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冲击波与骨折愈合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明确冲击波能否成为治疗骨折不愈合的较为理想治疗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64-01/2004-04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不愈合研究方面的相关章,检索词“Shock Wave,Fracture Healing”,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8-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冲击波、骨愈合”。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中外研究原性献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性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的献。数据提炼:32篇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献,25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25篇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冲击波可被骨组织遮挡和吸收,促进骨母细胞增生和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临床应用研究提示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成功率为70%~90%,作为非侵入性治疗,安全有效,应成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首选疗法。结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冲击波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在与其他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之前尚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引起骨折后骨不连的原因很多,体外冲击波疗法被证实为疗效确切的无创性治疗手段,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其作用机制和是否有副效应等相关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6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nonun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e.com.cn2001-01/2004-06文章,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不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方面的文章。纳入条件:①随机和非随机实验研究。②临床研究。③个案报道。排除条件:①重复的同一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篇关于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文献,16个试验符合纳入条件。其余1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5个实验298例骨不连患者,经过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后骨折端的疼痛减轻或消失,骨折愈合率达40.0%~82.9%。大量体内外实验表明体外冲击波可能是通过诱导成骨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刺激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和干细胞的补充或激活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状态,促进骨折愈合。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法。大量实验数据证明临床疗效比较显著,是一种没有手术风险,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的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体外冲击波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fracture healing,nonunion,delayed osseousun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折愈合,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随机对照文章,39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39个实验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各实验给予评价。资料综合: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对治疗人类长骨骨折后的骨折不愈合,疗效是肯定的,有效率可达到41%-85%,并且具有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优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其激活了骨不连的生物学状态,出现了一种类似新鲜骨折的愈合过程,加之体外冲击波本身对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诱导成骨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使骨不连得以愈合。但体外冲击波能量大小、治疗次数、总剂量、是否需要麻醉及镇静药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一种安全有效、非侵袭性、并发症少的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可靠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充分证明该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体外冲击波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 kwave,fracture healing,nonunion,delayed osseous un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折愈合,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随机对照文章,39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39个实验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各实验给予评价。资料综合: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对治疗人类长骨骨折后的骨折不愈合,疗效是肯定的,有效率可达到41%~85%,并且具有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优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其激活了骨不连的生物学状态,出现了一种类似新鲜骨折的愈合过程,加之体外冲击波本身对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诱导成骨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使骨不连得以愈合。但体外冲击波能量大小、治疗次数、总剂量、是否需要麻醉及镇静药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一种安全有效、非侵袭性、并发症少的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可靠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充分证明该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代射的影响及其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骨组织,通过动物组织体外培养3H-TdR掺入放射自显影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19例,骨折延迟愈合22例。结果:证明冲击后1、2周实验侧骨膜组织3H-T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表明实验侧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治疗后12周,22例骨折延迟愈合均愈合,冲击后16周,19例骨不连中,16例愈合。结论:体外击波可促进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可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骨组织及肌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体外冲击波疗法作为骨科领域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方法,现已被广泛关注。探寻体外冲击波的产生机制、特性、分类及各自特点,体外冲击波疗法的产生、发展演变、应用现状,重要进展,以及其治疗机制和前景展望。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 ntrez PuMed1990—01/2004—04相关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文章,检索词为“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计算机检索CNKI 1994-01/2004-04相关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体外冲击波的产生机制、分类、物理特性研究。②有关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骨组织及肌肉系统等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5篇,3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8篇文献,其中5篇系重复研究,7篇为体外冲击波在泌尿系统的应用,6篇为体外冲击波机器的故障的检查与维修。资料综合:33篇文献中21篇通过临床研究或动物实验,以对照研究方法证实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疗效明显,差异显著,并发症少,并探讨具体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副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作用机制;3篇为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老年退行性病变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4篇是有关体外冲击波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证实低剂量体外冲击波条件下,成骨细胞增殖显著;4篇研究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有效能量流密度、频次与疗效关系;1篇关于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代谢影响。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研究的基础上,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组织及肌肉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方法也日趋成熟,治疗领域不断扩大,并表现出令人欣慰的治疗效果,较传统方法有较大优势。