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特点,探讨其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2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中,位于髓内者5例.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者17例,其中有11例呈哑铃形生长。全部患者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颈髓受压较严重者手术后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本组5例髓内肿瘤中,3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行部分切除,另1例星形细胞瘤行椎板内减压后活检。17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中,有15例均在显微镜下全切除,有2例行大部切除;其中呈哑铃形生长的11例肿瘤中.有9例获得显微镜下全切除。结论术前MRI对高颈段椎管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则有助于此类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2.
1977年1月至1995年10月收治374例椎管内肿瘤病人,肿瘤位于颈段椎管内76例(20.3%),其中硬脊膜外肿瘤21例,硬脊膜内髓外34例,硬脊膜内,外同时生长11例,髓内肿瘤10例,肿瘤全切除55例(72.3%),次全切除13例(17.1%),活检加椎板减压手术6例,椎板减压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颈椎管内肿瘤,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肿瘤402例报告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9  
目的 总结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25年来我科对402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结果 本组椎管内肿瘤脊膜瘤136例(33.8%),神经鞘瘤130例(32.3%),室管膜瘤28例(7%),星形细胞瘤21例(5.2%),脂肪瘤19例(4.7%),血管瘤11例(2.7%),蛛网膜囊肿10例(2.5%)及少见的肿瘤如淋巴瘤、先天性肿瘤、结核瘤等。肿瘤位于髓外硬膜内,占68.6%,位于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MRI检查、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神经鞘瘤47例(42.0%),脊膜瘤21例(18.7%),星形细胞瘤9例(8.0%),室管膜瘤8例(7.1%),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各2例(1.8%),脂肪瘤和血管瘤各5例(4.5%),转移瘤3例(2.7%),蛛网膜囊肿7例(6.3%),另有其它少见的神经节细胞瘤、结核瘤和囊虫病各1例。其中颈段肿瘤占29.5%,胸段占48.2%,腰段占14.3%,骶段占8.0%。肿瘤全切除率82.1%,其中髓外肿瘤全切除率达94.3%,髓内肿瘤全切除率40.0%。术后86.6%的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疼痛症状缓解最明显。有9.8%的病例症状较术前无变化,另有3.5%的病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熟练应用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尽可能以微创方法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2例椎管内肿瘤(其中颈段13例,胸段29例,腰骶段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3例,硬脊膜外肿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肿瘤全部切除,其中23例肿瘤采用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29例采用全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并行椎板成形、植骨融合,其中8例患者行内固定材料固定.随访1~5 a,疼痛缓解率90.3%(28/31),感觉障碍改善率80.8%(21/26),运动障碍改善率91.3%(21/23),括约肌功能改善率83.3%(10/12).结论 椎管内肿瘤应根据肿瘤情况选择适当的椎板入路方式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亦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而尽量保护脊柱稳定性的方法。方法 我科从2004年5月~2006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22例。其中颈段肿瘤16例.分别采用改良的极外侧入路、颈前入路、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或半椎板切除。胸段肿瘤2例采用半椎板切除,1例采用全椎板切除。3例腰段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其中2例行钉棒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18例随访9~18个月,无复发或脊柱不稳定。结论 大部分椎管哑铃形肿瘤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肿瘤,对骨质破坏严重的肿瘤和完全切除一侧小关节者需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肿瘤由于常发生截瘫,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如何使瘫痪缓解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本院近10年收治76例椎管内肿瘤病例,作如下回顾性总结。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2例,女性34例。颈段18例,胸段33例,腰段25例。硬膜外11例,髓外硬膜内5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管内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MRI明确诊断,采用手术及早切除病变部位椎板,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结果本组随访11例,优8例(72.7%),良2例(18.2%),可1例(9.1%);优良率90.9%。结论对于椎管内脓肿,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0例椎管内肿瘤(位于颈段8例,胸段16例,腰骶段10例,马尾区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肿瘤全部切除,2例肿瘤大部切除。随访2—5年,疼痛缓解率为88.6%(31/35),感觉障碍改善率76.3%(29/38),运动障碍改善率90.5%(19/21),括约肌功能改善率88.9%(16/18)。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为多,重视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颈段各种性质的椎管内肿瘤18例,其中硬膜下良性肿瘤11例,脊髓内恶性肿瘤7例,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64岁,平均52岁。病程3~36月。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及疼痛、麻木,感觉分离6例,二便障碍者11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表现为上下肢单瘫者8例,多伴有根痛及感觉障碍症状,单纯根痛、麻木2例;脊髓髓内肿瘤中双上肢瘫重于下肢瘫者4例,感觉分离明显,其中四肢瘫累及肋间和膈肌运动障碍者2例,有明显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1.2影像学检查均行MRI检查,其中髓…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肿瘤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20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79例在行肿瘤切除的同时,进行脊柱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与重建.其中半椎板手术141例,卷帘门式手术26例,脊柱内固定手术12例.全椎板切除手术29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85例(88.9%),次伞切除11例(5.3%),部分切除12例(5.8%).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179例进行脊柱结构和功能保护与重建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脊柱不稳定.结论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为多,手术切除效果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保护与重建,对脊柱远期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23例采用经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无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进行10~5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避免术中过度显露,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3.
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半椎板切除病人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讨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ITEO)的手术治疗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1例病人的神经影像学、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资料。其中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共15例,占71.4%。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注意保护神经组织。2例术后给予放疗。结果肿瘤全切17例(81.0%),次全切除4例(19.0%)。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7个月~5年,1例(4.8%)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全切病变是治疗ITEO的最好选择。不能全切者可行放疗,有助于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49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辅助。结果 术中诱发电位结果:真阳性26例(26/29),假阳性 3例;真阴性 17例(17/20),假阴性3例。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1例随访6个月至2年,神经功能改善31例(75.6%),无变化4例(9.8%),加重6例(14.6%);复发9例。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中采用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结果 MRI检查示,肿瘤位于椎管颈段1例、颈胸段1例、胸段3例、腰骶段2例。肉眼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为非霍杰金淋巴瘤5例,白血病2例。5例淋巴瘤患者术后症状均有缓解;2例白血病患者起病急,术前即已瘫痪伴大小便失禁,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少见,尤其白血病十分罕见;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出现脊髓压迫表现时,建议早期行切除椎板减压术+肿瘤切除术,以挽救神经功能,术后根据病理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其综合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全身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的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1例,腰段7例。2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与术前相比,出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明显改善(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出院时相比,末次随访ASIA分级进一步改善(P<0.05),V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脊柱X线检查未见脊柱畸形。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技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44例病例资料,均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对手术时机及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4例肿瘤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者33例.结论 对于有明确神经系统症状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积极、早期行肿瘤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注意微创操作,并充分利用B超和电生理监测等手段,可以很好地保护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