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建平 《中医药学刊》2004,22(7):1298-1299
在中医内科已成为主干课程的今天,以论述内科病证治为主要内容的中医经典著作《金匮》的教学应突出自身特色,注意讲解其与中医内科所论不同的独到之处,如对一些病证病机、范畴及治法的论述,类似病证的精确辨别,治疗用药特点等等。使学生通过《金匮》的学习,掌握仲景学术思想精华,拓宽中医论治思路,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痰饮型眩晕之治法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康 《中医研究》2006,19(7):9-11
眩晕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证。目前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论治。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特别重视痰饮内阻所致的眩晕,其辨证和方药自成一体。后世朱丹溪对此十分推崇,提出“无痰不作眩”,并从仲景侧重于寒性痰饮发展为痰火,使痰眩证治更趋完备。故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医学巨著,论辨证之理,其意深奥;叙治疗之法,广博而精详;组方用药,法则严谨,药味精简,奠定了辨证论治理论基础,树立了组方用药的典范。 《伤寒杂病论》组方法实用特色 1.立法组方,严依病证方证相应,是仲景组方的一大特点,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根据四诊所获得的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定立法组方的原则,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须与病证相对应,这就是仲景指出的“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可见病证是组方的标准和依据。然病证又是病因、病机、病  相似文献   

4.
<正> 《内经》《难经》虽然有关于“虚”“损”“劳”的记载,但尚未提出“虚劳”这一病名。汉代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虚劳”作为具有特定涵义的病名作了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虚劳病奠定了基础。自仲景以后,历代医家论虚劳者颇有其人,但后世所言之虚劳与《金匮》之虚劳并不完全相同。重温《金匮》虚劳病篇,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阴阳俱虚是虚劳病之主要病机从脉象看虚劳病的病机以脉象阐述病机是《金匮》的特点之一。仲景在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作为虚劳脉的总纲,实际上也点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这里脉大不是气盛,而是阴精亏虚不  相似文献   

5.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中医对阳痿的认识已有3千年的历史,《素问?痿论》中又称“宗筋弛纵”和“筋萎”,“思想无穷,所愿不得,发为筋痿”.《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称阳痿为“阴痿”.《类证治裁》说“伤于内则阳不起,故阳之痿”.《伤寒杂病论》将阳痿列至虚劳篇,“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总结历代医家思想,笔者认为应从虚劳、从肝和从瘀三个方面论治阳痿.  相似文献   

6.
许叔微学术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保来 《河南中医》2005,25(1):28-29
许叔微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杂病和伤寒的证治上。对于杂病,重视“温润以补肾”,制方遣药灵活,且开络病证治之先河。伤寒论治上,独以八纲辨证,阐发《伤寒论》之旨,推崇仲景治法,且创制新方。  相似文献   

7.
《金匮》八味肾气丸、麦门冬汤、黄土汤方药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该书不仅体现了仲景以病为纲 ,病证结合 ,辨证论治思想 ,而且记载了应用广泛 ,配伍严谨 ,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方剂 ,对后世影响深远 ,被誉为方书之祖。兹举例浅析如下。1 补阳于补阴之中八味肾气丸。《金匮》第 6篇第 15条云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本条论述肾阳虚衰的虚劳腰痛证治。腰为肾之府 ,肾虚则腰痛 ;肾阳虚不能温煦下焦 ,膀胱气化失常 ,则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故肾阳虚衰是本证的病机。对此 ,仲景不峻补其阳 ,而是在补肾…  相似文献   

8.
虚劳亦称虚损,是中医内科领域内一个重要而广泛的病证。继《内经》、《难经》之后,《金匮要略》设专篇而论,实为后世治该病奠定了基础。阐述此者计条文16、方7首(附方除外),文简义深,反映了仲景对该病治法的三个特点,就个人学习体会,略陈管见。扶助正气不忘祛邪杂病正气多虚,病变往往伤及脏腑,虚劳病表现尤为突出。导致本病的原因虽不尽一致,然皆致正气耗伤,诚如后世医家张景岳体会说:“凡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故或先伤其气,气伤必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及于气。”《内经》指出“精气夺则虚”(见《素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医学心悟》的“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为依据,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试谈阴阳学说指导方剂配伍的意义,以正教于同道。一、寒者热之《内经》云: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治寒以热。然寒证有表里、轻重和真假之分。仲景桂枝汤乃群方之冠,既为太阳中风而设,又为内科杂病  相似文献   

