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肺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伴肺部损害的MP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及病理活检。结果:20例肺部受累的MPA,常见肺部症状有咳嗽(占85%)、呼吸困难(占30%)、咳痰(占25%)和咯血(占20%)。95%(19/20)的患者血沉加快,55%(11/20)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90%(18/20)的患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0-ANCA)阳性,5%(1/20)的患者抗蛋白酶3抗体(PR3-ANCA)阳性,5%(1/20)的患者MPO—ANCA、PR3-ANCA均阴性。肺部HRCT表现有磨玻璃影、肺间质纤维化、斑片浸润影、胸腔积液和支气管扩张。结论:MPA常累及肺部,可以肺部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肺部受累的MPA临床表现及肺部HRCT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及早予以ANCA检测及组织病理活检,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咯血前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确诊为MPA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其中咯血组11例,非咯血组19例,分析咯血组在咯血前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临床资料,并与非咯血组对比.结果 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CT异常表现,其中斑片影13例(43.3%),实变影8例(26.7%),磨玻璃影13例(43.3%);网格影14例(46.7%),胸腔积液20例(66.7%),肺大泡15例(50.0%),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36.7%),支气管扩张9例(30.0%),空洞1例(3.3%)为咯血组患者,小叶间隔增厚7例(23.3%)和结节影2例(6.7%)均为非咯血组患者,纤维条索影25例(83.3%).咯血组较非咯血组的斑片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网格影明显增加(P<0.05),咯血组患者在初次胸部CT影像学异常表现2~14 d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咯血组患者胸痛、咳嗽咯痰、心累气紧和炎症指标与非咯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A患者肺部广泛的斑片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网格影CT表现结合胸痛、咳嗽咯痰、心累气紧和炎症指标升高提示可能出现肺咯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肺部病变特点及治疗方式,提高对MPA肺部受累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4例MPA肺部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并将上述患者分为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组(A组,34例)和以非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组(B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表现。结果:男49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2±10.9)岁。呼吸系统以咳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呼吸衰竭者21例。胸部CT或高分辨CT表现主要分为以下3类:①以斑片或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者61例(64.89%);②以网格影或蜂窝样改变为主要表现者13例(13.83%);③上述2种表现均存在者20例(21.28%)。12例(12.77%)影像学特点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rmonia,UIP),30例(31.91%)符合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特点。A组呼吸系统表现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咳嗽/咳痰(32/34 vs. 46/60)、咯血(15/34 vs. 13/60)、呼吸困难(27/34 vs. 20/60),而全身症状及其他肺外表现2组无明显差异(P>0.05),如发热(24/34 vs. 37/60)、皮疹(3/34 vs. 8/60)、血尿(22/34 vs. 41/60)、蛋白尿(21/34 vs. 40/60)等。A组胸部CT中DAH发生率较B组高(18/34 vs. 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重症/危及生命患者中有11例采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结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部受累发生率高,胸部影像学上以肺间质纤维化和DAH多见,DAH更易发生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PA患者。MPA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MPA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有肺部损害,伴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害,7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升高、贫血、镜下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肌酐及尿素氮升高,8例患者出现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rimary 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P-ANCA)阳性,6例患者出现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ANCA阳性。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为主,4例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6例患者治愈或好转,2例患者恶化或死亡。结论MP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有肺损害,易误诊,ANCA对MP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Churg-Strauss综合征(CSS)、4例韦格纳肉芽肿(WG)和1例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共1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资料,比较各种小血管炎临床特点.结果:咳嗽咳痰8例,活动后呼吸困难6例,咯血2例,肺部细湿啰音4例.乏力和发热各6例.5例CSS表现哮喘和肺部哮鸣音.肺实变影(10例)和胸腔积液(4例)是主要影像学表现.5例CSS血嗜酸粒细胞比例>10%.上呼吸道(7例)和肾脏(4例)受累较常见.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并获得缓解.