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补益类植物中药的入药部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辉  李广平  郭月秋  陈代贤 《中药材》2001,24(3):232-233
为探讨补益类植物中药入药部位的规律性,对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所载428种单味植物类中药录入计算机分析。结果表明补益类中药中以地下部分入药者60.5%,而在其它类中药中占31.7%,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果实和种子入药者在补益中药和其它类中药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以茎、叶等其它部位入药者在补益类中药中明显少于其它种类中药,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补益类中药与植物入药部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及其加工品。应用于临床的植物中,有些是同种植物,但入药部位不同。本文从药物的性味、功能等方面。阐述了此类植物药因其入药部位不同,其性能也不近相同,有些药物功能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伍与中药炮制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431607)陈绍恩主题词中药炮制学,中药配伍中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及矿物,同一种中药,有时候通过净化或切制等生品即可入药;有时候则还需要经过炙、炒、蒸煮或煅制,使药性发生变化,方可入药,以适应...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药疗效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运用中药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中药的疗效。现就其主要因素归纳如下。中药的品种每味中药常常有几个品种。据调查,以败酱草之名入药的有三个科十四种植物,以木通之名入药的有三个科十八种植物,以厚朴之名入药的有四个科二十多种植物,以贯众之名入药的有八个科四十多种植物。这些植物,虽有少部分临床作用相似,但多数由于科属不同,成分各异,药理作用也有显著差别。重庆市药品检验所测定了黄连的五个品种十三个样品的小檗碱的含量,结果,云连为8.26%,土连为7.68%,味连为7%,野连为4.6%,雅连为4%。以云连为最高,是雅连的二倍多.在临床应用或进行实验研究时,如果品种不一,成分的含量不同,就很难设想用同样的剂量会取得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野生和种植防风的成分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防风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 Sapos-hnikovia divaticata(Turcz)Schis-chk 的干燥根。防风是一种常用中药,主产黑龙江省西部草原,素有“小蒿防风”之称,产量大,质量佳。历年以野生入药,近年已有种植防风入药,关于野生和种植防风根的形状及质量已有报导,有关化学成分虽有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6.
正乌头类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川乌与草乌最早入药,统称为乌头,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后有附子入药。其中川乌、附子分别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1])及子根的加工品~([1]),草乌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1]),均为有毒中药。乌头类中药饮片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该类中药炮制工艺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乌头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含乳汁的植物来源中药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乳汁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部分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入药部位、科属及化学成分进行统计。通过挖掘《中国植物志》《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收录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共53味,对其性味归经、入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中药学分类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 2013,ChiPlot 2023.3.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现乳汁植物主要分布于1界,1门,2纲,20科,大多数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属于被子植物门下的双子叶植物纲;在性味中,平>寒>温>凉>热;苦>辛>甘>酸>咸;在归经中,肝>肺>肾>脾=大肠=胃>心>膀胱=胆>小肠;在入药部位中,根(根、根茎、块根、根皮)>树脂>种子>全草(全草、地上部分)>茎(茎、枝)>果实>叶>花=皮;在化学成分研究中,多为苷类成分;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活血化瘀药。结论 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四气以平性居多,温寒分布均匀,五味以含苦、辛味居多,归经以归肝、肺经居多,以根、树脂入药为主,成分多含有苷类、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类,多为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药,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生长习性、入药部位、化学成分等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乳汁来源中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浮萍同混淆品少根紫萍,青萍的理化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萍科植物紫萍为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浮萍的原植物,是主流品种。近年发现同属植物少根紫萍在我国大陆湖南省张家界亦有分布,长期误作紫萍入药,同科植物青萍也作为中药浮萍药用,据笔者初步调查,吉林、安徽、河南、天津等省市把青萍作为中药浮萍使用。紫萍、少根紫萍、青萍的外形相似,极易混  相似文献   

9.
对种子类中药药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类中药约占中药的87.5% [1],显然对药用植物的研究是中药研究的主要内容。植物的不同部位特征明显,化学成分炯异,因此了解植物不同部位的中药学特征对深入研究中药及开发新药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分析以种子入药的中药特性,发现了有价值的特点,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样本选择 分析样本选自《中国药典》(一部) 2 0 0 0年版[2 ]所载性、味、归经记载齐全的植物类中药,计417味。1.2 分析方法 上述中药按不同....  相似文献   

