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5例,按2: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与单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组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86.66%,抗-HCV阴转率为66.67%,其降低ALT、TBil,提高白蛋白等均优于单用干扰素α-1b组(P<0.05或<0.01)。结论: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症状轻,部分患者肝功能改变不明显。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其HCV RNA阴转率约为30%左右[1],慢性化率可达50%~80%。我们对30例丙型肝炎病人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和胸腺肽α1治疗,经过临床对照观察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及经济-效益比。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另26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周和12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8.6%和61.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组的38.5%和84.6%(P﹤0.05);在治疗48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9.1%和76.7%,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92.3%和84.6%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13959.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54241.1;治疗期间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轻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结论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5μg/k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或普通干扰素α-2b 3 MIU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3.8%,而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8.1%,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相当(P=0.96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但是没有与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化相关的特有的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92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1b(IFNα-1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开始(48-72)周的抗病毒治疗,用酶免疫法(EI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干扰素总抗体,同时应用抗病毒中和生物鉴定法(ANB)检测干扰素中和抗体(NA)。结果92例患者中共有16例出现NA阳性,阳性率为17.39%,反弹组干扰素中和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P〈0.05),而难治性丙肝患者中和抗体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HCVRNA水平为NA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反弹与NA阳性率显著相关。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可能是导致难治性丙肝产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给予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α-2b干扰素5M。肌肉注射,开始一个月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12个月为一个疗程;给予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Mu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12个月。所有患者均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每日0.8~1.2g口服。随访2—5年。结果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ETR)为84.6%,稳定应答率(SR)为76.9%,慢性丙型肝炎ETR为61.4%,SR为52.3%(P〈0.05);在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ETR为3例,SR2例;急慢性肝炎患者在治疗的最初1个月内应答者,其复发率低于1个月后才应答者(P〈0.01)。结论α-2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较好,干扰素治疗的安全性较好,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 6MU治疗6个月,对照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 3MU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结束时和随访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大剂量干扰素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和随访6个月时,HBeAg阴转、HBV DNV阴转和ALT复常率分别为41.7%、83.3%、86.1%和43.1%、79.2%和80.6%,而小剂量组则分别为29.1%、54.5%、49.1%(P〈0.05)和27.3%、47.3%、47.3%(P〈0.05);在随访6个月时,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CR(41.7%对25.5%)和NR(9.7%对34.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大剂量治疗组患者中,流感样症状(97.2%)、ALT明显升高(27.8%)和白细胞减少(91.7%)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量治疗组(分别为87.3%、3.6%和54.5%。结论大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98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例,均接受肝活检和干扰素α-2a治疗24 周,随访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采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CV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应答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为31.0%,显著高于86例≤S1的15.1%或112例S2~3组的18.8%(P<0.05);212例无应答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显著高于186例治疗应答组(29.7%对17.7%),1a型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应答组(17.9%对28.0%,P<0.05);应答组早期应答率为60.8%,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的18.9%(P<0.05),应答组治疗前血清HCV RNA高水平比率为37.1%,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的47.6%(P<0.05);HCV基因1b型(OR为0.553,95%CI为0.316~0.969)是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应答(OR为1.704,95%CI为1.008~2.881)为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 HCV基因型可影响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HCV感染者的应答反应,检测病毒基因型可能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疗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扰素类型在低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Peg-IFN)组58例和普通干扰素α2b(凯因益生)组62例。所有患者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Peg-IFN组选用180μg每周注射1次,普通干扰素组为600MU隔日注射1次。利巴韦林使用剂量900~1 200mg/d。疗程:达RVR之后再应用24周;达EVR之后再应用36周;对于12周未达EVR者再应用48周。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与干扰素类型及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中,普通干扰素组RVR获得率为79%,EVR获得率为85.4%,派罗欣组的RVR获得率为81%,EVR获得率为89.6%。对于RVR的获得,x~2=0.009,P0.05,对于EVR的获得,x~2=0.036,P0.05,对于SVR的获得,x~2=0.010,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毒载量较低的情况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的RVR、EVR、SVR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20例经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6例接受干扰素α-1b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24周,44例继续单用干扰素α1b治疗24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39.5%,HBV DNA阴转率为47.4%,而单用药物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接受48周的抗病毒治疗及24周的随访,其中两组分别接受5MU和3MU的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另一组单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 5MU组、3MU组在48周治疗结束时ETVR分别为68.2%和61.9%,两组均显著高于单用利巴韦林组(5.6%)(P0.01);干扰素5MU组、3MU组随访24周结束时SVR为50.0%和42.9%,两组均显著高于单用利巴韦林组(0%,P0.01);不同剂量α-2b干扰素治疗组间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α-2b干扰素治疗结束时均能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5MU组疗效优于3MU组,两组均可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脏组织学,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波配合α-2b干扰素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微波治疗;B组患者给予微波配合α-2b干扰素肌内注射治疗。