结论:肺原发性小血管炎常同时累及肺脏和肺外脏器组织等多个系统,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23例肺部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累及肺部的原发性小血管炎 :Wegener s肉芽肿 (WG)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PA)的临床特征 ,特别是呼吸道症状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3年期间收治的WG和MP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WG发病年龄较MPA显著年轻。肺部受累的呼吸道症状分别是咳嗽 (10 0 % )、发热 (82 6 1% )、气促 (5 6 5 2 % )、咯血 (30 4 3% )和胸痛 (8 70 % )。发生呼吸衰竭者 39 13% ,肺部首发者 73 91%。WG胸部影像学以多发性肿块或结节阴影最常见 ,而MPA以双肺多发性片状影或间质纤维化最常见。常见的伴随症状是血尿、贫血、皮肤关节症状、鼻部症状和肝功能异常。WG常误诊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 ,而MPA则常被误诊为肺部感染和间质性肺炎。结论 WG和MPA常累及肺部 ,其症状和胸部影像学为非特异性 ,因此在肺部肿瘤、感染和间质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中需注意除外原发性小血管炎WG和MP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MP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AIHA的MPA患者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预后。结果:(1)在63例MPA患者中,12.7%(8/63)合并AIHA。(2)合并AIHA的MPA患者与单纯MPA患者比较,发热、乏力、血尿、新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87.5 % vs. 29.1%; 100% vs. 49.1%; 100% vs. 60%; 75% vs. 20%, P均<0.05);实验室指标中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补体C3指标明显减低 [分别为(2.3±0.5 )×1012/L vs.(3.0±0.7)×1012/L; (66.2±13.1) g/L vs. (90.0±20.3) g/L; (26.1±4.4) g/L vs. (33.5±6.4) g/L; (0.7±0.2) g/L vs. (0.9±0.3) g/L, P均<0.05];红细胞沉降率、IgG及伯明翰血管炎评分明显增高[(102.1±25.7) mm/1h vs. (76.5±31.1) mm/1h; (20.9±6.1) g/L vs.(14.5±6.0) g/L; ( 23.7 ±5.7) vs. (17.3 ± 4.1),P均<0.05],提示患者更易并发多系统损害。(3)8例合并AIHA的MPA患者中,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制剂,2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死亡,7例贫血症状缓解,伯明翰血管炎评分减低。(4)随访4年,7例合并AIHA患者中2例死亡,2例因贫血、肾功能指标异常反复住院,3例病情缓解。结论: MPA合并AIHA在临床中可能并不少见,患者更易并发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王宁  张国俊  鲍洪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086-3090
目的探讨肺部受累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96例肺部受累的AAV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组(MPA组,118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组(GPA组,42例)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组(EGPA组,36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症状、影像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及临床缓解情况。结果 MPA组年龄高于其余两组,EGPA组年龄高于GPA组(均P<0.05)。EGPA组乏力和体质量下降者占比低于其余两组,皮疹患者占比高于其余两组,胸闷气喘者占比高于GPA组,GPA组有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者占比低于其余两组,咯血者占比高于其余两组,MPA组肌痛者占比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MPA组斑片实变影出现频率低于其余两组,胸膜增厚、纤维条索影、网格状结构出现频率低于其余两组(均P<0.05)。EGPA组白细胞计数低于MPA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其余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余两组,MPA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其余两组,血清肌酐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A组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水平高于其余两组,GPA组抗蛋白酶3(PR3)抗体水平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主要治疗措施:185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47例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达到临床缓解。结论 MPA患者炎症反应、消耗性及肾功能损害较大,影像以实变影和间质性改变为主,抗MPO抗体水平较高;EGPA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高,皮肤及肺部反应性症状较多见;GPA患者典型表现为肺结节,咯血症状亦较多见,抗PR3抗体水平较高。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该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肺部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27例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HRCT等临床资料,比较有肺纤维化表现的MPA患者(MPA/PF患者)与无肺纤维化表现MPA患者(MPA/NPF患者)之间的差异,并与同期56例IPF患者比较。结果 MPA/PF患者在呼吸道症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全身多系统损害等方面与MPA/NPF患者无明显差异,但MPA/PF患者发生严重肾损害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比例较高(P〈0.05)。MPA/NPF患者在呼吸困难、肾损害发生率、ANCA阳性率、严重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以及全身多系统损害等方面与IPF患者有显著差异,IPF患者更易发生呼吸困难,而MPA患者更易出现肾损害、ANCA阳性、严重肺动脉高压,及皮疹、关节痛、体重下降、消化道症状、发热等多系统损害(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系统损害,如同时有呼吸系统症状、肾损害、皮肤损害、发热、关节肌痛等表现时,临床医师需考虑MPA的可能。对临床疑似间质性肺炎特别是肺纤维化的患者,应常规作ANCA检查,并注意肾功能监测,以避免漏诊MPA。  相似文献   

10.
