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桑止咳颗粒剂由甘草、桑叶、黄芩、浙贝母、虎杖等组成 ,具有疏风止咳、清宣理肺之功效 ,主治风热袭肺引起的咳嗽 ,痰黄而稠 ,舌红脉数。黄芩甙为本品有效成分之一 ,且含量较高 ,因此 ,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黄芩甙的含量 ,并用薄层色谱法对甘草、浙贝母、虎杖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1 仪器、试剂与样品高效液相色谱仪Beckman 12 6泵 166紫外检测器。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黄芩甙、甘草次酸、贝母素甲、大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其中黄芩甙为供含量测定用 )。甘桑止咳颗粒剂 (河南中…  相似文献   

2.
董月柳  李雪莲  陈江鹏  孙慧娟  潘孟  王子禹  董玲 《中草药》2017,48(16):3396-3400
目的考察多成分环境下甘草次酸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多成分环境下甘草次酸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HPLC法测定肠灌流收集液中甘草次酸的量,计算甘草次酸在大鼠回肠中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分数(Fa),考察甘草次酸不同质量浓度、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以及不同成分配伍对甘草次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10、20μg/m L甘草次酸灌流液在回肠段的Peff、Ka和Fa值无显著差异,加入100μmol/L维拉帕米后,10μg/m L甘草次酸的Peff、Fa值增大,说明甘草次酸可能为P-gp的底物;2种成分配伍后,黄芩苷对甘草次酸肠吸收的影响最明显,使甘草次酸的Peff值由(4.05±0.78)×10-5 cm/s降低到(2.18±0.63)×10-5 cm/s,减少甘草次酸的渗透。而葛根素、小檗碱对甘草次酸渗透性无明显影响。3种成分配伍的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次酸与葛根素、小檗碱配伍后,渗透系数未发生改变,甘草次酸与葛根素、黄芩苷配伍后渗透系数发生改变,但变化不明显,甘草次酸与黄芩苷、小檗碱配伍后,渗透性降低,Peff值由(4.05±0.78)×10-5 cm/s降低到(1.35±0.69)×10-5 cm/s,黄芩苷对甘草次酸肠吸收影响最明显。结论甘草次酸在大鼠回肠段能较好地被吸收,一定范围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对甘草次酸的Peff和Ka无明显影响,初步确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甘草次酸是P-gp的底物,且存在转运蛋白饱和现象;黄芩苷对甘草次酸的吸收影响显著,可能是通过诱导P-gp的表达,增加了甘草次酸从细胞内到细胞外的外排,降低了甘草次酸的渗透,影响其吸收。  相似文献   

3.
银黄注射液,口服液,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银黄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绿原酸为指标,测定银黄注射液、口服液、片剂单剂量(均含黄岑甙109mg、绿原酸53mg)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口服液和片剂的血药峰浓度:黄芩甙分别为1.88μg/ml、1.54μg/ml,绿原酸分别为1.33μg/ml、0.83μg/mg;血药峰时口服液和片剂黄芩甙分别为60min、180min,绿原酸分别为90min、180min。口服液和片剂的生物利用度:黄芩甙分别为88.94%、54.78%;绿原酸分别为47.20%、38.66%。2种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口服液均明显优于片剂。该研究为银黄3种药剂的内在质量评价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甘草次酸对大鼠山奈酚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8只SD大鼠,体重150 ~ 210 g,随机分成4组,雌雄各半,即实验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及高浓度与低浓度对照组.每组中又包括3个小组(即1,2,3h).高浓度实验组灌胃50 mg· kg-1山柰酚+ 50 mg· kg-1甘草次酸,低浓度实验组灌胃25 mg· kg-1山奈酚+50 mg· kg-1甘草次酸.对照组只灌胃山奈酚,剂量与实验组相同.灌胃给药后分别于1,2,3h用摘眼球取血法取血.血浆在90℃水浴中,加盐酸水解120 min,然后以乙腈为萃取剂,超声波为辅助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浆中山奈酚的浓度.结果:大鼠口服山奈酚后在血浆未能检测到游离山奈酚.低浓度组合药和单药灌胃对山奈酚血浆浓度没有影响;高浓度的合药组中山奈酚浓度(水解后)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在高浓度组中,甘草次酸能够提高山奈酚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5.
