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研究资料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系统是实现针刺镇痛的重要因素。脑内5-HT能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的中缝核群。本实验用记录单位放电的方法,分析中缝背核神经元在唇针镇痛中的机能状态以及外周伤害性刺激与唇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缝背核(DR)是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比较集中的一个核团,它与镇痛机理密切相关。DR在针刺、吗啡和应激三种镇痛中的作用已积累了不少资料,但研究所得的结果往往因实验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3.
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较多集中在脑干的中缝核群,电生理研究证明,中缝背核在针刺镇痛过程中,无论是上行或下行抑制,都具有一定作用,因此我们继尾核纤维联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中缝背核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各级水平和镇痛有关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为功能研究提供形态学的根据。 用大鼠35只,在乌拉坦腹腔麻醉下,在定向仪上插入电极,用0.5毫安的直流电流毁损,持续20秒钟;在动物存活7~8天后,经灌注固定,冰冻连续切片,采用Nauta溃变纤维银染法染色。 上行纤维 一般可分成三组:(1)背侧组:经中央灰质上行,沿途终止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第三脑室的室周灰质。(2)中间组:这部分纤维柬行于中缝内和内侧纵束间,并成放射状向腹外侧至中脑网状结构。(3)腹侧组:行于被盖腹侧区和内侧前脑束以及外侧的未定带。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报道家兔针刺镇痛时,丘脑和延脑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明显增加,脑室注射5-HT,有提高痛阈的作用,从而推论针刺镇痛可能同脑干网状结构中的5-HT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干内中缝背核和中缝大核(5-HT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的电刺激均有镇痛的效应。若抑制脑内5-HT神经元的活动,则有减弱针刺镇痛效应。相反,电刺激兰斑核(脑干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集中的部位),有抑制针刺镇痛的效应。损毁兰斑核可使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5.
用CB-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核、正中隆起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中缝背核、正中隆起内观察到CB-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分布于中缝背核的腹侧部(在中脑水管腹侧呈对称性分布)及正中隆起的室管膜带。在CB-HRP与5-羟色胺(5-HT)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切片上,中缝背核及正中隆起内出现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HRP/5-HT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中为中小型、三角形或圆形。上述结果提示:中缝背核、正中隆起存在着5-HT能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取20只大白鼠,应用HRP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对缰外侧核向中缝背核腹侧亚核投射的递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缰外侧核看到三种细胞:①HRP单标记细胞;②SP免疫阳性反应细胞;③SP-HRP双标记细胞。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缰外侧核的SP能纤维投射到中缝背核腹侧亚核,该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缰核、中缝背核在针刺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缝背核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已有不少资料证明在针刺镇痛中有重要作用。该处是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阿片受体分布密集区。是处理痛觉信息的重要“驿站”,研究其中5-HT 和内啡肽对针刺镇痛的作用当有一定的意义。应用5-HT 能神经元化学切除剂5.6-两羟色胺(5.6-DHT)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分别注入中缝背核及邻近灰质区,都有明显对抗或减弱电针镇痛效应,说明电针过程中受两者的双重支配,该处注射微量吗啡并可与电针镇痛有显著协同效应,更说明两者的参与。在实验中看到5.6-DHT 对抗电针镇痛的作用强于纳洛酮的作用,当应用5.6-DHT 明显减弱针效时,再注纳洛酮仍可进一步翻转剩余的部分针效。但其翻转率明显变小。似乎说明肽能神经元在针刺镇痛中有赖于5-HT 能神经元的完整。该处注射亮氨酸脑啡肽(150μg)可产生较弱的镇痛作用,也不与电针镇痛协同,因例数太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量资料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蓝斑(LC)、中缝背核(DR)在痛觉调制及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ARC、LC和DR分别为脑内β-内啡肽(β-End)能神经元胞体、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胞体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的部位。而且这三个核团之间有密切的解剖和功能上的联系。免疫组化资料表明,从ARC发出的β-End能纤维投射到LC和DR,并且人们已在LC和DR中发现鸦片受体的存在。本实验用行为测痛结合生化测定的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中缝背核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B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5-HT阳性反应细胞和5-HT-HRP双标细胞。结论中缝背核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为进一步研究海马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针刺的镇痛作用不仅为我国几千年来的临床实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大量进行的针刺麻醉实践所证明,而且也已在正常人和实验动物上反复得到验证。目前,对其作用原理的研究也正在从各个角度蓬勃开展。我们在家兔身上进行的观察初步证明,用对氯苯丙氨酸(p-GPA)阻断脑内5-羟色胺(5-HT)的合成,则针刺的镇痛作用大为减弱,说明脑内5-HT的存在是针刺镇痛的必要条件。但由于不同动物之间存在的种族差异,以及各种测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为阐明一氧化氮(NO)在中缝背核与伏隔核的纤维联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 d)法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观察到HRP/NOS双标记神经元,所占比例为5%。结论:中缝背核内有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投射。  相似文献   

