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简易智能量表评估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以Hunt-Hess、GCS、手术方式、GOS、年龄、性别和入院时并发症为变量,研究其与SAH患者认知功能间的关系。结果 10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率入院时为37%,出院时60%,出院后2个月38%;出院时认知功能损害率高于入院时(χ2=10.590,P=0.001)和出院后2个月(χ2=9.684,P=0.002);对出院时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Hunt-Hess、GOS和手术方式,对出院后2个月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GOS。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并与一定的影响因素相关;血管内治疗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虽然可以达到临床上的完全康复,但该类患者部分却遗留长期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轻微,临床不易察觉,可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认为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相关性最高。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损害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在恢复良好、无躯体功能障碍的病人中,仍有部分病人由于认知功能障碍不能回归到发病前的工作岗位[1]。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NSH病人的临床 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2d~6d内DSA检查均阴性,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 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行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每例患者共进行4次MMSE评分:入院时(治疗前)、术后近期(术后2周)、中期(术后2个月)、远期(术后1年)。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42例)和介入栓塞组(80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近期、中期和远期的MMSE评分;并对不同时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在术后早期、中期及远期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均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在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均P<0.05);但在术后远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开颅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术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aSAH)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我科aSAH病例22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与慢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2.7%(28/22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Hunt-Hess级别、Fisher级别、前交通动脉瘤、aSAH次数以及脑室内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sher级别、脑室内出血、aSAH次数、前交通动脉瘤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积水为aSAH后一较常见并发症,影响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Fisher级别、脑室内出血、aSAH次数、前交通动脉瘤。对具上述危险因素的aSAH患者应注意跟踪随访,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外溢到脑表面充满脑脊液的腔隙中形成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将其分为创伤性和自发性两类,后者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磁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SAH;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部及脑表面血管破裂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SAH.……  相似文献   