血管炎患者血浆可溶性CD146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检测可溶性黏附分子CD146(sCD146)在不同血管炎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分析其与血管炎病情活动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夹心ELISA法检测29例系统性血管炎(8例白塞病,10例韦格纳肉芽肿,8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3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sCD146水平,分析其与病程、年龄、血清肌酐(Scr)、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指数(BVAS)的相关性。观察其中15例患者活动期及好转期sCD146的动态变化。 结果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组血浆中sCD146的水平为(403.2±144.1)ng/mL,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p<0.01),其水平与年龄和Scr相关,与炎症指标和BVAS无关;其他各组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活动期及好转期sCD146的水平分别为(336.1±124.2) ng/mL和(414.3±147.4) ng/mL,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3)。结论 MPA患者sCD146的水平明显升高 (p<0.01),与年龄和Scr相关,也许反映了广泛而严重的微、小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69例MPA患者资料。结果①男30例,女39例,平均65岁。②临床表现:78.2%发热,46.3%体重下降;肾脏主要表现为中小量蛋白尿(76.8%)、血尿,部分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3.2%),肾脏病理特点为新月体形成、坏死性血管炎;肺部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55.1%)和肺泡出血(8.7%)为主;其他包括周围神经病变(23.2%)、皮疹(17.4%)、消化道出血(13.0%)等。③65例(94.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63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④全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4冲击),超过90%接受环磷酰胺治疗,9例血液透析,3例血浆置换。⑤经治疗,63例好转出院,6例因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MPA多发于老年患者,肾脏受累突出,病理特点多见于新月体形成和坏死性血管炎,肺部、周围神经、皮肤病变等,以MPO-ANCA阳性为主,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损害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ANCA阳性小血管炎肺部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确诊ANCA阳性小血管炎肺部损害,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明确诊断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肺损害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72岁,其中65岁以上者19例,65岁以下者5例.23例(96%)患者合并肾脏受累表现.影像学为双肺弥散病变,表现为网状或磨玻璃样、团块或结节影,少数合并胸腔积液.临床治疗预后差,25%患者确诊3个月内死亡.结论 ANCA阳性小血管炎在临床并不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多样,合并肺脏及肾脏损害多见,对于老年患者,出现多系统损害,特别是肺脏及肾脏损害,应警惕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可能,血清抗原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氏肉芽肿病(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该病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肾脏受累多进展迅速,造成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肺受累可引起大咯血而危及生命。但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充分的护理多可控制病情进展,甚至可使病情逆转。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确诊的10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示7例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10例患者全部存在肺损害,5例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及弥散性通气功能障碍;经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后,7例好转,3例因肾功能急剧恶化肾衰竭而死亡。提示对于出现多系统损害,尤其是肺、肾损害,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应考虑MPA可能,尽早行ANCA检测及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NGV ) 肺损害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9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有肺损害的20 例NGV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1 例, 女9 例; 发病年龄18 ~76 岁,平均( 44. 7 ±15) 岁。可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 以肺脏受累最常见, 占100% , 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其次鼻部受累85% , 肾脏受累85% , 关节肌肉受累35% , 耳受累40%, 眼受累20% 。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 以多发结节/ 肿块影伴或不伴空洞病灶为主( 65% ) , 亦可呈实变影及斑片影, 易被误诊。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和小血管炎。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c-ANCA) 阳性率为70% , ANCA 阴性率为5% 。结论 NGV 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 肺是最易侵犯的脏器之一, 但肺部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表现, 容易误诊。