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测定了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结果发现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依次递增的高血粘综合征;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则呈低全血粘,高血浆粘综合征。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的血浆粘度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氮质血症、尿毒症患者的血浆粘度增高,是与其肾功能明显减损,氮质潴留有密切关系。肾病综合征的全血和血浆粘度增高与血清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这种血液粘度的增高,是血栓形成的前奏,与肾病综合征患者多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有关。临床采取降低血液粘度和增加血流量的措施是治疗肾小球疾病和改善肾脏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高血粘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粘症是指由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所引起的血液粘度增高的临床综合征。据报导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及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等都可引起血液粘度增高。本文主要是观察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对上述疾病出现高血粘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李华  林淑金 《陕西医学杂志》1993,22(11):665-666
测定了23例原发肾病综合征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患儿具有高粘血综合征,它的全血粘度、血浆拈度与血清胆固醇呈正相关。揭示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采用Liang-100型血液流变仪检测62名肾病综合征患儿及28名健康儿童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服用藻酸双酯钠治疗组28例及未服用组18例的各项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高切比粘度、低切比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升高(P〈0.01);服用藻酸双酯且在低切比粘度恢复正常、水肿消失、尿蛋白转阴的时间上均明显少于未服用组(P〈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1例高血粘滞综合征患者分别用复方丹参液和复方丹参液加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短期治疗。结果发现,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液和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除显著降低全血粘度(高切速、低切速)和血浆粘度外,还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因而为治疗高血粘滞综合征提供了另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丹坤汤治疗高血粘综合征31例张秀云,韩惠兰,赵素云,李阿筠,姜辉(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沈阳110003)关键词:丹坤汤;高血粘综合征;血液粘度1治疗方法丹坤汤由赤药、丹皮、益母草3味药物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期间一律停用其它降血液...  相似文献   

7.
氟伐他汀对肾病综合征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业星  丁德良 《右江医学》2004,32(5):445-446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 6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标准激素疗程治疗 ,试验组加用氟伐他汀 40mg/d ,疗程 10周 ,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查TC、TG、LDL、HDL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 试验组TC、TG、LDL、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下降 ,HDL明显上升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氟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 ,而且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因而能延缓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血粘综合征,又称高粘滞血症、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液粘滞度异常综合征中较多见的一种类型,它可能是某些疾病发生的主导环节,也可能是疾病进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所发生的后果,是临床中一种常见、多发症。该病表现为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发生浓、粘、聚改变。甲壁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袢数目减少,长度变短,形态异常,血流速度变慢。 从临床观察,高血粘综合征多见于下列疾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  相似文献   

9.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6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对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NS患儿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方程K值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意义。提示NS患儿血流呈现高粘滞、高聚集、高浓缩状态。NS血流变异常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及血球聚集性增强、血液浓缩所致。  相似文献   