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均为100%。A组患者1年内尖锐湿疣复发率为33.3%,B组为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配合α-2b干扰素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具有疗效明显,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复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光弼 《肝脏》2000,5(1):50-52
迄今为止,α干扰素(IFN-α)仍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各种重组干扰素如IFN-α2a、2b、1b和淋巴母细胞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大致相同.最近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复合α干扰素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独到之处,特别在降低血清病毒负荷和治疗对其他干扰素无效或复发的病人方面,优于其他类型的干扰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初始剂量为2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加利巴韦林600mg/d,分3次口服,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病情逐步将IFNα-2b剂量增加至300~500万U/次肌注及利巴韦林800~1000mg/d,分3次口服,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有17例耐受较好并完成IFN疗程,而1例无法耐受利巴韦林治疗提前终止。与治疗前比较,17例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Alb、CHE、PTA、HCVR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剂量IFNα-2b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可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但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基因型、病毒量及肝损程度与α干扰素疗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丙型肝炎基因型、病毒量及肝损程度对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应答率的影响。对 41例慢性丙型肝炎用α干扰素 3MIU每天肌注一次 ,二周后改为隔日肌注一次 ,共 2 1周。治疗前用INNO -LIPA法作丙肝基因分型 ,并在治疗前、后每 2月及停药 6月时用PCR法检测HCVRNA含量和定性、每月检测肝功能。按国际标准判断干扰素的治疗末应答 (ETR)和持续应答 (SR)。结果显示 1b型HCVRNA的治疗末应答率占 82 8% (2 4/2 9) ;持续应答率占 78 9% (15 / 19)。ALT的应答率分别是 78 3 % (18/ 2 3)和 76 5 % (13/ 17)。HCVRNA含量显示≤ 5× 10 5copies/ml的持续应答率高于 >5× 10 5copies/ml,二组P <0 0 1。治疗前ALT活力高低与干扰素治疗后ALT的应答率影响不大。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关键是治疗前HCVRNA在血清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及早期HBV DNA应答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ALT的变化。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29例患者中,C型感染者57例,B型感染者42例,B/C感染者30例。在治疗结束时,B型患者的综合应答率为42%,优于C型28%及B/C混合型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月时HBV DNA呈现应答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高(HBV DNA快速应答的偏回归系数=0.801,P=0.001,优势比=4.5,优势比的95%可信区间为3.01~5.28)。结论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可以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胡大山  赵伟  李红林 《肝脏》2015,(3):245-247
目的了解急性丙型肝炎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含量与ALT的相关性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3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用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抗病毒。治疗前作基因分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用PCR法检测HCVRNA含量、每月检测肝功能。判断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情况。结果动态结果显示,血清HCV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HCVRNA含量显示≤1×105拷贝/mL的4周病毒学应答率高于1×105拷贝/mL,二组P0.05。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关键是治疗前HCVRNA在血清中的水平及ALT水平。结论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丙肝ALT增高幅度高,HCVRNA病毒复制快速,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RVR、EVR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用重组干扰素α1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多中心临床疗效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318例,其中249例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第1~4周每日肌注30μg,第5~16周隔日肌注30μg,对照组69例。ALT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63/249例(65.46%)和2/69例(2.90%),P<0.05;血HCV RNA(PCR法)转阴率分别为48/171例(28.07%)和2/69例(2.90%),P<0.05。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病理学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明显改善者分别为8/19例(42.11%)和0/2例(0%)。干扰素α1b对HCV RNA各型ALT完全应答率Ⅰ型为9/11例(81.82%),Ⅰ型为11/22例(50.00%),Ⅲ型为5/7例(71.43%),Ⅰ型与Ⅱ型的疗效高于Ⅱ型,P<0.05。血HCV RNA(PCR法)转阴率Ⅰ型为7/9例(77.78%),Ⅰ型为1/11例(9.09%),Ⅱ型为4/5例(80.00%),Ⅰ与Ⅲ型的转阴率高于Ⅱ型,P<0.05。干扰素α1h的不良反应有发热伴流感样症状者为70/249例(28.12%),皮疹,脱发,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2例,各占0.80%,均未影响治疗。总之,干扰素α1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复常、HCV RNA转阴和肝活检病理的改善皆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率比其他重组干扰素α-2α,α-2b步而轻。  相似文献   

19.
<正>【据《Hepatol Res》2014年6月报道】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可通过长期自行注射低剂量干扰素抑制HCV复发(作者Takashima T等)慢性丙型肝炎的推荐治疗方案是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然而,1b型和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率约为50%。来自日本兵库县医学院的Takashima T等比较了丙型肝炎患者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及自行注射小剂量天然型α-干扰素的疗效和副作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的研究在12个日本机构中开  相似文献   

20.
<正>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血小板减少对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有着负面影响。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医院的Ogawa E等做了一项研究,以评估脾切除术后患者以特拉普韦为基础三联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其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包括80例患者,其中有32例脾切除的和48例非脾切除/血小板减少(TCP)的基因1b型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全部接受12周特拉普韦联合24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及利巴韦林治疗。结果发现,脾切除组的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