组织活检及ANCA 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血管炎的肺脏表现--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肺脏损害角度探讨小血管炎的肺部表现 ,以指导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确诊的 6例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6例患者均有多系统受损的表现 ,主要累及肾脏、皮肤、神经肌肉系统、眼、耳及肺脏。均有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中 2例出现痰中带血 ,1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胸部X线片检查 :2例出现肺部浸润影 ,多个肺野分布 ,且具有反复出现和形态多变的特点 ;1例表现为双肺广泛磨玻璃样肺间质性改变。 2例为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X线表现 ,肺功能检查也符合其特征。3例有明显桶状胸 ,3例肺部可闻及广泛湿音。结论 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累及肺脏时极易误诊为其他肺疾病 ;正确的诊断思路以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 ;早期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肺部受累的MPO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及肺部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肾内科就诊的MPO-ANCA阳性且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59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肺部影像学改变。根据患者尿常规、血肌酐(CRE)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数值分为两组:单纯肺损害组及肺肾合并损害组,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入选的59例患者中,单纯肺损伤组13例(男/女:6/7),平均年龄60±17.63岁;肺肾合并损伤组46例(男/女:21/25),平均年龄62.28±15.12岁。两组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肺损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肾功能(CRE、BUN)、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分别为:116.38±23.99、34.75±5.31、62.69±14.04、4.02±1.63、57.77±34.56、14.3(5.55,58.70),肺肾合并损伤组上述结果分别为:85.13±23.79、27.55±4.68、402.07±103.90、19.14±11.50、73.60±35.04、28.15(5.08,103.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损伤组患者HGB、ALB水平明显高于后者,而ESR、CRP水平低于后者。3.两组比较,肺肾合并损伤组中高血压患者占比(86.96%)明显高于单纯肺损伤组(4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合并症在两组患者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方面,单纯肺损伤组患者体重下降(30.77%)比后者(4.34%)占比高,肺肾合并损伤组恶心纳差/乏力症状(39.96%)较前者(7.69%)占比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改变进行分类,影像学改变以网格样改变、斑片实变影及胸膜增厚多见。肺肾损伤组患者多见于斑片实变影,但两组患者不同的影像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MPO阳性的AAV患者肺部影像学改变多样,但两组改变无特异性;2.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肺肾损伤组中,高血压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单纯肺损伤组;3.肺肾合并损伤组肾功能损害较重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提示预后不良,需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该病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肾脏受累多进展迅速,造成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肺受累可引起大咯血而危及生命[1]。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的大小、类型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继发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弥漫性肺泡出血和/或肺间质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的MPA患者,根据肺受累类型不同分为单纯肺间质病组、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弥漫肺泡出血合并肺间质病组和无肺受累组。比较各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全身症状、脏器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分析患者早期与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81例MPA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单纯肺间质病组96例、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19例、弥漫肺泡出血合并肺间质病组18例、无肺受累组48例。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67个月(范围:1~199个月)。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肾脏受累最严重(血肌酐中位值:449μmol/L,显著高于单纯肺间质病组(123μmol/L,Nemenyi=-35.215,P=0.045)和弥漫肺泡出血合并肺间质病组(359μmol/L,Nemenyi=-43.609,P=0.007)。单纯肺间质病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中位年龄:69比57岁;Ne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患者临床表现肺部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6年0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男女比为2.4:1;年龄为55.8±14.2岁,其中40-80岁患者占76.4%;(2)所有患者均行胸片检查,其中例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其中肺部受累39例(70.5%);肺部受累患者中MPA发病率最高,为10例(83.3%),其次为未分型26例(59.1%),WG2例(20%);其中肺部HRCT表现中以网状条索状斑片状结节影及磨玻璃影最常见最多;(3)治疗后79.6%患者好转,9.3%患者出现进展及严重感染,11.1%静止。结论 AASV并非罕见病,ANCA检查结合肺部高分辨CT检查能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并对本病诊治及预后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