实验利用LC-MS/M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方法测定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和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钠(Na)浓度,并分析甘草次酸对血清中6种元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与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变化趋势相同。血药浓度在给药后2 h达峰值,血清中Na,Cu元素在给药后4 h浓度有显著增加(P<0.05)。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升高,当给药剂量为400,200 mg.kg-1时Na,Cu元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其他元素浓度则无显著性影响。本实验研究探讨了口服甘草次酸引起大鼠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的变化,为甘草次酸在临床中使用的副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芩甙(BG)为小柴胡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服用小柴胡汤后的人血浆中发现了新的BG代谢物。与HPLC保持时间以及ESI-MS/MS法的标准品比较,被鉴定为6位有硫酸基的黄芩甙元6-O-硫酸(BS)。进一步以健康男性为对象,探讨了服用小  相似文献   

7.
36低烧特效方组方:柴胡10g,升麻10g,黄芪30g,当归10g,党参30g,白术10g,陈皮6g,甘草6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3片,大枣6枚。功能:补中益气,和解少阳,清热退热。方解:本方为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而成。方中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甘草、当归)功如方名,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气虚发热,头痛恶寒,气喘为主。方中又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大枣、生姜、甘草)和解少阳,主治寒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大鼠体内甘草次酸对橙皮素血浆浓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体质量150~210g,随机分成4组,即实验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对照组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每组中又包括三个小组即3,4,4.4 h。高浓度实验组灌胃20 mg/kg橙皮素+50 mg/kg甘草次酸,低浓度实验组灌胃10 mg/kg橙皮素+50mg/kg甘草次酸。对照组只灌胃橙皮素,剂量与实验组相同。灌胃给药后分别于3 h、4 h和4.4 h用摘眼球取血法取血,接着大鼠被断头处死,取出组织。血浆在85℃水浴中,加盐酸水解120 min,然后以乙腈为萃取剂,超声波为辅助提取,组织匀浆液用乙腈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及组织中橙皮素的浓度。结果血浆和组织中橙皮素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10μg/ml和0.05~5μg/g,检测限分别是血浆0.012μg/ml和肝、肾0.005 7μg/g,肺0.011μg/g。测定回收率在是91%~104%之间。结论大鼠口服橙皮素后在血浆未能检测到游离橙皮素;灌胃20 mg/kg橙皮素时,甘草次酸对其药代动力学有影响(P0.05);灌胃后橙皮素在大鼠体内分布特征是肝肾肺。  相似文献   

9.
用人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子宫肌肉组织探讨了芍药甘草汤及其成分对前列腺素(PG)生成的影响。①对人子宫平滑肌培养细胞PG生成的影响:在子宫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别添加各种浓度的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汤及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培养24小时,用RIA法测定上清液中PGE_2、PGF_(2α)、6-ketoPCF_(1α)。结果:当添加甘草或芍药甘草汤的浓度为0.5~3.0mg/ml,甘草次酸浓度为100~1000μg/ml时,均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豚鼠哮喘动物模型研究三种中药有效成分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 )雾化吸入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方法 :以卵蛋白致敏豚鼠为动物模型 ,雾化吸入予以银杏内酯、川芎嗪、黄芩甙。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豚鼠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改变。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哮喘豚鼠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 ;黄芩甙和川芎嗪对BALF中的嗜酸细胞及炎性细胞总数均有抑制作用 ,而银杏内酯仅抑制BALF中嗜酸细胞聚集。各治疗组均未显示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各组的ECP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通过抑制哮喘动物外周血及BALF中嗜酸细胞聚集而具有一定的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黄芩-甘草药对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异甘草苷、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甘草酸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探讨黄芩-甘草配伍前后这9种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henomenex Synergi Polar-RP 80A色谱柱(4.6 mm×250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流速1.0 mL/min,柱温35℃,通过梯度洗脱和多波长切换技术,测定黄芩-甘草药对配伍前后9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芹糖甘草苷、甘草苷、异甘草苷、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甘草酸和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25~1.0400μg(r=0.9999)、0.0509~1.6300μg(r=0.9999)、0.0078~0.2480μg(r=0.9999)、0.4369~13.9800μg(r=0.9998)、0.0403~1.2900μg(r=0.9999)、0.0784~2.5100μg(r=0.9999)、0.0254~0.8120μg(r=0.9999)、0.0856~2.7400μg(r=0.9997)、0.0043~0.1390μg(r=0.9997)。黄芩和甘草配伍后,芹糖甘草苷含量升高(P<0.01),甘草苷含量降低(P<0.01),其他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稳定、准确,可为黄芩-甘草药对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黄芩-甘草配伍后部分成分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立  赵瑛 《中成药》2010,32(9):1507-1510
