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求输入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策略的方向和措施。方法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群3个环节分析养殖者、兽医、医生的职业行为,以及政策对造成人间布病疫情的典型意义。结果养殖者、兽医、医生在职业行为的责任缺失和政策缺乏造成了防控漏洞,导致了布病疫情的发生。结论加强政府主导,建立政策支持,约束和干预养殖者、兽医、医生在职业过程中的行为即弥补布病防控的漏洞,以有效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围场县2003-2012年布病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围场县共诊断布鲁氏菌病病例1 139例,年平均发病率2.149‰,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畜间疫情是人间疫情的传染源。畜间疫情连续不断,人间疫情就不能彻底控制。免疫和淘汰病畜是控制布病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白晔  刘日宏  乔介虹  郭建科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88-1389,1392
目的掌握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控制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本市2012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本市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1195例,发病率为55.75/10万,比去年同期病例数(5012例)减少3817例,下降率76.16%。结论2012年各旗县市区发病率和新发病例数较2011年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连续数年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4-2016年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与动物有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通过采集静脉血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查,确诊新发病例、旧病例、隐性感染的发病率,同时对围场县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患病逐年减少,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63%、4.62%、4.59%。结论加强布鲁氏菌菌病宣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布鲁氏菌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蔡慧琼  郝秀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79-3380
目的了解绥德县2005年-2009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陕西省布病监测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布病检测血清学参照卫生部、农业部编印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结果2005年一2009年实验室检测人群血清2755例,阳性626例,平均阳性率为22.72%。结论绥德县人间布病血清学监测阳性总体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6.
陈玉福  吴勤 《医学动物防制》2013,(10):1165-1165
目的了解和掌握围场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围场县201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2001人。做琥红平板凝集试验613人,阳性140人;试管凝集试验613人,阳性111人,按照国家《布病诊断标准GB15988—1995}的规定确诊病人62人,调查患病率为3.10%,血清阳性率为22.84%。结论加大布病宣传力度,使广大村民认识布病的危害性,掌握预防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落实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变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布病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 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市首起布鲁氏菌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特征,探讨我市布鲁氏菌病发病原因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首起家庭布病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病抗体,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布病病原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确诊家庭聚集性病例2例,病例为夫妻俩,年龄均为54岁,从事羊只养殖贩卖及屠宰。暴露因素为屠宰羊清洗羊胎羊杂感染,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为1∶1 600,布氏菌型鉴定结果为羊种1型。结论本起布鲁氏病病菌为羊种1型,宰杀染疫羊清洗羊胎羊杂是引起本起家庭聚集性布病疫情的危险因素。加强对交易市场羊群检疫和职业人群防护是防控人间布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2012年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动态分析,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非疫区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对确诊病例感染来源进行筛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对密切接触者和患者家属的全部羊群以及附近重点13乡镇(场)养殖户羊群抽样进行检测。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首发病例有过外地购羊记录,且所购羊只未经检疫部门检疫。确诊病例家的羊群之间有过互换记录。本次人间布病疫情共发现7例人间布病病例,5例隐性感染者,患病率为8.86%,隐性感染率为6.94%;对741只羊进行布病检测结果发现,98只羊出现阳性,阳性率为13.23%。结论本次布病暴发的原因可能与病源输入性、隐形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应加强输入性牲畜的检疫工作,加大布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以达到遏制布病疫情上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了布鲁氏菌病在本地区流行趋势及其特点。方法对兴安盟6个旗(县、市)7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病原性检测。结果2001~2007年全盟发生布病人数1951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时间、职业、地域的差异。结论防治人间布鲁氏菌病要提高人们的卫生观念,对患病牲畜妥善处理,继续坚持布鲁氏菌病监测,积极防治,从而有效控制和消灭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2和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了解平顶山市布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控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和2013年到平顶山布病防治门诊就诊者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接诊610人,19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1.31%;地区分布以鲁山县阳性率最高(43.93%,47/107),其次为宝丰县,阳性率为43.10%(25/58);4~8月为人间布病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6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36.32%);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79.06%,151/191)。结论应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布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承德市2011-2014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分析方法,对承德市2011-2014年布鲁氏菌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承德市2011-2014年布病年均报告发病率14.4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5,P<0.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21.25/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7.12/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95,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0.71%;25~70岁年龄组占全部病例的92.21%,且40~65岁年龄组占全部病例的71.88%;布病发病高峰为3~6月,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50.65%。