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10年来对癌的间质反应有所报告,发现肿瘤内及其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及肿瘤和肿瘤局部淋巴滤泡样增生等间质改变能影响胃癌术后的生存期。本文通过250例胃癌术后组织学观察和定期随访,并探索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树突状细胞和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100蛋白质抗体ABC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144例大肠癌组织树突状细胞(DC),同时观察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表明DC在癌组织中和淋巴细胞相伴浸润,癌周淋巴细胞反应明显者,癌组织DC数量明显增多,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淋巴结转移者DC明显减少。提示DC在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组织LPM观察和癌周及区域淋巴结免疫反应与预后的关系谭诗云,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系病研究室(武汉市430060)大肠癌患者预后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就大肠癌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与其预后的关系作一探讨。1材料与方法5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通过我院近年来对大肠癌病人的DI,SPF,PI及相关基因等检测与生存率关系判定其预后指标.结果DNA二倍体肿瘤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二倍体,并表明DI,SPF,PI能反应肿瘤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判定预后指标.相关基因p12,p53,nm23表达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为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p16在照射后其基因产物表达水平的变化与3年生存率无关,与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不同大体分型之间,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之间,p16基因产物表达水平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照射后的p53、rasp21、及nm23基因表达产物分别与p16基因产物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密切相关.大肠癌组织具有依赖性激素的特征,ER(+)/PR(+)生存期高于ER(-)/PR(-),对判定预后有一定意义.结论大肠癌分子生物学检测虽然补充了临床病理分期的不足,但是能否为预后提供独立的信息还尚存争议.对这些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100例大肠癌根治标本,全部病例随访均在5年以上,最长达24年。(1)性别关系:男性5年生存率优于女性,女性10年生存率优于男性(P<0.01)。(2)年龄关系:老年组(>50岁)预后优于中年组(31—49岁)及青年组(<30岁),其中5年生存率(P<0.01),10年生存率(P>0.05),青年组与中年组预后相近。(3)部位关系:肿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48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样本中CRP的表达.[结果]CRP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1),而与分化程度关系不大(P>0.05).术前或术后CRP阳性患者生存时间均低于CRP阴性患者(42.2±7.36个月vs.79.9±3.81个月;23.8±9.29个月vs.76.4±3.77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术前后CRP值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癌周静脉癌栓和肝转移对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周静脉癌栓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比较癌周静脉癌栓和肝转移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大肠癌肿瘤发生位置及Dukes分期影响癌周静脉癌栓的发生;只有在无肝转移的条件下。癌周静脉癌栓才会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结论:肝转移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癌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60年至1974年间手术切除的160例大肠癌病例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观察,除了对组织类型、浸润深度等一般病理因素与予后的关系进行探讨外,重点对癌周淋巴细胞反应及引流淋巴结反应与予后的关系进行了观察比较。160例中男105例,女55例,年龄自20~61岁。术后五年生存率为40.6%。89例有局部引流淋巴结的资料,71例淋巴结材料缺失。淋巴反应的观察包括二部分:  相似文献   

9.
观察654例大肠癌根治标本,通过随访结果说明肿瘤体积与预后关系不大。大体类型;隆起型、盘状型预后较高,其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3%,而浸润型预后最差为29.8%。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预后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关系密切。癌肿周围及癌巢之间纤维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反应和癌旁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Ⅲ度,预后明显高于Ⅰ度(P<0.05)。淋巴结生发中心随反应增加其生存率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500例大肠癌临床病理材料,五年存活率55.5%,十年存活率33.75%。着重分析了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反应类型与予后的关系。瘤组织分化的好坏,对予后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形态学改变确能反映予后。滤泡增生和淋巴细胞增生型和癌周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与予后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患者癌周组织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敏  王吉甫 《癌症》1996,15(4):287-289
以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观察了70例大肠癌患者癌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分布及表型特征。结果显示:癌周间质中单个核细胞的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又以抑制/细胞毒T细胞(CD)占优势。NK及M细胞约占浸润细胞总数的6%左右,仅有少数淋巴细胞表达IL-2受体(Tac+<10%),肿瘤原位浸润淋巴细胞处于明显的低活性状态。TIL与肿瘤组织分型之间无明显关联,但随着Dukes分期的增高TIL各亚群除CD外均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21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对206例大肠癌标本分别进行p21蛋白和ER表达的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p21蛋白的表达与ER的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r=-0.6613,P<0.01)。p21蛋白及E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Dukes'分期等无关(r<0.4,P>0.05);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1),即p2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而ER的表达水平越高则患者预后越好。结论大肠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雌激素代谢紊乱有关,p21蛋白和ER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S-100~+树突状细胞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100蛋白质抗体对71例不同预后的大肠癌患者原位癌组织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术后生存期≥5年者癌组织S-100+树突状细胞DC)数量明显高于术后生存期<5年者(P<0.001)。在具有同一种病理因素的患者中,生存期不同者其癌组织DC数量差异有显著性。揭示癌组织DC数量可作为估计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浩波  王灏  郁宝铭 《肿瘤》2002,22(1):48-49
目的 了解Pgp检测和进展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44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gp表达情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密切随访。 结果  44例患者中 ,Pgp表达阳性 2 4例 ,Pgp阳性率 54 .5 % (2 4 /4 4 ) ,其中术前化疗≥ 2个疗程者 ,其Pgp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化疗和行一疗程化疗者 ,且Pgp阳性者临床预后较差。 结论 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存在多药耐药 (MDR)现象 ,且与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的发生和饮食因素有关,已渐被人们所公认。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多食脂肪和牛肉,粪便中的胆酸和胆固醇代谢产物增多。这和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XCR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和14例癌旁组织中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CXCR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1%(40/7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4.3%(2/14)(P〈0.01)。CXCR4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分期(P=0.041)、淋巴结转移(P=0.018)显著相关。CXCR4阴性表达者的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阳性表达者(P=0.008)。[结论]CXCR4蛋白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的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薇  宋霞 《白血病》1995,4(4):228-22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淋巴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中淋巴VEGF-C及其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6 %,在癌周组织中为54.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阳性的脉管数在乳腺癌组织中为7.896±5.565,癌周组织中为10.306±6.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与VEGF-C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P<0.05)。VEGF-C在乳腺癌微转移阳性组为87.5 %,在阴性组为71.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在淋巴转移阳性组为12.484±6.505,阴性组为8.471±6.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C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中,而VEGFR3则表达于乳腺癌间质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受体在癌周组织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的微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淋巴靶向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常规化疗疗效不尽人意.淋巴靶向化疗能有效防治大肠癌淋巴道转移,降低术后复发,改善预后,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现就大肠癌淋巴靶向化疗的概念、临床意义、常用剂型、途径及国内外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常规化疗疗效不尽人意。淋巴靶向化疗能有效防治大肠癌淋巴道转移,降低术后复发,改善预后,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现就大肠癌淋巴靶向化疗的概念、临床意义、常用剂型、途径及国内外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