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为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 ,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2 0例均为移行细胞癌 ,术前确诊 18例 ,占 90 %。 16例获随访 3个月~ 8年 ,死亡 5例 ,2例再发膀胱癌 ,1例再发残端输尿管癌。结论 :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的重要的检查方法 ,术前联合采用多种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仍是其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1例术前经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MRU等检查,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论联合应用B超、IVU、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CT、MRU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本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手术以肾、输尿管全长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输尿管癌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996年2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21例,术后经病理检查26例均为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23例,保守手术治疗3例。24例获得随访,生存5年或5年以上11例(45.83%)。结论术前采用多种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榆尿管癌的诊断正确率,早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对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单侧腰痛、肾积水、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应考虑该病。术前采用B超、IVU、CT、膀胱镜、逆行尿路造影、MRU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术后病理检查20例均为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要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需要术前采用多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例原发性输尿管恶生肿瘤做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了各种检查手段。结果:20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5例,占75%,术后随访2月-8年死亡15例。结论: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仍是其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输尿管癌发病部位隐蔽,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早期及术前诊断困难,为提高输尿管癌诊治水平,作者对本院1994年2月至2004年3月诊治1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发病率较低,本文对8例输尿管癌患者的漏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早期诊断输尿管癌的检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超声显像检查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秦大勇 《临床医学》2007,27(8):31-32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例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综合运用尿脱落细胞学、B超、CT、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使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结果随诊18例,随诊时间6个月~5年,存活16例,死亡2例,肿瘤复发4例。结论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率必须结合病史,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正常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方法。术后定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杨斌  柳新明  王祥波 《新医学》2004,35(2):97-97,104
1引言 原发性输尿管癌是较为少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的发展,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确诊率得到提高[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4年6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归纳分析诊治中的若干问题。本研究男19例,女13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上段输尿管癌11例(34.4%),中段5例(15.6%),下段16例(50.0%),病程3~24个月,平均5个月。3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6例行开放式标准根治术(肾、输尿管及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袖状切除);2例行后腹腔镜肾及中上段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入口处袖状切除同开放式手术);4例晚期输尿管下段肿瘤因与盆壁和髂血管广泛粘连固定并侵入膀胱,行姑息性肾、部分输尿管切除术。结果本研究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95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130~700 ml,平均310 ml,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移行细胞癌30例(93.7%),鳞状细胞癌2例(6.3%);组织学病理分级为G1期4例,G2期15例,G3期13例;16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1例,死于肝肺转移继发恶液质;5年内死亡3例,其中2例术后2年随访期内发生膀胱肿瘤,均再行全膀胱切除术+输尿管造口术,1例术后1年均死于全身转移,另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2例生存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75%。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早期诊断较困难,联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输尿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超声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郑重讨论输尿管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技巧。结果超声诊断输尿管癌的符合率可提高到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癌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输尿管癌19例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输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病。1989年至今,本科诊治了1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均经病理证实。本研究就其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59.6岁。病变在右侧11例,左侧8例。病变位于输尿管下1/3段10例,中1/3段6例,上1/3段3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14例,腰背胀痛伴镜下血尿5例。11例作静脉尿路造影,7例不显影,4例示肾孟积水,输尿管显影差。8例作逆行肾盂造影,插管失败3例,提示输尿管肿瘤者5例。11例曾作CT扫描,其中4例CT扫描在超声检查前,确诊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找肾盂输尿管癌误漏诊的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查阅3例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的病历,从中找出误漏诊的原因。结果:1例膀胱肾盂癌中的肾盂癌漏诊,1例输尿管癌误诊为输尿管炎性狭窄,1例肾盂癌误诊为肾结石。主要原因是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对检查结果缺乏正确评价。结论:熟知该病,结合病史评价检查结果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癌较少见,由于缺少直接可靠检查手段,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或漏诊。我院25年收治输尿管癌12例,仅1例术前明确诊断。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结果 本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者24例(86.8%),血尿伴腰痛10例(31.3%),仅表现为腰痛5例(15.6%),腹部包块2例(6.3%)。B超检查发现输尿管实质占位病变9例(28.1%)。静脉尿路造影(IVU)30例,4例(13.3%)发现典型的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26例逆行尿路造影,诊断20例(77.0%)。CT扫描13例,11例(84.6%)发现输尿管内肿块影。磁共振泌尿系成像(MRU)7例,诊断输尿管癌5例(71.4%)。 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32例2007年7月~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64层CT表现。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9例,下段16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长度1.3~22.0cm,平均5.9cm。输尿管肿瘤的部位、范围、形念、周围情况以及肿瘤上方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均得以清晰显示。结论64层CT成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0年2月-2004年10月收治的26例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移行乳头状细胞癌,其中A期3例,B期15例,C期5例,D期3例,G1级7例,G2级15例,G3级4例.随访23例,随访时间6个月~12年,总的5年生存率为52.17%;根治性与保守性手术后生存率分别为52.94%和50%;根治性手术后膀胱癌的发生率为23.53%,低于保守性手术后的发生率(50%).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比较困难 ,本研究总结近 10年来 3 4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超声检查经验 ,以评价超声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原发性输尿管肿瘤 3 4例 ,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 9~ 84岁 ,平均 64 .5岁。病变在左侧输尿管者 2 1例 ,右侧 13例 ;上段 6例 ,中段 6例 ,下段 2 2例。输尿管癌并发膀胱癌 8例 ,4例并发同侧肾盂癌。有肉眼血尿者 2 2例 ,腰酸、腰痛者 12例 ,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及下腹部不适 10例。病程 2d~ 2年半。肿瘤呈乳头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原发性输尿管癌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4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肿瘤及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对照输尿管肿瘤的位置,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4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癌,转移率为36.4%;其中输尿管上段癌23例,淋巴结转移癌5例,转移率为22.0%;输尿管下段癌21例,淋巴结转移癌11例,转移率5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0年,死亡9例(20.5%),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6例(36.4%),肿瘤进展率为56.8%;其中输尿管上段癌进展9例,肿瘤进展率36.0%,输尿管下段癌进展16例,肿瘤进展率6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膀胱癌12例,发生率27.3%,其中输尿管上段癌术后出现5例,发生率41.7%,输尿管下段癌术后出现7例,发生率58.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输尿管下段癌更易发生淋巴转移,预后也较输尿管上段癌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998-2008年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癌,本病的早期症状为肉眼血尿、患侧腰痛、患侧肾积水等;彩超、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CT及MRI水成像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患侧肾、全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为首选术式。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于输尿管癌术后转移8例,4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存活13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肾积水伴有血尿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联合应用多种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老龄患者取腹部弧形切口先行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向上行肾切除创伤小、安全可行;对输尿管鳞癌建议术后定期行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