相信随着这项研究的不断深入,体外冲击波疗法会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方法。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冲击波与骨折愈合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明确冲击波能否成为治疗骨折不愈合的较为理想治疗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64-01/2004-04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不愈合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hock Wave,Fracture Heal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8-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冲击波、骨愈合".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数据提炼32篇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文献,25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25篇关于冲击波影响骨折愈合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冲击波可被骨组织遮挡和吸收,促进骨母细胞增生和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临床应用研究提示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成功率为70%~90%,作为非侵入性治疗,安全有效,应成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首选疗法.结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冲击波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在与其他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之前尚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骨矿密度监测与骨愈合进程的无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东  杨惠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82-8083
目的:骨量和骨密度变化广泛应用于预测骨折的发生及判断骨愈合进程。阐述骨矿监测在无创评估骨愈合进程中的研究状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相互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87-01/200l-12相关骨量、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的章,检索词“bone mineral density,bone mineral content,bone density,bone mass,fracture heahng”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2002-01/2003-12期间的上述相关章,检索词“骨矿密度,骨矿量,骨密度,骨量.骨折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为RCT研究原。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骨矿监测与无创评估骨愈合进程的献,28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出7篇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按骨密度与骨力学特性间的关系,骨痂骨密度与力学特性间的关系,骨密度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测定方法将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结论:骨密度测定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量化评估骨矿量增加的方法,与生物力学特性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可以成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无创评估骨愈合进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长因子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屈肌腱愈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间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及其他物质参与,并且这些物质在发挥本身功效时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构成一个体系,但是就这个多因素体系的框架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及载体,从而更好的促进屈肌腱的愈合和功能康复,在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中已经成为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4—09献,检索词”tendon healing,growth factors”,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1—01/2004—09献,检索词“肌腱愈合,生长因子”,限定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条件:①实验研究。②不限定对照及盲法。排除条件:同一领域重复研究和综述献。资料提炼:从40篇关于生长因子在体内或体外肌腱损伤愈合模型中作用的研究献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7篇。资料综合:内源性和外源性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中的调节作用有:①给予损伤肌腱的大鼠模型修复部位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提高肌腱早期张力强度且能够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②针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在兔跟腱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受损)仅出现低水平表达,而实验组伤后第1天即出现明显表达,第7天达最高峰,维持2个月后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另有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屈肌腱及腱鞘中的水平在术后1~58d(8周)中逐渐升高。③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B1的mRNA水平在受损的肌腱和腱鞘中都有增高,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水平在损伤后也有上调,且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有着相同的分布。结论:屈肌腱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更突出在寻找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最佳给药途径以及实施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冲击波疗法作为骨科领域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方法,现已被广泛关注。探寻体外冲击波的产生机制、特性、分类及各自特点,体外冲击波疗法的产生、发展演变、应用现状,重要进展,以及其治疗机制和前景展望。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EntrezPubMed1990-01/2004-04相关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文章,检索词为“ExtracorporealShockWav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计算机检索CNKI1994-01/2004-04相关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体外冲击波的产生机制、分类、物理特性研究。②有关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骨组织及肌肉系统等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5篇,3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8篇文献,其中5篇系重复研究,7篇为体外冲击波在泌尿系统的应用,6篇为体外冲击波机器的故障的检查与维修。资料综合:33篇文献中21篇通过临床研究或动物实验,以对照研究方法证实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疗效明显,差异显著,并发症少,并探讨具体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副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作用机制;3篇为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脊髓种子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前景广阔,其中组织工程支架和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对有关脊髓种子细胞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9-07/2004-06期间的相关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regeneration,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9-07/2004-06期间相关的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修复,细胞移植”,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较近期及对进一步试验有指导意义的献。纳入标准:①选取对脊髓损伤后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献。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③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献。②综述献。③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关于细胞移植的献,其中有1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3篇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将17篇献中分别对各个种子细胞移植后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综合。结论:作为种子细胞,均能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但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许旺细胞和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12.
