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ACS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于围术期持续微量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 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全血NT-pro 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5例初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和试验组(n=2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后患者12导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QT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均明显缩短(P<0.05),强化抗血小板组QTd缩短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而缩短ACS患者QT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肌钙蛋白(cTnI)、D-二聚体(D-D)、尿酸(U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7例老年AMI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53)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组(n=54)予以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c TnI、D-D、UA、CK-MB水平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TnI、D-D、UA、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AMI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c TnI、D-D、UA、CK-MB水平,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贾红丹  李曦铭  丛洪良 《临床荟萃》2009,24(17):1475-1478
目的评价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的安全性。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567例,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和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分别比较各组服用替罗非班后的出血并发症,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和叉生分析综合分析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评价两因素间有无交互效应。结果患者PCI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和中度受损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出血并发症升高(12.8%和31.0%vs 4.1%,均P<0.01),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又较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出血并发症升高(12.8%vs31.0%,P<0.05)。伴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联合治疗出血风险并没有如预期的增加,两因素间无交互效应(交互作用指数S=1.057,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增加接受PCI的ACS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的ACS患者对替罗非班有很好的耐受性,肾功能轻中度受损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二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观察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8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依替巴肽,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P<0.05),但两组对血小板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各观察指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主要副反应为轻度皮肤粘膜出血,实验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8%、19.0%(P>0.05)。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依替巴肽短期内(7天)治疗NSTEACS与替罗非班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ACS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脏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LVEDV、LVESV)变化、血脂水平(TC、TG、LDL-C、HDL-C)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前,2组患者LVEF、LVEDD、LVESD、LVEDV、LVESV及TC、TG、LDL-C、HDL-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个月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9%(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增强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女性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34例女性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68)和对照组(n=66),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48 h和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出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48 h两组均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病例.用药后30 d,替罗非班组有3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其中2例心绞痛,1例全因死亡;对照组有10例心脏不良事件,其中5例心绞痛,3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全因死亡.替罗非班组于对照组相比,用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4.4%vs 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替罗非班治疗是降低女性ACS患者非介入治疗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因素(OR=0.40,P<0.01).两组总的出血发生率(8.8%vs 3.0%)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5%vs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降低女性ACS患者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其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介入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泵入.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 sCD40L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s-CRP和s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hs-CRP和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sCD40L和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介入术后的水平(P<0.05).结论 替罗非班除了具有强化抗血小板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挥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48,盐酸替罗非班+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8 h后,研究组的蛋白酶活化受体(PA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研究组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经冠状动脉给药后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心源性猝死、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TIMI血流2级、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罗非班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替罗非班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症反应、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3例STEMI行PCI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8)。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3 d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TIMI 3级血流恢复率、校正TIMI帧数及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高于75%、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对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hs-CRP、IL-6、P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恢复率较高,校正TIMI帧数较低,术后90 min ST段回落高于75%的发生率较高,30 d的MACE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Killip心功能分级和血肌酐高于非MACE组,收缩压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收缩压和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轻急诊STEMI行PCI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且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s,NSTE—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血清高敏C一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NSTE—ACS可能的炎症抑制机制。方法69例初诊为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35例(术前6~12h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和术中组(介入术开始时应用盐酸替罗非班)34例,术前及术后24h检测hsCRP水平及术后心肌灌注分级。结果术前早期组hs—CRP水平(9.21±1.12)mg/L与术中组(9.16士1.1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组hs—CRP水平(4.29±2.23)mg/L较术中组(5.47±2.60)mg/L降低(P〈0.05);术后早期组心肌灌注获得TMPG2~3级比率77.1%明显高于术中组58.8%(P〈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抑制炎性反应,延缓NSTE—ACS进程。  相似文献   

13.
赵香梅  高传玉 《临床荟萃》2010,25(9):750-753
目的 探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进而评价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经危险分层为高危并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测定惠者PCI术前和PCI术后不同时间点的PAR、ACT和ATⅢ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别,探讨替罗非班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前PA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2、36小时PA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65±3.43)%VS(41.69±20.62)%.(9.73±8.08)%VS(39.54±23.37)%(均P<0.01),PCI术后48小时PAR恢复至基础水平.两组各时间点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48小时ATⅢ较术后12、36小时升高.(168±67)mg/L VS(145±56)mg/L、(133±55)mg/L(均P<0.05).结论 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ACT和ATⅢ无明显直接影响,替罗非班组停用替罗非班后ATⅢ恢复较快,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间接增加ATⅢ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两种途径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 方法7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脉内应用组(C组,n=36)和替罗非班外周静脉应用组(V组,n=36)。探讨给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以及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组内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给药后1 min C组较V组的PAR降低幅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给药后5 min,两组的PAR降低趋势统计学差异消失(P>0.05);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始终相似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内或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冠状动脉途径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后冠状动脉血样内PAR较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冠状动脉血样内下降更明显,两组给药途径均不增加出血风险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李强  刘佳梅  王喆  史琳影  李延辉  徐琳  杨新春 《临床荟萃》2007,22(21):1523-1525
目的探讨使用大剂量(40 mg/d)和常规剂量(20 mg/d)辛伐他汀治疗2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分析短期强化降脂治疗对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UAP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分别接受辛伐他汀20 mg/d和40 mg/d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hs-CRP水平。结果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治疗2周后TG、和HDL-C变化不明显,TC和LDL-C均呈下降趋势(TC:F=44.88,P<0.0001;LDL-C:F=32.92,P<0.0001),强化降脂组下降更明显常规降脂和强化降脂治疗后hs-CRP水平呈下降趋势(F=4.515,P=0.044),强化降脂组治疗2周后hs-CRP下降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血浆hs-CRP浓度的变化与同期血脂(TC、LDL-C、HDL-C、TG)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TC和LDL-C,辛伐他汀40 mg/d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显著;强化降脂治疗可以使hs-CRP水平显著下降,但与血脂下降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处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DN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DN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好,神经损伤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顺序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和对照组(48例,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支架植入术后分析两组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另外比较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院期间出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再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及术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4 d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及P-选择素)和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治疗90 d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14 d内,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小板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两组mR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内,观察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的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的改善及炎症状态的减轻,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而对术后出血转化并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血栓负荷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标准PCI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和临床结果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入院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47例)和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53例).早期应用组在PCI术前至少4h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早期未应用组术前不使用替罗非班,术后可据临床情况使用,因此它包括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32例)和PCI术后未应用(21例)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观察两组PAR、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未用药相比,应用替罗非班12h后PAR明显下降(P<0.01);与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的两亚组相比,早期应用组术前靶血管的TIMI血流3级的获得率明显较高(83.0% vs.60.0% vs.61.5%;P=0.045);术后靶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并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