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对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46例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纳洛酮,治疗后7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8,P <0.05).结论 采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方法:将48例HIE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后分别进行疗效判断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重度HIE患儿14 d、21 d 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HIE患儿( 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改善重度HIE患儿预后,降低HIE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洛酮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及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以3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平均恢复时间为(8.78±1.3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46±1.18)d(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1~3 d神经行为评分平均评分分别为(24.86±3.16)分与(20.95±3.22)分,10~12 d神经行为评分平均评分分别为(33.0±3.25)分与(30.13±3.33)分,观察组1~3d、10~12d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7 d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洛酮应用于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中,能够促进脑细胞修复,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对改善患儿预后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丽丽 《当代医学》2011,17(34):123-123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6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3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周及2周后NBNA评分均升高(P〈0.01),观察组上升幅度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HIE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许开祖  周敏 《右江医学》2004,32(2):132-133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 46例 ,分为治疗组 2 4例、对照组 2 2例 ,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治疗 5~ 7d ,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6.67% ,对照组显效率 2 2 .73 % (P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67% ,对照组总有效率 63 .64 % (P <0 .0 5 )。结论 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HIE疗效显著 ,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影响。方法对68例HIE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纳洛酮治疗3—5d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并做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20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70.5%。结论对HIE患儿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会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效果。方法: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均4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在呼吸改善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常规组有效率79.2%,观察组总有效率9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马新晓 《大家健康》2014,(7):134-135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选择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结果:两组的NBN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及神经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9例HIE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纳洛酮治疗,治疗组予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治疗组平均NBNA评分(37.22±3.24)分高于对照组的(33.59±3.17)分(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能够通过缓解脑水肿、减慢脑组织进行性损伤和促进“神经重构”等机制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IE 130例,按家长意见分为治疗组65例及对照组6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恢复期两组均给予保护脑细胞、高压氧、针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儿均进行随访。结果6、12、18个月龄时治疗组平均发育商(D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龄后两组患儿DQ各能区得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治疗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5)。结论HIE患者早期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能改善其预后,降低脑瘫发生率,防止智能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辅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3~0.05mg/(k2·d)治疗,连用3d-5d;对照组34例患儿采用传统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方法。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肌张力、中枢性呼吸衰竭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24%,而对照组为70.59%;治疗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了2.86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HIE时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及对照组(n=55),治疗组予rhEPO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于生后24h、7d、14d对新生儿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7d、14d后心肌酶下降较对照组治疗7d、14d后下降显著。结论 rhEPO治疗新生儿HIE可使心肌酶明显下降,心肌酶谱是HIE治疗的指标之一,说明了rhEPO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HIE患儿CK及CK-MB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自宜  刘靖  符一宇 《当代医学》2009,15(16):10-1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IE患儿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胞二磷胆碱,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GM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恢复情况、脑CT变化、NBNA和CDOC评分。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表现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轻、中、重度分别相比,仅中度临床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出生后14d、28d NBNA评分及3个月、6个月CDC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早期联合应用GM1治疗新生儿HIE,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减轻后遗症,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冯叶维 《医学综述》2014,(16):3010-301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中重度HIE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并对患儿进行行为神经学评分,对比两组的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用药后3 d NBNA评分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用于中重度HIE患儿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儿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7.
罗翀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56-157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HIE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及复方丹参胶囊。结果 治疗后两组SOD、MD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且观察组SOD、MD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CT异常率(25.00%)少于对照组(47.50%),差异显著(P〈O.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O.05)。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胶囊治疗HIE患儿疗效佳,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神经节苷脂及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d-10d NBNA评分(≥35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未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47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中重度HIE患儿45例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7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提高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疗效,值得儿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传统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治疗的67例(67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Ⅰ (n=17)、观察组Ⅱ(n=16)、对照组Ⅰ(n=17)及对照组Ⅱ(n=1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Ⅰ加高氧液,对照组Ⅱ加高压氧;观察组Ⅰ ITD加高氧液,观察组ⅡITD加高压氧.结果 四组治疗后PTA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Ⅰ、对照组Ⅱ、观察组Ⅱ治疗后0.25 kHz纯音听阈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Ⅱ治疗后8 kHz纯音听阈低于治疗前(P<0.05);中重度、重度及全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度(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活血化瘀中药、维生素、高氧液或高压氧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