体外冲击波对动物骨不连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部分骨不连经多次手术治疗仍不能愈合,非手术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近年在国外兴起的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了解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并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作初步探讨。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1997-09/1999-03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制作骨不连模型,以肥大型骨不连动物为实验对象,共32只,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只。 方法:治疗组采用HX902Ⅲ型多功能冲击波碎石机进行骨不连断端冲击波治疗,能量o.54mJ/mm^2,频率60次/min,剂量20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透视下调整碎石机第2焦点分别对准骨不连远、近端边缘相对应部位,各冲击l000次。动物行冲击波治疗后,继续外固定架固定,并自由活动。对照组动物不行任何治疗。继续外固定支架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查观察骨不连的愈合情况。 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摄片: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通过透视发现骨不连处骨折线逐渐模糊,两硬化骨端密度减低,骨髓腔趋于通畅,冲击波治疗前后摄片所见骨不连间隙有显著性变窄。冲击波治疗6周,治疗组6只(6/14)动物骨性连接,12周有12只(12/12)动物骨性连接。对照组治疗12周摄片有1只动物骨性连接。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治疗组骨不连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②光镜检查:治疗组治疗2周时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活跃;治疗6周时骨小梁形成丰富;治疗12周时骨不连愈合好。而对照组一直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成少。③电镜检查:治疗2周时治疗组成骨细胞增生,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其能分泌具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纤维;治疗6周时形成大量的骨陷窝;对照组有形细胞少,可见破骨细胞活动。 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肥大型骨不连效果满意,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制作骨不连模型(外固定支架固定),12周后经拍片证实共获得骨不连模型动物27只,随机分为治疗组(14只)和对照组(13只)。全麻下治疗组动物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在骨不连两断端相对应部位各冲击1000次,能量为0.54mJ/mm^2,频率为60次/min,冲击波治疗一次完成。对照组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通过组织学及电镜观察冲击波治疗2周、6周骨不连断端成纤维细胞的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冲击波造成骨不连断端的微骨折,启动骨不连的愈合状态;治疗组9例骨不连有8例愈合,对照组9例骨不连有3例愈合,经X^2检验,X^2值为5.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镜下发现冲击波治疗2周后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一样能够合成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纤维,冲击波治疗后6周形成骨陷窝,有明显的成骨作用。但在对照组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成骨作用。结论 成纤维细胞在冲击波刺激下被激活,能够合成胶原纤维并形成骨陷窝.因此在骨不连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骨质疏松症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确实有效的实验模型。最近的一些研究抻出了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章,检索词“osteoporosls;model;biology;review”,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MCC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章,检索词“骨质疏松,模型,生物学”,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4—05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骨质疏松症,模型”。资料选择:选择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的相关献150篇,中80篇,英70篇。资料提炼:按骨质疏松症模型制作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相关献进行提炼。纳入标准: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相关献,不排除未随机试验以及盲法对照的献。资料综合:综合资料发现近几年骨质疏松症的制作方式增多,特别是细胞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的研究使,得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分泌/旁分泌激素间的偶联(如护骨素/核因子受体κB活化因子/RANK的配体系统,OPG/RANK/RANK系统),骨代谢激素和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也阐明。结论:骨质疏松症出现了许多新模型,从分子水平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更有助于阐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机制、鉴定新的药靶,以及新的生物标志物,并用于指导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5.
张尧  江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68-8070
目的:综述关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05相关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章,检索词“pmstate cancer and gene therapy”,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4-05相关癌胚抗原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前列腺癌,基因治疗”。资料选择:选择符合关键词的献,并查看每篇献后的引。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基因治疗的载体。②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策略。③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问题。开始查找全,所查献为RCT研究类章,未排除是否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相关献。41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6篇章中54篇内容与纳入标准无关,33篇系重复研究,9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根据献按照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策略及治疗的靶向性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其中2篇关于前列腺癌研究发展及治疗现状,8篇为关于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22篇为各种基因治疗策略的分析,9篇为前列腺癌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相关问题。结论: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前列腺癌,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且副作用较大,利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进行基因治疗成为一种崭新的有效的方法.此方法可能在减少传统疗法对前列腺癌患前列腺功能的影响及改善前列腺功能障碍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的网络式相互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的再生与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或普遍性的调控。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物质等细胞因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06期间关于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相关章,检索词为“伤口愈合、细胞因子”,并限定章语种为中;同时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06期间关于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相关章,检索词为“wound healing,cytokines”,并限定章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含有创伤愈合相关细胞因子的章,然后进一步提取与皮肤愈合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查找全。