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确立,中医药对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汉语言承载着继承和推广中医药知识、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对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需求分析入手,结合中医药对外教育现状和特点,尝试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中医药对外汉语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拓展代言渠道、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兴办教育特区、增加中医药课程教学比重、扶持高层次教育、形成对外教育合力、盘活现有资源、健全学生依法实习与执业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解决问题,以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项专门的事业,是从1950年开始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1993年,我校成立了对外汉语培训中心,正式担负起对外籍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的任务。由于我校对外汉语教学起步晚,开展的时间不长,因而了解的人不多;也由于留学生的汉...  相似文献   

12.
李洁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857-859,887
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我国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不足也逐渐凸显。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发展的现状,考虑到还存在留学生总体规模小、教育人才缺乏、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需要和缺乏评价标准等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教育理念的创新。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医药教育,是新时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契机。因行业特性,中医药学更有必要实施思政教育,而中药药剂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蕴含巨大的思政元素。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教学,需要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本文以中药药剂学课程中“汤剂”教学为例,系统阐述以“金课”为标准的汤剂教学,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五个部分实施以思政教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尤其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如何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办法,以期为同行业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提供借鉴,助力高等院校中医药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在中医药院校建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方法】通过在传统课堂教学(conventional teaclling)基础上,建立语言伙伴(language partner)和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interclllmrecommunicationclass),开展以中外学生混编班为教学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并对课程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外学生混编班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内外活动,可有效促进中外学生合作学习,将汉语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不仅提高了汉语教学效果,而且提升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论]本课题的实践表明,CPI模式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地提升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具体实施效果是当前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成都市近几年教育资源比较发达的8所小学,以这8所小学学生、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从中医药文化认知现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现状及评价、实施路径及建议三方面调查当前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具体现实状况,调查显示,学校课程教学不完善、校园文化未发挥作用、中医药教育队伍不强是当前中医药文化进小学受到阻碍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从课程教学、校园文化、以及如何将家庭纳入对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完善课程教学、打造浸润式校园文化、加强中医药教育队伍建设,以此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联动为辅的教育机制,为中医药文化进小学校园赋能。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近年来,伴随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的趋势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日益为世界所注目,全球性的“中医药热”已经兴起,大大加快了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作为中医药对外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中医药对外短期教育发展迅速,成为了国外中医爱好者提高自身中医临床技能的快速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医药的迅猛发展,中医教育也在全世界广泛地开展起来。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虽然有着其特殊的地缘优势,但如何根据世界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对外教育,推动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正常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如何深化对外中医教育的改革,既有利于中医教育质量的保证,又能够适应国际市场对中医人才的需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以及国情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在当今国际范围内中医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必须要做的工作。目前,本院已经有一套培养中医学生的办…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外向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作为培养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基地的全国各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也针对这样的国际形势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外向型中医药课程,主要是中医药英语方面的课程。然而,与其它传统医药类课程相比,中医药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国家规划的教材较少,也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导致中医药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教材单一、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相似、设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系列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中医药英语教学经验,认为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分清学习该课程学生的不同层次,即中医类五年制本科高年级层次,中医类七年制本科阶段高年级和硕士层次,中医类博士层次,文学类中医药翻译专业本科层次和中医药英语方向硕士层次共五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学中采用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当然也要有所差异。为此,笔者将对以上五个不同层次中医药英语学习者的教学策略分别展开探讨。一、中医类五年制本科高年级层次该层次学生已具备良好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但是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类学生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可能性和机会都较小,因此教学目标不宜设置过高,仅需要学生了解最基本的中医药英语表达即可,宜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英语》是在中医药对外交流和传播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开设的一门专业英语课程。文章从文化背景知识,译法分析,西医术语和翻译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医英语》是在中医药对外交流和传播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开设的一门专业英语课程。文章从文化背景知识,译法分析,西医术语和翻译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