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造血抑制物及其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亲和层析法,DNA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型(SAA-I)患者血清在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CD34^+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2例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E及CFU-GM的增殖,这种抑制活性存在于血清IgG片段中,为非补体依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造血抑制物及其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亲和层析法,DNA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患者血清在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CD34+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2例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E及CFUGM的增殖,这种抑制活性存在于血清IgG片段中,为非补体依赖性。患者血清及IgG片段在体外均可加速正常人CD34+细胞凋亡,其中IgG较血清的促凋亡作用更为显著(P均<0.01)。经研究证实这种IgG可特异性吸附于CD34+细胞表面。经甲泼尼龙治疗后的恢复期血清上述作用消失。结论:某些SAAⅠ患者血清中存在促进CD34+细胞过度凋亡的造血抑制物IgG,造血细胞过度凋亡是患者发病机制之一。甲泼尼龙对这类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ε(PKCε)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体外诱导小鼠髓系前体细胞(32D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重型AA(SAA)患者血清、非重型AA(NSAA)患者血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分别与小鼠32D细胞孵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KCε(pPKCε)的表达.结果 血清孵育32D细胞0、12、24、36及48 h,饥饿4 h,SAA组和NSAA组pPKCε表达在24 h上升到最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孵育32D细胞24 h饥饿4 h后,SAA组pPKCε表达水平(0.90±0.10)较NSAA组(0.64±0.08)和正常对照组(0.54±0.08)明显上调(P值均<0.05),NSAA组较正常对照组pPKCε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P<0.05),SAA组细胞凋亡率[(4.05±1.05)%]较正常对照组[(2.45±0.51)%]明显增加(P<0.05),NSAA组[(3.24±0.56)%]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SAA组经同一份血清孵育的细胞的凋亡率与pPKCε表达水平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869,P<0.05).结论SAA和NSAA患者血清均可诱导32D细胞pPKCε的表达,前者可导致32D细胞凋亡,后者对32D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IST前所有SAA患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ST后1年,29例有效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其临床疗效相关;12例mBFU-E及10例CFU-GM水平恢复正常,其中8例患者mBFU-E及CFU-GM水平同时恢复正常。这表明SAA确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造血功能衰竭与异常免疫关系密切,若去除这种异常,造血功能可获得部分甚至完全重建。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可分为重型AA(SAA)和非重型AA(NSAA) [ 1, 2] 。NSAA患者目前尚无一致认可的治疗方案。由于部分NSAA患者可进展为SAA或发生克隆演变,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提倡给予早期干预 [ 3] ...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了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_1体外对CFU-F,CFU-GM,BFU-E及CFU-E集落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建立QXMSC_1基质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的长期共培养体系,研究了QXMSC-1在体外促进造血的机理。结果表明,QXMSC_1基质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可促进小鼠CFU-F,CFU-GM,BFU-E及CFU-E集落的生长。在无GM-CSF和Epo存在的情况下,QXMSC_1细胞能维持CFU-GM,BFU-E和CFU-E集落生长。表明QXMSC_1细胞本身可分泌GM-CSF和Epo。QXMSC_1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共培养时,可明显提高CFU-GM集落数。共培养体系中,用微孔滤膜隔断QXMSC_1与造血细胞的直接接触,也能促进CFU-GM集落生成,但比混合培养时低,说明QXMSC_1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促进造血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保护蛋白TIN2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A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40例AAA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3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7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RT、TIN2 mRNA表达情况,并与外周血细胞分类之间进行了相关性比较。结果:AAA患者TERT、TIN2 m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AA患者TERT、TIN2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AA患者TERT、TIN2 mRNA表达水平较NSAA明显降低(P0.05);NSAA患者TIN2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SAA患者TERT mRNA表达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82)。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红细胞(RBC)(r=0.437,P=0.029)及血红蛋白(Hb)(r=0.522,P=0.007)有显著相关性;TIN2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r=-0.404,P=0.045)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 mRNA表达水平与RBC、Hb水平有关;端粒保护蛋白TIN2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8.