根据相关性大小排序,选取最相关的6种细胞因子作为资料收集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82篇关于参与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的章,2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5篇章。资料综合:27篇章中包括了6种参与创伤愈合细胞因子,这些因子的分布与作用均有其特点。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形成网络式的相互调节。结论: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形成网络式的相互调节,机制复杂,虽然其含量变化及分布已有报道,但是精确的阐述作用机制的却不多。另外瘢痕的形成和及特殊情况下创伤难愈的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所以无瘢痕愈合以及糖尿病患促伤口愈合等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一组细胞因子,对人体的不同组织和细胞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参与创伤愈合,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骨生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对转化生长因子β在整形外科中的研究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07的文章,检索词“transforming gmwth factor-heta,wound healing,scar,BMP”,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6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转化生长因子β,伤口愈合,瘢痕,骨形成发生蛋白质类”。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资料包括转化生长因子B在伤口愈合、瘢痕及骨的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在创伤修复、瘢痕及骨的形成与愈合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相关实验文章,13篇实验文章纳入标准。排除的16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3篇实验文章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的3个亚型对伤口愈合、瘢痕形成以及骨的愈合等几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不同的分子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1、2在创伤愈合、骨的形成、愈合中起作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致纤维化因子,参与了瘢痕的形成;转化生长因子良β1通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竞争受体而起到抗瘢痕的作用。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不同的亚型在伤口愈合、瘢痕形成以及骨的形成和愈合等几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根据其不同的作用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骨的形成与愈合,减轻及预防瘢痕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内皮细胞通过成血管作用、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调控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瘢痕的形成。通过探讨内皮细胞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来寻找瘢痕增生防治的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9的瘢痕增生的相关章,检索词为“hypertrophic scar,endothelial cell,VEGF,TGF,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数据库1994—01/2004—12的瘢痕增生的相关章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为“瘢痕增生、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缺氧”。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内皮细胞在瘢痕增生中作用相关的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章,其中9篇关于瘢痕增生机制研究,5篇关于内皮细胞成血管作用,2篇关于缺氧与血管生成,1篇关于无瘢痕愈合。资料综合:综合上述献,从成血管作用、细胞生长因子分泌以及细胞外基质调控3方面阐述内皮细胞对瘢痕增生的作用。结论:瘢痕增生是烧,创伤后创面异常愈合反应的结果,以过量的组织纤维化和胶原蛋白沉积为特征,是现代医学上仍未解决的难题。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改善瘢痕血管的病理状态,可望成为防治瘢痕增生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勇  张丽京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614-7616
目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引起糖尿病患视力恶化的主要原因。自激光应用于眼科以来,根据资料和研究表明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可以稳定和提高患的视力。回顾DME的病因分型、激光治疗的原理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表明激光是对DME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4—01期间与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内容相关章,检索词“diabetic macular edema,laser”,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d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数据库1994—01/2004—01期间与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内容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糖尿病、黄斑水肿、激光”。资料选择:选择关于DME及其激光治疗的献,国外献100篇,国内献50篇。在献选择中,研究原的选择未排除其研究是否采用了随机和盲法的设计方案。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有关DME及其激光治疗的英章100篇,中章50篇,共150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整理。资料综合:分析DME的病因分型,针对激光治疗的原理、治疗的方法、治疗的效果、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合理的应用激光逐一阐明。结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光凝治疗已成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失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黄斑水肿的患通过激光治疗使得视力得到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低氧诱导因子1是细胞在缺氧条件产生的核蛋白,它与靶基因结合,促进靶基因的转录,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缺氧适应反应。对低氧诱导因子1的结构作用途径以及低氧诱导因子在低氧应答以及在运动时骨骼肌中的表达作一综述,以能够找到提高训练质量乃至运动水平的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1996-01/2003—06的相关章,同时根据相关的参考献检索了部分章,检索词“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sport,hypoxia,skeletal muscl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cnki.net/index.htm1994/2003的相关章,限定章种类为中,检索词“低氧诱导因子,运动,低氧,骨骼肌”。另外参考了2003香山科学会议——低氧与健康研究应受生物学和医学界关注(要汇编)。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低氧运动模型中关于低氧诱导因子在骨骼肌中的表达、作用及其含量的变化方面的献,查找相关献的全,判断是否确实是相关研究。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实验包括对照组与干预组。排除条件:①综述献。②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查找到26篇相关研究章,18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系为同一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通过18个实验对低氧运动模型中关于低氧诱导因子在骨骼肌中的表达、作用及其含量的变化方面作了相关的研究。结论:低氧诱导因子在低氧应答以及运动的骨骼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干预因素诱导/影响低氧因子的合成,乃至加强/减弱其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