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28-330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调查医院2007年1月~5月930剖宫产患者,对病区和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带菌情况,手术者的无菌技术和用药情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1月~5月剖宫产患者930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6例(1.72%)。其中术前感染用药24例,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8.35%)。抗菌药物的术前预防用药术前半小时使用201例,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0.5%),术后使用705例,术后感染13例(感染率1.8%)。手术者手的细菌培养和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分别为25.6%和15%。结论:剖宫产手术的切口感染与病区和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带菌情况、手术者的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加强病区和手术室的管理,加强手术者的无菌技术操作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化手术室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手术室管理控制感染的现状,分析手术室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 对照组283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66例,感染率为5.86%,观察组3349例患者,强化手术室管理后,发生切口感染119例,感染率为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内的环境、人员、物品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抗感染意识,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护理措施,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节质量管理在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口感染是多个环节综合因素的结果,与患者全身健康状况、伤口类型关系密切。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同时也是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加强手术室的管理至关重要。我室自2010年以来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手术切口感染率从先前的0.81%降低至0.39%以下。以下,就我室加强手术室管理,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以及采取的措施。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手术室共开展各类手术32000例,均开展手术护理管理,就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32000例患者,发生刀口感染的患者20例,占所有患者的0.0625%,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  相似文献   

5.
李静  李霖  殷运忠  周颖 《北方药学》2012,(12):82-82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监测管理。方法:通过对2011年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采取自查和医院感染科检查相结合。结果:每月评估得分在90~99分之间,医院未发生大面积的感染。Ⅰ类切口手术1733例,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0.69%;达到了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5%。结论:我院手术室加强感染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科室管理与医院管理相结合,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制定防控措施,加强无菌技术操作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控医院感染.结果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5%,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83%、Ⅲ类手术感染率2.14%.结论 加强手术室管理,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并认真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付明祥 《云南医药》2014,(5):596-598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9.65%~17.65%,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手术室管理,手术器械的消毒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个环节相关,又与人的病情及医生的处理,缝合技术相关,一旦发生切口感染,病程迁延,少数形成局部疤痕,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及对手术的满意度,所以如何预防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是外科的重要课题,近5年来,由于加强手术室,供应室及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饶友凤 《江西医药》2009,44(12):1210-1211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方法纳入2015年1月~6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同一手术间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300例,将针对手术室感染因素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手术患者150例设置为实验组,常规护理的手术患者150例设置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对照组7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为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7%,实验组为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发生在手术室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7日至2011年5月25日胸、腹手术287例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87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8例,切口感染率为2.79%.其中:胸部手术67例,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7.46%;腹部手术220例,感染3例,切口感染率1.36%.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腹部手术患者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术前医护人员手菌落数、术前手术室空气茵落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腹部手术患者抗菌药使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人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等是造成住院病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同时应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5):983-985
目的:分析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2 650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和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手术类型等因素与医院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2 650例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0例,其切口感染率为0.75%;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类型等因素与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也为手术室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控制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应优化手术室环境、减少医务人员自身污染,并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手术室的强化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技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乞012年1至1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573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2年1至6月手术的7346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观察组为2012年7至12月手术的8390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包括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技能、防范手术部位感染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案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0.28%,低于对照组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3.24%,较对照组的18.57%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因此提高手术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的经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强化和提高各级人员预防感染管理的意识,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保洁人员管理、感染手术的管理。结果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手术室医院感染得到了控制,从2007至2012年无1例医院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加强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是手术的场所,防止手术切口感染,长期以来是手术室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990年全国医院感染工作会议提出,合理使用抗菌素和加强消毒隔离,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两大支柱。鉴于这一原则,我们在手术室的管理上加以改进,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对隔离消毒灭菌方面加强管理,进行严密监测,有效地控制手术室的院内感染,7年来,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均<0.5%。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并逐项落实 建立健全和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为落实好这些制度,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手术室为医院里感染的高危科室,通过对其采取科学的控制管理,以减少医院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方法对医院手术室的感染工作采取管理干预措施,将管理前后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管理后的手术室空气、消毒物品、灭菌物品及手卫生的合格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手术切口感染率亦显著减少,经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并促进患者健康,临床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室感染存在的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2013年5月针对手术室感染因素开始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分析手术室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整改措施,比较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前后的手术室感染情况。结果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前洗手不彻底、空气物体表面消毒不认真、术中器材消毒不彻底、人员流动不控制、推车被褥不严格消毒、患者因素等,在实施控制管理前随访425例手术患者,感染38例,感染率为8.9%,在实施控制管理后随访456例手术患者,感染12例,感染率为2.6%,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能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戴剑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75-347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I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案和措施,回顾对比两组相关资料。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6.0%;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1.0%,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在I类切口手术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门诊换药室是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外伤创面或感染伤口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患者多,伤情各不相同,因此,也是名种细菌易污染的场所。处置不当易引起手术切口和创面的感染(医院感染)等,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给患者带来了不声程度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2006年3月至200≤年3月,对换药室人员、空气、物体表面、器械敷料、消毒液、引流物等进行监测并加强管理,使无菌换药感染率由过去能0.34%降至0.2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降低I类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本院2012年8月1日一2012年7月31日进行的2337例全院I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监测,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制定合适的感控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233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感染率1.11%。2012年8—12月I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1.42%,2013年1~7月I类清洁切口感染率是0.86%,降低0.56%。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对I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术后环境对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寻求适宜的消毒及自净时间,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6月227例连台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根据术后连台手术时间分为4组,分别为0、10、20、30min组,采样共计624例进行环境监测,将后2组监测结果与手术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组监测结果,空气培养及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培养及物体表面监测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净化及消毒20min组手术患者感染率为8.80%,30min组手术患者感染率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流手术室术后消毒及自净时间30min满足要求,手术室环境与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关系密切,加强手术室环境监测与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