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腮腺区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已基本规范化,但有学者主张肿瘤连同腮腺切除,亦有学者建议单纯肿瘤剥除术。为了减少手术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探讨最适宜的手术方式,现将我科1995年1月至2003年8月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103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03例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13~78岁,平均386岁。病程3d~20年,平均约57年。肿瘤大小:直径≤2cm8例,>2cm~≤4cm60例,>4cm~≤6cm28例,>6cm7例。瘤体位于浅叶88例,深叶1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屏前、耳后、耳垂下、下颌骨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因腮腺良性肿瘤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经典手术方式采用“S”切口在腮腺筋膜浅面翻瓣,实验组则采用“S”切口,腮腺筋膜下翻瓣。结果对照组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改良向心性途径腮腺切除术治疗178例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面神经分支功能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肋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对99例经病理诊断为肋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组。结果: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36.4%。永久性损伤为3%;肋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5.
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方式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科1998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8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肿瘤复发1例,出现暂时性不完全性面神经瘫痪5例,腮腺漏5例,Frey’s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腮腺区域切除术或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可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和避免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我科从1970—1987年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214例,其中30例用腮腺浅叶切除术,184例用腮腺全切除术。176例取得随访结果,无一例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复发。  相似文献   

7.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总结唐山市人民医院2001 年6月~2007 年5 月收治的85 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40 例)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45 例)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暂时性面瘫、Frey 综合征、面部凹陷畸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 36 4%。永久性损伤为3 % ;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9.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裕  余海 《海南医学》2009,20(5):122-124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标准术式是解剖面神经并行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由于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且其中80%为良性肿瘤,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作浅层腺叶切除术已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但是传统的腮腺切除术存在以下缺陷:①“S”形切口通常会在耳前和颌下区留下明显的疤痕,影响美观;②由面神经周围支向总干的解剖方法容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③术后容易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④腮腺浅叶切除后会在腮腺区遗留明显的凹陷区,影响美观。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改进方式,旨在减轻创伤和畸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作者即对此作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切除术,术式内容包括取面部除皱术手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及术后负压引流。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发生涎瘘者l例,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术后3个月恢复。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改良式腮腺肿瘤切除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其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面神经术中实时监测在腮腺手术中的作用、监测方法及应用前景.方法 2000至2008年65例腮腺手术(实验组)中应用神经监护仪(NIM-pulse型)行面神经功能监测,面神经顺行解剖法(主干法)18例,逆行解剖法(分支法)35例,顺行逆行结合法12例.全部病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和电刺激最小电流阈值.对照组为44例未行面神经监测的腮腺手术病例,全部为逆行解剖法.结果 实验组中4例术后发生轻度暂时性面神经麻痹(6.1%),无永久性面瘫;平均手术时间为1.8 h;平均最小电刺激阈值为0.15 mA,适宜刺激电流范围为0.2-1.0 mA.对照组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9例(20.5%),永久性面瘫2例(4.5%);平均手术时间为3.0 h.结论 腮腺手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可以帮助术者迅速定位识别神经并缩短手术时间,为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提高神经保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面神经电图预测腮腺肿瘤患者面神经受侵状态的可行性。方法:53例腮腺原发性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25例。两组间肿瘤部位及大小相近,术前House-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为Ⅰ级。所有患者行双侧面神经电图检查,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同一患者两侧耳前、耳后刺激时的波幅和潜伏时,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诱发面神经最大动作电位的刺激电流平均为20.0 mA,10.7%患者患侧耳后刺激时面神经的Ⅰ或Ⅱ支无反应波引出,患侧耳后刺激面神经电图的波幅较健侧下降(P<0.05)。恶性肿瘤患者,诱发面神经最大动作电位的刺激电流平均为24.5 mA,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01)。36.0%患者患侧耳后刺激时多条面神经分支神经电图无反应波引出,其比例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28)。患侧面神经耳后刺激时神经电图的波幅与健侧相比明显降低或无反应波(P<0.05),潜伏时较健侧延长(P<0.05)。面神经电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结论:面神经受侵时,诱发面神经最大动作电位的刺激电流强度增高,耳后刺激时面神经电图的波幅较健侧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无反应波引出者的比例增高。无面瘫症状的腮腺肿瘤患者,术前面神经电图检查有助于预测面神经受侵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的3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2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1.0 cm部分腺体连同肿瘤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1.0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学》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神经解剖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科施行腮腺肿瘤切除术101例。面神经解剖86例(85.1%,86/101)。面神经总干解剖15例,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71例。3例恶性肿瘤和12例小腺瘤未行面神经解剖。腮腺局部切除12例,腮腺浅叶切除74例,腮腺全切除15例。结果:全组术后随访9~33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术后腮腺瘘,7~10d痊愈。1例永久性面瘫。无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腮腺肿瘤和防止面神经医原性损伤。美蓝染色可在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紧贴面神经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手术治疗的20例(21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中发现面神经与肿瘤紧贴,分离、保留面神经后行肿瘤及腮腺切除,病理观察与面神经紧贴部位的肿瘤包膜结构,术后随访观察有无肿瘤复发。结果:21侧与面神经紧贴的肿瘤均有完整包膜,其中5侧包膜菲薄但完整;3侧包膜内有肿瘤结节浸润,但未突出包膜。术中1侧肿瘤破裂,术后2.5年出现种植性复发,其余20侧术中未发生肿瘤破裂,经平均4.5年随访,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与面神经紧贴的腮腺部位多形性腺瘤有菲薄但完整的包膜,细致分离并保留面神经是可行的,术中避免肿瘤破裂是预防种植性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余和东  曾宪涛  冷卫东 《西部医学》2018,30(9):1401-1404
【摘要】 在唾液腺的不同解剖部位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采用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国内外学者选择的手术切口、手术术式、术中采用的设备工具和预防并发症的举措等方面各不相同,所持观点亦不相同,本文就腮腺肿瘤手术的演变及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杨光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6-137,139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组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耳周皮肤麻木及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瘤体较小的浅叶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胡国勤  郑文雯  谢金  徐明安 《安徽医学》2012,33(9):1158-1160
目的探讨改良"S"切口联合颈阔肌及腮腺嚼肌筋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6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S"切口,保留完整的腮腺嚼肌筋膜,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及部分腮腺组织后,依局部凹陷畸形程度,以颈阔肌连带肌膜及前上方的腮腺嚼肌筋膜旋转修复组织缺损凹陷,并且严密缝合。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均获随访6~36个月,1例术后积涎,抽液加压包扎2周后痊愈,其余55例外形良好,面部无凹陷畸形,无涎瘘、面瘫及味觉出汗征象。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改良"S"切口联合颈阔肌及腮腺嚼肌筋膜修复技术,有效地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畸形,恢复快,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