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其中,自发性SAH的预后差,总死亡率为25%,幸存者的致残率也接近50%。自发性SAH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常见,占75%~80%[1]。近年来,虽然动脉瘤性SAH(aneurysmal SAH,a SAH)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总体预后仍不理想,因此,探讨a SAH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性与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和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对同期发现的非动脉瘤性SAH 16例与动脉瘤性SAH 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状况、Hunt and Hess分级以及头颅CT扫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动脉瘤性SAH与非动脉瘤性SAH相比,前者临床症状轻,无局灶性神经体征,16例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12.5%,2/16),93.75%(15/16)患者Hunt and Hess分级为Ⅰ、Ⅱ级,Franz量化为(7.2+3.2)分.结论非动脉瘤性SAH,尤其是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模式,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虽然大多可以达到临床上的“完全康复”,但部分该类患者却遗留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微,临床不易察觉,可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机制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早期脑损伤有关。本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做一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1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40 mL静脉滴注,C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2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80 mL静脉滴注,A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血压及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Glasgow Outcome Scall-Extended、Modified Rankin Scall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A组7例,B组5例、C组5例;17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6个月GOSE评分,A组1/7例,B组3/5例、C组3/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9例患者中硫酸镁治疗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神经功能预后有改善倾向。然而,这些疗效评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安全且血清Mg2+水平较容易维持,硫酸镁有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趋势,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其治疗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并发Takotsubo心肌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并发Takotsubo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入院时(初次检查)血清心肌酶谱[CK(591.93±248.78)IU/L、CK-MB(27.07±7.66)IU/L、NT-pro BNP(8685.36±3963.44)IU/L]水平即升高,2周复查时下降[CK(137.79±29.93)IU/L、CK-MB(14.36±5.58)IU/L、NT-pro BNP(577.14±203.37)IU/L],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90,P=0.000;t=4.897,P=0.000;t=7.778,P=0.000)。入院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QT间期延长,超声心动图呈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36.07±6.15)%,2周复查时升至(56.43±3.18)%(t=13.381,P=0.000),1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可诱发Takotsubo心肌病,患病率约4.58%,患者预后良好。超声心动图对早期筛查至关重要,急性期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血清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a SAH 108例,发病72 h内行夹闭术(72例)或血管内栓塞(36例)。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入院时、术后1、3、5、7 d及出院当天,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中,预后良好68例,预后不良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增高是a SAH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术后3 d血清CRP水平[曲线下面积(AUC)=0.823]与术后1 d(AUC=0.861)相比,对不良预后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术后1 d血清CRP与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Fisher评分和入院时Hunt-Hess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3 d血清CRP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入院时Fisher评分(r=0.28;P0.05)、入院时Hunt-Hess分级(r=0.42;P0.05)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后3 d血清CRP水平升高是a SAH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为不良预后的识别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行长时程亚低温治疗的高分级aSAH患者,其中24例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34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58例高分级aSAH患者长时程亚低温治疗的时程为5~14 d,平均(7.0±4.4)d.治疗期间,37例(63.8%)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0例(86.2%)出现低血压,8例(13.8%)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93.1%)出现胃肠动力障碍,8例(13.8%)出现应激性溃疡;30例(51.7%)出现肺炎,4例(6.9%)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48.3%)出现脑血管痉挛;21例(36.2%)出现寒战;17例(29.3%)出现凝血功能障碍;15例(25.9%)出现应激性高血糖,13例(22.4%)出现低白蛋白血症;6例(10.3%)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10例(17.2%)出现迟发性脑缺血.8例(13.8%)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后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及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 <0.05).4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1.9)个月.其中56.5%(26/46)的患者预后良好,43.5%(20/46)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的患者中,6例死亡,14例中、重度残疾.结论 长时程亚低温疗法能改善高分级aSA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硬膜下血肿(SDH)的临床特点和机理。方法对16例经CT、脑血管造影、手术和11例尸解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合并SDH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意识障碍12例,玻璃体下出血7例,死亡13例。导致SAH合并SDH的原因可能为:(1)动脉瘤破裂,大量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撕破蛛网膜;(2)伴随的脑内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并撕破蛛网膜;(3)发病时突发意识丧失、摔倒,致头部外伤。结论颅内动脉瘤致SAH可合并SDH,其预后不佳,病死率高,CT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合并SDH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TCD观察动脉瘤性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经CT、DSA证实为动脉瘤性SAH患者179例,床旁经颅超声多谱勒(TCD)在术前、术后1~3d、5~7d、9~11d、12~14d记录并分析大脑中动脉(M CA)的血流参数及频谱改变。结果M CA平均血流速度(Vm)于SAH后1~3d开始升高,5~7d、9~11d达到高峰;L I(血管痉挛指数)为3~6时预后良好;>6时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且有脑血管痉挛(CV 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 S的动态变化,可以推断SAH后CV S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行重症监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0例重症aSAH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多模态监测下采用阶梯状集束化方法治疗.存活患者出院30 d后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统计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时间为9-42d,平均(16.9±7.5)d.其中38.1%(61/160)的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25.0% (40/160)出现脑梗死,60.6% (97/160)出现肺感染,31.3%(50/160)出现肝功能异常,58.8%(94/160)出现低蛋白血症,51.9% (83/160)出现贫血,78.1% (125/160)出现电解质紊乱.经分析发现随着Hunt-Hess分级增高,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包括: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和电解质紊乱,均P〈0.05).住院期间死亡10例.存活的1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4例死亡.本组患者整体预后良好率为41.3% (66/160),预后不良率为58.7%(94/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OR =0.117,95% CI:0.054 -0.252,P〈0.001)和电解质紊乱(OR=0.306,95% CI:0.108 -0.867,P=0.02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采用阶梯状集束化方法可改善重症aSA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assess whether the fasting glucose level on admission, day 14 or their variation in patients with aSAH was associated with 1-year mortality.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asting glucose on admission, day 14 and their variation on the 1-year mortality rate after aSAH. Patients with aSAH were enrolled to assess the mortality rate relationship with fasting glucose, medical histor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grades.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risk factors for 1-year mortality.

Results

A total of 239 aSAH patients without history of diabetes were followed up, with the 1-year mortality being 11.7%. Admission glucose level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1-year mortality after being adjusted for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 in Cox regression (HR: 1.524 per mmol/L; 95%CI, 1.250–1.859). Within 14 days, fasting glucose levels of 85 patients had increased. Patients who died also exhibited higher levels of glucose (dead vs. survival: 61.54% vs. 33.66%, p < 0.01). In addition, higher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elevated 1-year mortality (HR: 1.350 per mmol/L; 95%CI, 1.153–1.580).

Conclusions

Glucose levels at admiss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 after aSAH are predictive of an elevated 1-year mortality ra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池及脑池积血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急性脑积水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1 1年5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06例aSA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各个脑池的血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中有112例发生了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6.6%.单因素分析表明Fisher分级、脑室积血、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侧别、再出血、治疗方式6项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置与脑室积血为其独立发生因素.在无脑室积血的患者中,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22.4%,其中脑积水组中的脚间池、右侧侧裂池血量最多,与非脑积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结论 aSAH急性脑积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脉瘤位置与脑室积血是其独立危险因素;aSAH急性脑积水是梗阻性脑积水,脑池的位置及脑池积血的分布在aSAH急性脑积水发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无脑室积血的aSAH患者中,脚间池、右侧侧裂池的积血血量越大,越容易发生急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