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处理及外科手术经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外科治疗78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术中心肌保护及术中手术方法.结果 78例中75例治愈;发生并发症13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3例、脑栓塞2例、迟发性心脏破裂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部感染1例,其中死亡3例.结论 加强围术期处理,采用冷-温血心肌保护液,选择双叶瓣、保留左房室瓣瓣下结构或左房室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延长辅助呼吸时间,重症心脏瓣膜病亦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18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围术期处理体会三明市第一医院吕凯明,陈志慷,肖斌1991年10月至1996年1月我院行心脏瓣膜替换术44例,其中重症者18例,占同期瓣膜替换术病例40.9%。全组病例无住院死亡。本文就术前准备、术中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的体会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手段改善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提高手术技术和加强心肌保护。结果本组早期生存29例(90.7%);发生各种并发症17例,死亡4例(9.3%),无晚期死亡。随访7个月~6年,1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给予安置永久性起搏器,2例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经强心、利尿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9例中心功能恢复至Ⅰ级26例,Ⅱ级3例。结论加强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水平,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Advanced Valvular Hear Disease,AVHD)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9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死亡3例,余均顺利出院,恢复良好.结论 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的护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 18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自 1993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 ,为 18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 ,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 2 7%。男 81例 ,女 99例 ;年龄 15~ 6 6岁 ,平均 4 2 4 5± 13 38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174例。左房室瓣病变者 81例 (合并主动脉病变者 93例 )。其中对 4 7例合并中度以上右房室瓣关闭不全的病例进行同期右房室瓣成形术 ,对 17例巨大左房进行左心房折叠术 ,有 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左房室瓣装置。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低心排 ) 8例 ,严重心律失常 12例 ,早期死亡 9例 ,死亡率 5 %。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例 ,注意围术期各环节处理 ,即重视术前心功能改善 ,恰当选择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 ,合理纠正病变 ,术后严密监护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巨大左心室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巨大左心室 [舒张末期直径 (EDD) >70 m m ]瓣膜病人外科治疗经验 ,提高其手术疗效。方法 对 34例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实行瓣膜替换术。术前平均 EDD 81.0 mm ,收缩末期直径 (ESD)6 1.0 m m ,射血分数 (EF) 0 .4 3,射血分数缩短 (FS) 0 .2 1;心功能 级 11例 , 级 2 3级。主动脉瓣替换术 (AVR) 8例 ,二尖瓣替换术 (MV R) 9例 ,AVR+MVR17例。结果 本组治愈出院 32例。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死亡 2例 ,晚期死亡 2例。结论 强调温血灌注改进心肌保护技术 ,保留二尖瓣装置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是提高巨大左室心病心脏瓣膜病人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监护,加强抗凝治疗宣教等。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注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在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79%伴有心房纤颤[1]。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心房纤颤是外科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了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29例,经围术期切实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总结连续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无死亡的经验。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6月,施行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6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45例;另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CABG)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43例,三尖瓣成形术26例,左心房折叠术1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48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胸骨感染,6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肾功能衰竭,4例室性心律失常,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290例被随访(2-24)月。最后一次随访。结论所有被随访者生活质量改善,活动能力提高。心功能(NYHA)Ⅰ级75例,Ⅱ级175例,Ⅲ级43例,Ⅳ级2例结论大部分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围手术期风险较高。如果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8年3月~2002年12月,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18例,其中二尖瓣病变10例,主动脉病变6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MVR)8例,成形(MVP)3例,其中1例因成形失败而改为换瓣,主动脉瓣置换6例,双瓣置换2例,换瓣加三尖瓣De Vaga成形8例。结果 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需要IABP支持4例,出现肾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生存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者,尽管手术死亡率偏高,但若能彻底纠正瓣膜的功能,将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以及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此类疾病的治疗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前使用含磷酸肌酸的心肌极化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极化液(对照组)和含磷酸肌酸极化液(观察组)两组。对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21.36±9.21)U/L,肌钙蛋白I(0.83±0.35)ng/m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7.1%)较对照组(57.8%)明显减低(x2=5.418,P〈0.05);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的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前应用含磷酸肌酸极化液能有效减轻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心肌保护作用,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室28例围手术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室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特点。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11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替换术(MVR)的病人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室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延长、心律失常、低心排、肺部并发症及早期病死率的发生率均增加,同时术后近期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室虽然是手术的高危指标,但并非手术禁忌,术中选用较小型号的瓣膜并注意心肌保护,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瓣膜替换术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参氏扶正注射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2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3天每天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500ml,手术时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500ml,对照组除不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外,其它条件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术毕和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从转流毕到术后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手术前1天心脏彩超显示二者的心脏指数(CI),左心射血分数(EF)并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治疗组CI,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心肌超微结构显示,治疗组患者心内操作完毕后心肌细胞水肿轻,肌纤维完整,而对照组则相反,治疗,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分析持续血液滤过技术(CRRT)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因肾功能不全、循环功能障碍、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感染性休克等原因实施CRRT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生化等指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撤除;对血肌酐、转氨酶、氧分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进行CRRT应用前后对比。结果患者体外循环中位时间为140.00(79.50,207.75)min,主动脉阻断中位时间为98.00(45.50,130.75)min,于术后应用CRRT的中位时间46.50(21.25,110.00)h,CRRT应用中位时程为52.50(42.25,72.25)h,应用CRRT治疗后尿量升高[0.77(0.17,1.34)mE/(kg·h)比0.42(0.29,0.61)ml/(kg·h),P=0.007]、动脉收缩压升高[(106±25)mmHg(1mmHg=0.133kPa)比(97±24)mmHg,P=0.014],中心静脉压[(9±4)cmH:O(1cmH,O=0.098kPa)比(12±3)cmH2O,P=0.001]、血肌酐值[129.00(100.60,161.30)g/L比209.00(153.70,268.30)g/L,P〈0.001]、尿素氮[12.70(6.93,17.33)g/L比15.20(10.10,28.90)g/L,P=0.017]、转氨酶水平[79.00(42.25,134.00)g/L比195.00(70.25,689.50)g/L,P=0.003]等均有明显下降,治愈患者中位ICU治疗时长10d,中位住院时长29d,术后3例患者死于循环衰竭(术后第5、6、6天),1例死于心脏骤停(术后第2天),1例因肾功能不全转院行专科治疗。结论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积极应用CRRT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术后危险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祥  马骏  李娟  康芳  柴小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21-182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0MAC七氟醚,至体外循环开姑时结束;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和1 h(T3),术后8 h(T4)和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1(cTnl)的浓度、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组血清中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C组.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卉度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观察组,选择中青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对于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严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求简便、可靠、利于操作的缝瓣方法。方法 对 10例需行瓣膜置换的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采用相继缝瓣法进行瓣膜置换术。结果 全组病例除发生 1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 ,经治疗痊愈外 ,无 1例死亡。结论 相继缝瓣法具有操作有序、简便、减少绕线、缝合牢固等优点 ,克服了其它各种缝瓣法的缺点。对于新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单位 ,尤其是手术人员 ,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时其对瓣膜置换手术的不利影响及其预防。方法:对2004年9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合并海洛因依赖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间出现的精神障碍与躯体损害及相应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接受麻醉及手术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综合征需用药物治疗,与海洛因依赖相关手术并发症4例。结论:海洛因依赖对瓣膜置换手术存在不利影响,在围手术期需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