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棘突间植入物Coflex治疗腰椎不稳症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腰椎棘突间植人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  相似文献   

2.
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延迟脊柱融合时间[1].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滑脱是引起下腰痛的骨科常见病,保守治疗往往效果欠佳[1]。最近10余年,随着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普及和内固定系统的改进,腰椎滑脱的治疗取得较大的进展。2004年5月~2010年2月,作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后前路或后路应用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胸腰椎结核,内固定,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前后路"为中文关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后前路或后路应用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胸腰椎结核,内固定,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前后路”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internal fixation;titanium mesh;autogenous bone;cement;anterior and posterior”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01/2010-05相关文章.纳入与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探讨了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结果:目前内固定材料均以钛合金为主,再加前或后路的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主要方法,其优点在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不易发生异物反应.而结核菌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多糖膜相对薄弱,抗结核药物和患者自身免疫机理仍能够发挥作用,病灶处植入固定物引起感染扩散的可能性较小.但无论是哪种植入体都存在内固定材料长期摩擦刺激血管和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临床应用已经证明脊柱结核患者使用内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一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提高脊柱结核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磨损、高相容性的内固定植入体是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Isola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和DIAM固定后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9具尸体腰椎(L1~5)标本建立力学测试模型,分为A:正常对照组;B:腰椎DIAM固定组;C:腰椎Isola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组。应力加载方式为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等4种,测试各种工况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采用DIAM固定,腰椎的集中应力被分散,同时起到了固定的作用。Isola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同样能使椎体稳定,但是坚强内固定较正常椎体应力下降过大,形成应力遮挡,增加了邻近节段的应力水平。结论 DIAM棘突间植入物能够改善由于后部结构缺损造成的脊柱稳定性降低。Isola椎弓根钉系统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但融合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6.
编辑观点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及内固定技术的迅猛发展,腰椎融合手术的成功率和融合率明显提高。近年来,腰椎融合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退行性变加速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陆续有国  相似文献   

7.
背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目前在临床上已成熟应用于治疗单节段的腰椎滑脱症,目前针对于双节段腰椎滑脱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20例,均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即后路腰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固定前1 d、固定后1周,固定后3,6个月及固定后1年并以后每隔一年均行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滑脱恢复情况、椎间高度、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和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固定后及末次随访较固定前降低(P<0.05);固定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较固定前明显增高(P<0.05),固定后及末次随访时滑移百分率、骨盆倾斜角及骶骨倾斜角均较固定前有所改善(P<0.05),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所有病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果证实,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优点并可重建脊柱-骨盆矢状面正常的生理序列,增加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国内外已对脊柱动力性固定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治疗腰椎疾病的动力性固定系统大致主要有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后路非融合技术(posterior dynamic stablization).现就腰椎后路动力性固定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临床康复》2011,(13):2384-2384
骶2椎弓根钉内进钉固定拧紧力与骶骨的应变分布规律【关键词】骶2椎弓根固定;拧紧力;应变电测量;应变分布规律Spine2000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评估腰椎椎弓崩裂后4种植人体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关键词】腰椎;脊柱损伤:内固定器:生物力学;组织构建.  相似文献   

10.
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胸腰椎前路技术,行椎体侧前方减压、XIA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4例.结果:随访3~18个月,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植骨愈合,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侧前方减压可靠有效,前路XIA双钉-棒内固定固定系统能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7-01~2004-06,利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分别应用Steffee钢板、RF钉、AF钉内固定,先后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裂、胸腰段椎体骨折51例,对其中出现内固定失误的原因与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源性疾病、外伤性腰椎滑脱所致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一般都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该技术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常需要实施腰椎融合,其目标是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内固定方式仍存在争论。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6具,L4~5模拟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根据不同的内固定组合方式分为2组,即双侧钉棒组及同侧单钉棒组。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量各种固定方式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范围(ROM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以完整的腰椎运动单元为参照,两固定组的ROM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侧钉棒组在各工况下ROM值均显著低于同侧单钉棒组(P<0.05)。提示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中,腰椎可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但与双侧钉棒固定比较,单钉棒方式仍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矢向轴动态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腰椎失稳模型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为此动态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预先获取的健康成年中国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数据建立腰椎正常模型及L4,5失稳模型.根据矢向轴动态椎弓根钉棒系统和坚强椎弓根钉棒系统的材料参数计算和构建有限元模型,并将其导入已通过验证的腰椎失稳模型,分别构建L4,5单节段动态固定模型和坚强固定模型.约束L5椎体下终板,在轴向500N载荷和10N·m力矩下分别模拟人体腰椎正常生理轴向载荷、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五种工况,分别记录4种模型轴向载荷工况下L4,5轴向位移及后四种工况下L4,5固定节段及L3,4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应力、邻近节段小关节的应力和器械应力,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矢向轴动态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失稳腰椎可让固定节段椎间关节留有大于坚强固定组、小于完整脊柱组运动范围的适当活动度,对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的影响也小于坚强固定组,同时固定节段椎间盘应力较坚强固定组大,器械应力却小于坚强椎弓根钉棒系统,邻近节段腰椎间盘及椎间小关节应力也小于坚强固定组.[结论]应用矢向轴动态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失稳腰椎,既保留了腰椎固定节段适当活动性,又能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同时该系统与脊柱合力承担载荷,能有效避免因术后应力遮挡及器械应力集中引起的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它也能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及椎间关节的应力,对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影响也较坚强固定小,理论上有利于减少和预防邻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15.
脊柱融合概念和技术可以追溯到脊柱外科手术起源时期,腰椎融合技术一直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不稳定、畸形、创伤的标准方法。文章就植骨替代材料,手术技术的进展,术后一些并发症及治疗,最近推出的动态固定理念,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前准备充分,体位摆放正确,无压伤;未因腹部受压致过多异常出血;无术后感染,无异物留置切口中;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加强胸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赵运亮  余进伟  陈旭  李德荣 《临床医学》2012,32(10):107-108
胸腰椎是某些恶性肿瘤远处转移较常受侵袭的器官,胸腰椎肿瘤是骨科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飞速提高及各种内固定器械的广泛使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成为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8.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7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下腰椎结核患者20例,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置入内固定后评价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椎体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椎间融合率约为90%。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置入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宋良琤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70-2271
Coflex棘突间植入技术是一种新型脊柱动态固定技术,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即恢复了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Coflex独特的设计提供了足够的独立性,不需要采用融合术,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相对于传统的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临床康复》2011,(39):7229-7229
骶2椎弓根钉内进钉固定拧紧力与骶骨的应变分布规律 【关健词】骶2椎弓根固定:拧紧力:应变电测量:应变分布规律 Spine 2000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评估腰椎椎弓崩裂后4种植人体内固定的生物力学 【关键词】腰椎:脊柱损伤:内固定嚣:生物力学;组织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