爆式集落刺激活性(Burst-Promoting Activity,BPA)系指一组具有造血调控作用的物质的活性。对于体外培养的早期红系造血祖细胞(BFU-E),BPA具有维持其生存、促进其增殖、分化的作用。自从Dukes和Nissen分别自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病人尿液及血清中发现较正常人为高的BPA以来,国外一些学者对BPA与再障的关系做了许多工作。下面仅就此作一文献复习。一、BPA的来源、生物学作用及其理化特性人及小鼠红系造血祖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在进行体外半固体培养时,可以产生3种不同的集落形式:早期BFU-E、晚期BFU-E及CFU-E。这3种集落分别起源于3种分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目的为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血管生成的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6例正常人骨髓活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4的表达,用盲法计数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并对骨髓血管生成进行简单分级。结果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MVD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VD都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VD值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MVD与血管简单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4,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生成缺陷可能导致或加重骨髓造血障碍。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研究证实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romyelocyticleukemia,PML)基因不仅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人体其它恶性肿瘤 (如肝癌 )的发病密切相关[1,2 ] ,是多种细胞凋亡途径的核心基因[3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是造血细胞凋亡增加 ,但有关再障患者细胞凋亡增加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过去的研究中 ,我们证实了再障患者血清可诱导CD3 4 + 细胞凋亡[4,5] 。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测定再障患者血清对正常人CD3 4 + 细胞凋亡及PML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同时观察半胱天冬酶 (cas pase) 3,8抑制剂对这种…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0例正常人骨髓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表明,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有2例表达VEGF基因,表达率为28.57%,而12份正常人骨髓标本有10例表达VEGF基因,表达率为83.3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VEGF基因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都显著低于正常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无1例表达VEGF,而正常人表达率为25%(5/2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VEGF在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都有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生成减少和造血减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对正常人经系及粒系造血祖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的6例,其血清具有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生长的作用。去除正常人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及T、B淋巴细胞并不影响血清的抑制活性。其中3例重型患者血清的抑制活性可被抗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中和。提示部分再障碍患者血中存在造血抑制因子,这种抑制因子可以是γ-干扰素,它在重型再障的发病过程中起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表现酷似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急性造血停滞(AAH)患者临床特征,探讨与SAA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者的鉴别。方法以111例初治SAA和vSAA患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表现酷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AAH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23例从H中16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SAA或vSAA诊断标准,自发病起2个月内出现自发性造血恢复,中位时间为17(8-40)d。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符合SAA或vSAA诊断标准的16例AAH患者年龄大[中位年龄35.5岁,SAA(包括vSAA)为21.0岁],多伴有其他疾病及用药史,常以发热症状起病;实验室检查与SAA或vSAA相似,但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高,总铁结合力减低更为常见,骨髓CFU-GM相对较高。结论某些AAH与SAA或vSAA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常需回顾性诊断方可鉴别,分析其起病情况及实验室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造血抑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患者血清对正常骨髓粒系及红系造血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以DNA 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对正常人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23 例患者中有3 例的血清具有抑制正常骨髓粒系祖细胞生长的作用,4 例血清具有抑制正常骨髓红系祖细胞生长的作用。4例对正常骨髓红系祖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患者中有3 例患者血清的抑制活性可被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中和。2 例具有抑制正常骨髓红系祖细胞生长活性的血清在体外可促进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结论 部分MDS患者血清中存在造血抑制因子,这种抑制因子主要是TNFα,TNFα诱导造血细胞凋亡是致部分MDS患者无效造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P57148B,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的生长作用。 材料与方法 单独或联合应用重组G-CSF、IL-3、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9例CML慢性期病人和3名正常人造血细胞CFU-GM和BFU-E集落形成,观察在梯度浓度CGP57148B中的细胞集落形成,其中部分标本加入1.0μmol/L CGP57148B后检测集落细胞BCR-ABL表达情况。从外周血或新鲜骨髓中分离出MNCs,部分标本再分离CD34~+细胞,MNCs作甲基纤维素平板培养,镜下计数第7天、第14天CFU-GM集落数目及第14天BFU-E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 细胞增殖与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的MACS分离系统分离纯化了16例MDS患者骨髓CD34~ 细胞,研究了其体外增殖与分化特性。结果表明:MDS CD34~ 细胞中CFU-GM,BFU-E和CFU-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以BFU-E为显著,尤其是在MDS高转组。在MDS高转组中部分患者还可有白血病细胞集落的形成,说明MDS患者CD34~ 细胞在增殖与分化过程中存在明显异常,对其体外集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该M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一重型,疗效差,死亡率高,它主要是由于患者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所致。近年来研究表明,造血生长因子在SAA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调节免疫和刺激造血双重功效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SAA病人中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我们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rhG—csF治疗了15例SAA患者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hG—csF明显提高了SAA近期疗效,并大大加速了SAA患者外周血象及骨髓成纤维祖细胞集落数量的恢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不同分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Shh蛋白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8例,对比不同分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Shh蛋白表达水平、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根据患者Shh蛋白表达均值分析Shh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并分析Shh蛋白表达与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Shh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Shh蛋白表达水平与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Shh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观察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常同年龄段儿童和胎儿3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增殖能力及表面标志的表达,利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分离培养MSC,以胎儿和儿童的MSC作为对照;通过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的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检测以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得到了MSC,与胎儿和正常儿童骨髓来源的MSC在细胞形态、流式表达模式和免疫细胞化学表达方面基本一致,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的体外扩增能力有别于胎儿及正常儿童.虽然在早期培养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MSC具有与正常儿童相似的扩增速度,但当群体倍增值(population doubling,PD)达20之后基本不再有增殖能力了,而正常儿童和胎儿来源的MSC却可稳定扩增到30 PD.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在表面抗原标志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但体外增殖能力弱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Tpo)对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CFU-MK和CFU-GM培养。研究结果表明:①Tpo 10ng/ml为CFU-MK培养的最佳浓度;②AA患者CFU-GM和CFU-MK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③AA患者CFU-MK增殖较CFU-GM更低(CFU-MKx 3.2,CFU-GMx 17.5);④Tpo对骨髓小剂量照射后CFU-MK的增殖有促进恢复,对血小板的减少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