10.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自奋 《中国医刊》1999,34(2):48-49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概念对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顾名思义,此综合征必须具备血液的高粘滞状态,即血液粘度的升高。这里指的血液粘度应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只要两项中有一项升高即可。也有人认为本综合征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100例脑动脉硬化、高粘滞综合症的病人,经紫外线辐射血液充氧输入疗法后,自身对照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01);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P<0.01)。提示该疗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良好的影响,可起到干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虚实证型与血液粘度和血脂变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95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标实和本虚两个证型,观察其血液粘度中的3b高切、3b低切和3P以及血脂中的HDL-C和HDL-C/TC。结果标实证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完全呈现高血粘状态和低HDL-C状态;本虚证仅三项血液粘度明显升高、二项血脂与对照组相同,呈现高血粘状态而不呈现低HDL-C状态;将标实证和本虚证两者比较,除女性患者3P和HDL-C/TC无差别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提示CHD标实证与本虚证与血液粘度和血脂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补肾活血法对衰老模型大鼠高黏滞血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对衰老模型大鼠高黏滞血症 (hyperviscositysyndrome,HVS)的影响。方法 :测定用D 半乳糖 (D gal)诱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Ⅲ (AT Ⅲ )活性 ,肝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检测 ,观察补肾活血方扶正降黏胶囊 (简称FZJN)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衰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肝肾组织MDA含量等明显增高 ,AT Ⅲ活性及肝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 ;主动脉壁内膜增厚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的血浆黏度与SOD呈负相关 ;FZJN能使上述变化逆转。结论 :补肾活血方在改善衰老大鼠模型自由基代谢紊乱的同时 ,可有效地降低其血液的黏滞度 ,提高AT Ⅲ活性 ,从而纠正血液黏、浓、聚的病理性改变。可用D gal诱导衰老HVS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流变学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行常规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2组均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学指标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的检验结果,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沉检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沉检验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血浆黏度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均呈正相关,与血沉呈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 结论 血流变学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呈异常状态,血流变学检验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辅助参考依据,对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按是否吸烟将健康男性124例分为两组,同样按是否吸烟将单纯高粘血症、TIA,冠心病及急性脑梗塞患者共246例分为两组,用NX-5型血粘度计细胞电泳仪测定10项血流变学指标。结果:1.病人组血流变学各项主要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表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粘滞因素显著升高;2.健康人中吸烟者的红细胞压积、低切全血粘度、还原粘度和血粘度系数(yss)显著升高,脑血流量显著降低;3.病人组中吸烟者除与健康人吸烟者具有同样的结果外,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亦显著升高,表明吸烟的病人血粘滞因素升高更甚;4.正常人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吸烟人数的构成比差异显著,病人组中70.33%是吸烟者。  相似文献   

16.
益欣康泰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益欣康泰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 36例给予益欣康泰胶囊 2粒 /次 ,每天 3次 ,连续 4周 ,服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 6项。结果 :服用益欣康泰胶囊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均较用药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相对粘度、屈服应力和卡松粘度的下降亦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益欣康泰胶囊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对冠心病人有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氧供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风证的辨证历来主要从火、热,阴虚阳亢、血虚等病因方面来论,理论上很少论及阳虚与风的关系,笔者临床时发现肾病阳虚患者尤其是肾阳气虚衰的患者亦可出现风证。肾阳进一步损伤至虚衰时,即可耗损真阳导致肾病的发生。本文从理论、临床症状、肾阳虚与肾病的关系、现代医学对中医肾的物质层面的研究方面来阐述阳虚生风后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肾病的辨证关系;同时通过临床案例简要论述了肾病阳虚风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降粘抗栓片I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用犬作为实验对象,结扎其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经胃一次性灌入两种不同浓度的降粘抗栓片I号混悬液,从心大静脉留取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血样,测定和计算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等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电泳率,对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影响.结论:降粘抗栓片I号能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行为,可用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精灵颗粒对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弹性及形态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 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精灵颗粒进行干预, 观察时间为24周, 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 UFPWV)指标[收缩期起始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beginning of systole, PWV-BS)、收缩期末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end of systole, PWV-ES)]、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 < 0.01),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双侧颈动脉PWV-BS、PWV-ES均有降低(P < 0.01), 对照组双侧颈动脉PWV-ES及左侧颈动脉PWV-BS降低(P < 0.05), 试验组右侧颈动脉PWV-ES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TC、TG、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P < 0.01), 试验组TC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全血中、低切及血浆黏度值均降低(P < 0.05), 试验组低切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血清CRP、IL-6、IL-8水平均降低(P < 0.05);对照组IL-6、IL-8水平降低(P < 0.05), 试验组CR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精灵颗粒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血管弹性功能, TC、TG、LDL-C水平, 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 全血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等指标,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附1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导纳法研究了梁板结构功率流的特性,建立了梁反结构的功率流模型,并推导了其理论表达式,经过实验,验证了梁板结构功率流理论的正确性,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梁、板参数变化对功率流的影响规律,为指导梁板结构减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