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人工瓣膜材料的进步,在过去10年间,生物瓣在国外的使用增长了近78.4%[1,2]。根据长期临床随访研究的结果,已有许多国外学者建议将生物瓣的推荐使用年龄从65岁降至60岁[3]。目前,我国国内的生物瓣使用比例仍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生物瓣膜的衰坏、失功及二次手术的风险依然是限制其使用的主要原因。生物  相似文献   

2.
1977年12月至1990年6月用生物瓣作瓣膜替换术后生存434例(517个瓣膜)。经6~150(平均71.8±34.0)月随访,共2596.6病人年,121个生物瓣发生原发性组织衰坏,发生率为4.4%病人年,5年、10年无原发性组织衰坏率分别为90.1%和54.1%。经统计分析了生物瓣衰坏的高危因素,发现生物瓣较适用于老年组、三尖瓣和抗凝禁忌者;选用保存时间在1年以内的生物瓣,应用弹性支架和纯化戊二醛、改进设计和缝制可延长生物瓣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我国心脏瓣膜疾病发病人数达200万,瓣膜病变严重者须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生物瓣具有血流动力学性能优秀,不需终生抗凝,没有机械噪音的烦扰及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但其耐久性尚不如机械瓣。戊二醛鞣制的传统有支架生物瓣因瓣膜钙化或胶原纤维劳损断裂致瓣衰坏失功,是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本研究目的为改进生物瓣鞣制方法,仿生设计降低瓣叶应力,生物材料脱细胞,宿主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组织工程重建,实现体外人工内皮化,以延长生物瓣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适应临床需要研制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理瓣。方法:对15只失功瓣膜进行病理研究,分析其失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5只功瓣膜基本病损为钙化,撕裂及穿孔,钙化是造成生物瓣功能失调的首要因素,钙化部位主要在右窦及三瓣叶交界处。结论:任何延缓生物瓣钙化的方法都可使生物瓣生命提高,而更趋势理想化,所以我们采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戊二醛处理生物瓣,取掉生物瓣右窦以另一瓣膜的无冠瓣与之匹配等方法,明显减轻钙化,应用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适应临床需要研制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理瓣。方法:对15只失功瓣膜进行病理研究,分析其失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5只失功瓣膜基本病损为钙化,撕裂及穿孔,钙化是造成生物瓣功能失调的首要因素。钙化部位主要在右窦及三瓣叶交界处。结论:任何延缓生物瓣钙化的方法都可使生物瓣生命提高,而更趋理想化。所以我们采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戊二醛处理生物瓣,取掉生物瓣右窦以另一瓣膜的无冠瓣与之匹配等方法,明显减轻钙化,应用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我国心脏瓣膜疾病发病人数达200万,瓣膜病变严重者须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生物瓣具有血流动力学性能优秀,不需终生抗凝,没有机械噪音的烦扰及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但其耐久性尚不如机械瓣。戊二醛鞣制的传统有支架生物瓣因瓣膜钙化或胶原纤维劳损断裂致瓣衰坏失功,是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本研究目的为改进生物瓣鞣制方法,仿生设计降低瓣叶应力,生物材料脱细胞,宿主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组织工程重建,实现体外人工内皮化,以延长生物瓣  相似文献   

7.
Lokesh Gurung  陈如坤 《浙江医学》2005,27(2):159-160,F003
人造瓣膜功能障碍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按瓣膜种类可分为机械瓣功能障碍和生物瓣功能障碍,按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功能障碍[1].现按瓣膜种类对其常见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IT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心包生物瓣材料裁成适合大小埋植于新西兰幼兔皮下,分别于0、l、3、6月时取出材料,测定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较牛心包生物瓣材料钙化慢且程度轻,各项力学指标优于牛心包生物瓣材料。结论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作为制作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人工生物心脏瓣膜钙化机制与抗钙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的钙化机制与抗钙化研究一直是心脏瓣膜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项研究从生物瓣组织分子结构与钙盐沉积的关系入手,对生物瓣钙化发生的机制以及抗钙化改性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多层次、系统研究. (一)生物瓣钙化机制的研究 1.生物瓣组织中的蛋白聚糖(PG)与其钙化始动有关我们采用Triton X-100等三类共四种表面活性剂,分别处理经戊二醛(GA)法改性的牛心包瓣片,并以钌红特异染色显示PG,作超微形态观察,同  相似文献   