承德市11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以养殖业较发达的丰宁县、围场县报告病例最多。结论承德市2011-2014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政府应加大布病防控工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布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专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布病监测和分析,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控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2-2013年平顶山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状况,了解平顶山布病的流行特点,及时发现布病疫情,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2013年确诊的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布病的性别、年龄、地区差异和职业分布。结果191例阳性病例分布于平顶山4个区和6个县,地区分布以鲁山县阳性率最高(43.93%,47/107),其次为宝丰县,阳性率为43.10%(25/58);人间布病发病高峰为5-8月;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168);>6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36.32%);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35.53%,151/425)。结论 2012-2013年平顶山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应加大防控力度,采取综合措施遏制其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重庆市渝北区首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处置过程,分析原因,为做好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病例临床、实验室资料,同时收集畜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畜间共检疫112头羊,布病血清学阳性率35.71%(40/112)。共发现4例感染者,男性3例、女性1例,男女性别比3∶1;年龄中位数54.5岁;职业分布饲养员3例、兽医1例。3例发病。所有感染者工作期间无防护,徒手接羔、处理流产物或病畜。结论加强畜间源头管理和人群监测,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布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2004-2007年布鲁氏菌病部分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部分监测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并对布病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布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4-2007年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006年人间布病的发病率和畜间布病血清学阳性率最高,达到22.04‰和4.81%,男性占77%;临床表现中,乏力、多汗和发热分别占69.23%、53.85%和46.15%;职业特征以挤奶工为主;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12月份到次年5月;饮用同一水源,住处与牛栏的距离不足10米的OR分别为2.40、12.00;与分泌物流产物密切接触、每次作业都洗手、作业年限在一年以上的OR分别为20.842、0.156、0.729。结论监测点2004-2007年人间布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奶牛间有一定布病的流行;发病人群中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汉族和苗族各占一定比例;人间布病发病季节集中在冬春季;职业特征以挤奶工高发;临床表现以乏力、多汗、发热为主;饮用同一水源、住处与牛栏的距离过近、与分泌物流产物密切接触、作业后较少洗手、作业年限过长为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汝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了解汝州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2009~2013年到汝州市疾控中心就诊的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 汝州市共检测标本2 573例,1 124例为阳性,阳性率为43.68%;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5月份为人间布病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比约为2.44:1 (797/32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49.44%,620/1 254),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为最高(94.57%,1 063/1 124),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汝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畜间管理,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降低其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6年青海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掌握人间布病的地区、人群、职业分布情况。方法在青海省选择6个县开展人间布病调查,着重调查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密切的重点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病抗体检测,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诊断。结果血清检测1 430人,感染10人,感染率为0. 70%,患病5人,患病率为0. 35%,确诊新发病例2例,发病率为0. 952/万。感染率和患病率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占100. 00%;民族分布以藏族为主,占100. 00%;河南县感染率和患病率均最高,均为1. 46%; 30~39岁年龄组感染率和患病率均最高,分别为1. 20%和0. 72%。结论青海省人间布病疫情仍然活跃,应加强对牧民的健康教育宣传和行为干预,提高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感染情况,准确掌握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血清学与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调查和检测。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2 503例,11市均有病例报告,农民最多,发病季节以2~7月为主。监测点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8.73%,张家口、承德和石家庄较高,40岁以上年龄组较高,职业以饲养员、农民、畜产品收购员为主。结论河北省布病疫情仍较严重,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前山地区农村布鲁氏菌病疫情专项调查项目的分析,为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布鲁氏菌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山地区农村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统计数据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山农村调查地区布鲁氏菌感染人数257例,感染率7.07%,确诊布病现患370例,患病率574.16/10万。布病患者集中在30~60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调查人群布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2.18%,结论应根据农村地区人间布病感染率和患病率较高以及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缺乏等疫情防控现状,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9-2015年贵州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资料,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贵州省人间布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5年贵州省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98例,68.18%的病例集中在4~9月;遵义市、铜仁市、毕节市三地市报告病例数合计占总病例数的64.6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30~59岁组,以农牧民为主;布病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60.69%,平均增长速度为60.69%,病例报告单位以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主,发病到诊断时间逐年缩短。结论贵州省近年来布病发病强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建议加强培训、宣传,提高职业人群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