癌。结论 乳腺X线摄影和乳管内视镜检查明显提高了非触摸型导管内癌的检出率。导管内癌保乳术后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对于年龄小于40岁,粉刺型及伴微浸润的导管内癌患者应慎重选择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13.
阳和汤治疗乳痈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痈多发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发病者称外吹乳痈,妊娠期发病者称内吹乳痈,笔者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阳和汤治疗外吹乳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76例均为外吹乳痈,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5±1)岁。基本症状:局部肿硬不消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积乳囊肿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积乳囊肿30例分析陆临渊,董来荣乳腺积乳囊肿是生育后妇女一种极为少见的良性乳腺疾病。我院自1987年至1994年经手术治疗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0例均为非哺乳期育后妇女,年龄23~55岁,平均35.5岁,平均生育年龄23.8...  相似文献   

15.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对乳头溢液(血)的患者先行病变乳管造影,明确诊断及乳头状瘤的部位。其中12例合并乳腺导管扩张症,对明确诊断的28例患者静脉麻醉下经钝头细针注入亚甲蓝染色,切除病变所在的乳管及周围着色的乳腺组织,并行快速病理检查。该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其中12例合并乳腺导管扩张症者中2例年龄>60岁且合并乳管上皮增生活跃,再次行患侧乳房单纯切除术。术后全部患者乳头溢液(血)停止,顺利康复出院。23例患者术后得到4~8 a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乳头溢液(血)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病变乳管造影是基层医院简单而可靠的辅助检查,切除病变所在的乳管及周围着色的乳腺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可预防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6.
我院整形美容科1989年~1992年,采用乳晕下月芽状切口假体植入隆乳术120例,经2年随访,乳房的外型令人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1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年龄17岁~51岁。未婚56例,均为青春发育后两乳扁小,胸壁低平者。哺乳后致使两乳萎缩而扁平者64例。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滋阴清热法治疗老年人术后高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朝  董福慧 《中国骨伤》1998,11(4):34-35
我们在1994~1997年行老年患者大型手术22例,术后在应用抗菌素的同时,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热,经中药内服后高热减退,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2例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53~77岁,平均62.3岁;对照组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57~78岁,平均6小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术式选择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防关节内支撑器植入术6例,髋关节滑膜次全切、缝匠肌带骨瓣植入术1例。患者术中出血19例在300~1000ml,3例1000~2500ml。发热期间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  相似文献   

18.
370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13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接受OPCAB手术病人3703例,对病人例数变化、年龄及比例、旁路血管移植支数、同期采用术式、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OPCAB移植血管应用情况等指标进行总结.另外,将病人按年龄分成<45岁、45~60岁、60~75岁及>75岁4组,记录并分析各组乳内动脉应用情况、旁路血管的支数及构成.结果 病人平均每例移植旁路血管(3.3±0.8)支.OPCAB手术的病人数量与比例逐年上升,而左乳内动脉的使用和动静脉混合方式旁路移植占据绝对优势(P<0.05).术后死亡26例(0.7%),病死率逐渐下降.结论 采用切实、可行的外科处理策略、完善的围术期管理结合多项适应病情变化改进与创新的OPCAB术式,使得OPCAB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治愈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9.
肾钙乳治疗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钙乳治疗八例报告李冀渝王正光杨渝秦万长石益民严培荣肾钙乳作为肾结石的一种少见类型,其治疗方法各异,我们10年来收治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4~50岁,平均34岁。病变均为单侧,左肾6例,右肾2例。就诊原因:腰痛、血尿4例,...  相似文献   

20.
鼻尖和鼻翼缩小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尖和鼻翼缩小术的体会作者单位:430064武汉铁路中心医院整形科李芸朱天申勾庆芬牛克辉自1987年以来,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对42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性8例,女性34例,年龄17~36岁。12例单纯行鼻尖缩小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