目的:测定葛根芩连汤煎剂(T)和甘草单煎剂(S)中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家犬血清中的含量,分析煎煮方式对其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家犬血清中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不同时刻家犬体内甘草次酸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家犬灌服T和S后甘草次酸在家犬体内的Cmax分别(244.8±56.1)和(986.5±116.9)ng/mL;tmax分别为(9.7±1.5)和(10.3±1.5)h;AUC0~∞分别为(4766±963)和(14483±2410)ng/(h·mL)。结论:煎煮方式对甘草次酸家犬体内药动学有显著影响,在葛根芩连汤中甘草次酸清除半衰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肝炎等作用,其免疫调节活性主要与其多糖部分有关。本次采用免疫诱导小鼠肝损害模型,比较了小柴胡汤中高、低分子量部分的药理作用。 材料与方法:小柴胡汤及其高、低分子量部分的制备:柴胡(7g)、半夏(5g)、黄芩(3g)、人参(3g)、生姜(1g)、大枣(3g)、甘草(3g)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贴舒膜剂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分离黄芩甙,刮板洗脱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样品液中含黄芩甙浓度为0.1mg/ml,每块膜(4cm×5cm)中含黄芩甙0.5m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对处方中的黄芩甙可准确地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颗粒薄层鉴别及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定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测定了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固定相为USAAgilentZORBAXSB C1 8柱(5 μm ,4 .6mm×15 0mm) ,甲醇 水 冰醋酸(46∶5 4∶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 77nm ;同时对处方中的柴胡、黄芩和甘草进行了薄层鉴别。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黄芩苷在0 .0 5 95 6~2 382 4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 88% ,RSD为0 .76 % (n =5 ) ;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小柴胡颗粒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加减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之方剂,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如:外感发热,风湿病,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1小柴胡汤的方药原方组成小柴胡汤的原方药组成为:柴胡15 g,炒黄芩10 g,人参10 g,法半夏15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5枚.小柴胡汤共7味药,由3组配合而成.柴胡、黄芩为肝胆药,其中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2药合用共奏疏肝泄胆之功;人参(现使用党参)、法半夏和甘草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人参补益脾肺之气(党参健脾益气),法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调和诸药,可甘守津回;生姜、大枣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此2味药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所以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表证时姜枣是必不可少的.综上所述,小柴胡汤是透达外邪、调和脾胃、调和营卫,病邪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17.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柴胡汤颗粒剂中黄芩甙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坤贤  季志平 《中成药》1994,16(6):13-14
应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柴胡汤颗粒剂中黄芩甙的含量,可消除其它成分的干扰,方法确准,简便,可作为小柴胡汤颗粒剂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小柴胡汤乙酸乙酯部位中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 (4.6 mm×250 mm, 5.0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 ℃。结果: 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62~1.62,0.24~2.4,0.206~2.06,0.221~2.21,0.077~0.77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103.3%,97.9%,100.6%,103.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小柴胡汤乙酸乙酯部位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大鼠血清中茯苓酸浓度,并计算茯苓酸的药动学参数以探讨甘草皂苷对茯苓酸体内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0.5%磷酸(70∶30,v/v)为流动相;在242nm波长处检测。取5只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经灌胃给药后,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结果:大鼠血清中最低检测浓度为1μg/mL,日内RSD小于5.7%,日间RSD小于5.4%,方法回收率为87.9%。本法的标准曲线在1~3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结论:甘草皂苷可以增加茯苓酸的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经文互证,后世、现代经方理论,非标准重量和标准重量单位之间换算的研究,明确张仲景时代小柴胡汤各药物的重量为: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半夏二两十二铢(洗),大枣三两(擘);折算为现代标准重量为:柴胡110g,黄芩40g,人参40g,清半夏35g,炙甘草40 g,生姜40g,大枣4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