10.
盗汗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后世认为盗汗多属虚劳,以阴虚内热、心血不足证型论治更为常见。文章从胡希恕的"六经来自八纲"理论出发,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条文解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正邪相争呈现的症状反应,对盗汗热与虚的核心病机进行阐述,认为热有实热与虚热,虚有精气津液虚与虚劳,尤其需要重视厥阴盗汗,并指出这既符合仲景学说的特点,又与后世盗汗病机有相通之处。治疗上仍应坚持辨证论治,认清是何种热、何种虚,使病与方相应乃服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内科已成为主干课程的今天,以论述内科病证治为主要内容的中医经典著作<金匮>的教学应突出自身特色,注意讲解其与中医内科所论不同的独到之处,如对一些病证病机、范畴及治法的论述,类似病证的精确辨别,治疗用药特点等等.使学生通过<金匮>的学习,掌握仲景学术思想精华,拓宽中医论治思路,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何锋  刘莉 《西部中医药》2007,20(11):1-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所论虚劳病是虚损的代表性疾病,仲景治病求本,治虚损以甘温扶阳为主,补五脏以脾肾虚弱为先,其治疗虚劳一法实乃补虚培元之宗.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悉备的论述杂病诊治的专著[1].全书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2].《金匮要略》为仲景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的源流中居于根基地位[3].全书共2...  相似文献   

14.
《金匮》虚劳病篇对虚劳病的脉因证治及用药特点的论述,明之以理,示之以法,析之以方,施之以药,为后世开创治虚之先河。五脏俱虚,脾肾为本,故仲景提出调补脾肾、甘温扶阳是虚劳病的根本治法,创制了行之有效的方剂,为后世医家奠定了治疗虚证的理论基础。1五脏俱虚,首补脾胃补益法则渊源于《内经》、《难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难经·十四难》也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1.1…  相似文献   

15.
廖世煌 《新中医》1991,23(4):13-15
《金匮要略》为汉代张仲景所著,是治疗内科杂病为主的专书。该书治疗45种病证中,运用发汗解表法有10种,约占22.2%;所用方剂共27首,约占全书168首实用方的15.6%。仲景运用本法时在辩证论治基础上,配伍灵活,变化多端,遣方用药丝丝入扣,为后世医家之楷模,对今天临床实践仍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黄、庶虫虫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用方之一,张仲景对此既论病因的复杂性又论病机的夹杂性,既论病证的特殊性又论治法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方论》系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方论》,故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考究《金匮要略方论》原文,肾气丸见于《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5篇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5种疾病,可谓仲景“异病同治”的典范.经现代临床研究,肾气丸的功效被不断发掘,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体会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太原阳曲人,别字公它,精通医理,时称“医圣”。《傅青主男科》(又名《男科杂证》)上、下两卷据病证各分十一门是选辑清以前多种医著方书的合刊本,其中卷一主要由傅山所撰,是中医内科杂病中重要著作之一。从傅山对病证与方药的选择、阐释与发挥,体现出作者对前人诊治经验的继承与创新。之前对《傅青主男科》的研究,多注重从脾、肾二脏论治的经验总结,笔者在研读过程,深刻体会到在其虚劳门、呕吐门、癫狂门、厥证门、怔忡惊悸门、心腹痛门,均有从心论治的相关叙述,条分而缕析之,先论其证,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对肺系病证的论治,其内容非常丰富。仲景在学术上师承《内经》,并发展《内经》对肺系疾病的论述,除《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为论治肺疾的专篇外,还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其他篇中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肺系疾病的理、法、方、药,其病证分类简明,病机阐释深入透彻,特别是治则、方药严谨、精当,诚为后世治疗肺系病证的准绳。笔者兹将其肺病治法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子以分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肾气丸的研究及其原创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国医论坛》2003,18(2):49-51
1 关于肾气丸临床应用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又名八味肾气丸 ,后世称为金匮肾气丸 ,是一首配伍严谨、构思独特的经方。方药组成为 :干地黄八两 ,山药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 (炮 )一两。在《金匮要略》中仲景运用一首肾气丸对 5个不同的病证进行了论治 ,是异病同治的典范。肾气丸见于《金匮要略》有 5处 :分别治疗脚气、消渴、转胞、虚劳、痰饮 ,虽然脚气、虚劳、消渴、痰饮、转胞为不同的病证 ,但仲景运用肾气丸对它们论治的出发点都是补肾中之精气 ,调肾中之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