10.
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nigrum.L.)干燥根茎,具有催吐和杀虫作用。本草和中药大辞典记载根茎入药,但目前辽、吉、甘、陕、晋、鲁等省份以茎叶和全草入药,造成混乱现象。我们进行人参与藜芦配伍药理研究时,发现其  相似文献   

11.
彭耀 《四川中医》2000,18(5):18-18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用药习惯不尽相同,出现了许多中药地方用品与正品的差异现象。现对常用中药的地方习用品加以分析,分类总结如下。1同效共用 一味中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来源,其功效相同,皆可作为正品使用。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和山植皆为中药山植的正品;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果实均可作为五味子入药,只是在商品上分别称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车前子的来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和平车前的种子;菊科植物滨蒿和茵陈蒿皆为茵陈的原植物。2近效习用 某些中药,其来源虽与正品不同,因其功效…  相似文献   

12.
<正> 中药秦皮是较常用的清热燥湿药,其所含有效成分秦皮甲素(aesculin)及其甙元秦皮乙素(aesculetin)对细菌性痢疾和气管炎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由于秦皮的使用历史较久,药材品种的变化发展较为复杂,除以木犀科梣属Fraxinus L.多种植物的树皮入药以外,还有以胡桃科胡桃属(Juglan L.植物的树皮入药。因此,亟  相似文献   

13.
丹参中总酚酸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与富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婉莹  果德安 《中草药》2008,39(6):862-86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已上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中,很多以丹参入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统计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功能及特点,对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部分地方标准,筛选出收录的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对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特点、功能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得62味植物皮类中药,主要分布于1界,3门,31科;在科属中,芸香科>豆科>葫芦科;在入药组织中,树皮>根皮>果皮>种皮;在性味中,温>寒>平>凉>热,含苦味>含甘味=含辛味>含酸味;在归经中,肺>肝>脾>心>大肠>肾>胃=膀胱;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清热药。植物皮类中成药485种,以含陈皮的中成药最多,在给药剂型中,以丸剂为主;在药味中,以苦味和甘味居多;在功能中,以扶正剂最多;在注意事项中,以妊娠禁忌最多。结论 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相关性,须注意用药禁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选择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  相似文献   

15.
鸟梅为少常用中药,近年来乌梅需用量大,而造成货源紧张,曾发现用同科植物杏、山杏伪充鸟梅入药,现将鉴别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9,(2)
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本草,对蓍草的名称、基源、产地及功效进行考证。商、周、汉时期所指的蓍草为单基源植物,唐、宋、明时期所指的蓍草为多基源植物,明末以后所指的蓍草为单基源植物,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蓍草也为单基源植物;明末以前的本草中是以其果实入药,名为蓍实;明末以后的本草中开始出现果实与叶分开入药,且功效也不同; 2015版《中国药典》中是以植物地上部分入药,名为蓍草。将古籍文献及历代本草中包含的内容进行比对,阐明其基源植物的变化,梳理蓍草与蓍实之间关系,理清中药蓍草名称、基源植物及药用部位的变化,以期为研究中草药时查阅古籍文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药调剂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但实际工作中常不被重视,以致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现就如何搞好中药调配,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药名、药物与辨认 中药具有品种繁多、来源复杂,产区广泛的特点,由此出现同名异药、同药异名,或名称相近、读音相仿等。据《中药鉴别手册》记载同名异药的中药约计150种。如白头翁,全国大多数地区以毛莨科植物白头翁及其同属植物的根入药,而南方某些地区则以蔷薇科植物委陵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梣属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植株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部分种具有药用价值,其中4种作为中药"秦皮"入药。近年来,国内外广大学者已经从梣属植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多种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作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脏等方面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梣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如何应用有毒药物,现谈几点看法。1.熟悉药物性能: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而以植物类入药最多,少部份药物具有毒性。根据毒性的大小而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和小毒等。剧毒之品,毒性  相似文献   

20.
佛手为常用中药,以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入药,采收后纵切成薄片晒干备用。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因药源较缺乏,价格较贵,近来市场上发现以葫芦科佛手瓜的果实切纵片干燥后冒充佛手入药,其作用完全不同于佛手,从性状较易鉴别真伪,不需再做其他实验,今将其性状鉴别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