10.
生物瓣膜钙化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明  任长裕 《上海医学》1989,12(9):550-552
生物瓣耐久性较差,限制了生物瓣的广泛应用。生物瓣的钙化是生物瓣衰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外在降低生物瓣膜钙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实验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生物瓣膜原发性组织衰坏——放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强  石美鑫等 《上海医学》1993,16(1):1-4,F003
1983年3月-1990年6月,61个生物瓣因原发性组织衰坏而行再换瓣术,对取出的瓣膜作大体、放射、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猪主动脉瓣以钙化为主,牛心包瓣以撕裂为主,钙化主要发生在交界,撕裂以Ⅰ型为主。光镜和电镜下表现为:(1)胶原纤维变性、断裂;(2)钙化;(3)血细胞浸润;(4)上皮细胞层消失,瓣环口结缔组织增生;(5)微血栓、电镜还发现血浆蛋白和脂肪浸润、未植入的猪主动脉瓣保存1年时,组织细胞结构既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
生物瓣存在晚期钙化、衰败 ,患者因此而被迫再次行瓣膜置换术。为此 ,我院从 1985年开始研制新型防钙化生物瓣 ,经实验研究证实 ,该生物瓣具有良好的抗钙化效果 ,1989年应用于临床 ,至 2 0 0 1年 12月已用 80个瓣膜为 65例病人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 ,经长期随访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5例换瓣病例中 ,男 38例 ,女 2 7例 ,年龄 11~ 70岁 ;术前心功Ⅱ级 9例 ,Ⅲ级 42例 ,Ⅳ级 14例 ;胸部X线片显示心胸比在 0 .5 0~ 0 .75。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 ,单纯左房室瓣置换 40例、主动脉瓣置换 5例、右房室瓣置换 7例 ,左房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TF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心包生物瓣材料裁成适合大小埋植于新西兰幼兔皮下,分别于0、1、3、6月时取出材料,测定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较牛心包生物瓣材料钙化慢且程度轻,各项力学指标优于牛心包生物瓣材料。结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作为制作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改良方法处理的生物瓣膜组织宿主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谷氨酸(L-G)改良方法处理的异种生物瓣膜组织寄主内皮化的可行性。方法:将戊二醛或戊二醛和L-谷氨酸处理的2组牛心包进行体外内皮细胞种植培养,并同时将此2组牛心包植入猪的右心房,观察心包片宿主内皮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组织学及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改良L-谷氨酸组牛心包体外内皮细胞种植培养及动物心脏内移植后,心包组织无钙化,心包表面内皮细胞生长良好,而戊二醛组牛心包钙化及胶原纤维断裂明显,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结论:采用改良L-谷氨酸处理方法可有效地抑制常规戊二醛处理生物瓣膜组织所残留的细胞毒性,有助于宿主内皮细胞在生物瓣膜上的生长,优化生物瓣膜的生化处理,减少生物瓣膜的钙化,衰坏并改善其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二尖瓣替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再手术6例,其中生存5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本组病例在生物瓣置入后9年左右出现瓣膜衰败,以钙化、穿孔关闭不全为主,同时伴有瓣支架蠕变、血栓形成和狭窄、生物瓣衰败,宜早期治疗。二次手术效果显著,着急在于分离粘连,防止意外大出血和保护心肌,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慎用生物瓣。  相似文献   

16.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例数较少,其耐久性和失功能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报道了一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三年因自身三尖瓣瓣叶与生物瓣粘连导致瓣膜早期失功能的罕见病例。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三尖瓣生物瓣耐久性满意,早期失功能与左心系统不同,主要与血管翳增生、自身瓣膜粘连及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工生物心脏瓣膜钙化机理与抗钙化的实验研究金磊,朱晓东,陈兰英,宋来凤,李玉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北京100037)生物瓣的钙化机理与抗钙化途径一直是心脏瓣膜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从生物瓣组织分子结构与钙盐沉积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瓣与机械瓣相比具有血栓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优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用于临床的生物瓣均是根据主动脉瓣的解剖生理设计,有架生物瓣虽然能用于二尖瓣置换,但瓣架周围存在应力集中部位,容易造成瓣叶撕裂,这是导致瓣膜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根据主动脉解剖特点设计的无支架瓣并不完全符合二尖瓣的解剖生理。新型带腱索支持的无架牛心包二尖瓣不但更符合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蒋振斌  任长裕 《上海医学》1989,12(6):311-313
本文报道牛心包瓣膜替换术297例,长期生存253例,应用283只牛心包瓣。其中有16例瓣膜失败再次施行瓣膜替换术。症状有心悸、气急、易疲劳和下肢浮肿。体征有高调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有人工瓣膜瓣叶在瓣口来回飘动。瓣膜损坏原因主要是机械疲劳引起支架顶端缝线撕裂。再沿瓣叶缝线至瓣窦底部。其次是瓣膜感染。手术结果存活11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