12.
已知下丘脑弓状核(ARC)的β-内啡肽能(β-END)神经元系统、中缝背核(DR)的5-羟色胺能(5-HT)神经元系统和蓝斑(LC)的去甲肾上腺素能(NE)神经元系统在痛觉调制和各种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形态学资料也表明,在这三个核团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神经支配。本研究室近十年来,以大鼠为实验动物,主要应用行为测痛的方法和电生理学技术,结合采用神经生化、荧光组化、免疫组化和神经药理等手段,着重研究这三个核团在针刺“人中”、“承浆”或“足三里”、“三阴交”镇痛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3.
中缝背核(Nucleus Raphe Dorsalis,DR)含有大量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多巴胺(DA)能、γ-氨基丁酸(GABA)能以及其它肽能神经元,与中枢许多部位有纤维联系;DR 在痛觉调制中  相似文献   

14.
锂盐对大鼠痛阈和针刺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Li)盐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情感障碍病人的治疗。Li 在体内对多种中枢神经递质系统有影响,有文献报导 Li 能促进脑内5-羟色胺(5-HT)的代谢和利用。过去我们在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中观察到动物痛  相似文献   

15.
尾核在针刺镇痛中起有重要作用(1),尾核中的许多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索等的作用与环腺苷酸(以下简称cAMP)密切相关。因而观察和分析针刺前后尾核内cAMP的变化,可以反映尾核在针刺过程中递质的一些动态变化。 家兔14只,于尾核头部埋植推挽套管,4天后进行浂流实验。浂流时在电针前后分  相似文献   

16.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已证明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对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在针刺镇痛后对动物各脑区5-HT含量的影响,各家报导并不完全一致。已有报导在电针后可使小白鼠皮层及丘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HRP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大鼠中脑中缝背核至大脑感觉皮质的纤维投射以及该纤维的性质。结果表明:中缝背核投射至感觉皮质的纤维多数起源于中缝背核的外侧部,其性质主要为5-HT能纤维(占整个投射纤维的88%),提示:中缝背核对感觉皮质的广泛影响可能是通过5-HT实现的;HRP(TMB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是研究神经径路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和中脑中缝背核(DR)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刺激这两个核团都有镇痛作用。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表明,从弓状核发出的β-内啡肽能纤  相似文献   

19.
已知中枢递质可以调节多种脑功能,因此从递质角度研究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原理具有重要意义。中枢5—羟色胺已被证明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实验结果表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递质,似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至于α和β受体的作用尚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小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共存情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内5-HT与GABA共存神经元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技术,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脑干内5-HT与GABA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双重标记神经元在5-HT细胞群(B1-B9)中的分布情况并计数.结果:在所有脑干的5-HT细胞群中,双重标记神经元在中缝大核区域内所占的比率最高,平均为10.0%,其次是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分别为1.8%和1.4%.中缝桥核与中缝背核所含的共存神经元比例小,仅0.9%和0.3%.而在其他细胞群即B4,B6和B8-9细胞组,未观察到双重标记神经元.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部分延髓中线核团的5-HT能神经元同时含有GABA,而中脑中线核团和脑干的其他非中线5-HT细胞群内未见这种共存神经元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