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对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6例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与不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患者进行随访,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再次心肌梗死、左心衰竭与猝死等发生率。结果 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者,其再次心肌梗死、左心衰竭与猝死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者(P<0.05-0.005)。结论 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者,其再次心肌梗死、左心衰竭与猝死等发生率高,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与50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探讨其预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 ,已被广大心电和临床工作者认识 ,并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发现 ,并非所有下壁AMI胸前导联ST段均有下移且下移程度亦有很大差别。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3年 8月~ 2 0 0 1年 9月收治 ,根据WHO标准确诊的下壁AMI,同时有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AMI,室内传导阻滞及早期复极综合征者除外 ,共 115例。男 6 9例、女 4 6例 ,年龄35~ 90 (6 6 6 3± 11 0 1)岁。1 2 方法 依有否右室壁、后壁AMI分为 :单纯AMI 2 2例 ,男 11例、女 11例 ;下壁、后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已经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多数研究认为,根据心电图病理性Q波改变所确定的MI范围与尸体解剖所示的确切范围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故有必要探讨反映梗死面积的其他心电图指标。国外研究认为,下壁AMI伴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和35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患者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在发病后4周内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病死率。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1993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73例有Q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的压低分为两组:ST段压低组38(男28,女10)例,年龄40~89岁,其中伴V1~3ST段压低者13例,伴V4~6ST段压低者12例,伴V1-6ST段压低者13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组35(男27,女8)例,年龄42~82岁。2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V1~3导联ST段下降;Ⅱ组(n=12):V4~6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V1~5或V1~6导联ST段下降;Ⅳ组(n=18):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8%、75%、74%和28%,其前降支狭窄程度≥90%者Ⅱ组、Ⅲ组分别占22%、58%;Ⅰ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8%;Ⅳ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为28%,但其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前壁(V1~5导联)或广泛前壁(V1~6导联)及前侧壁(V4~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合并前降支病变,前者ST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降支严重狭窄病变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则可能更多与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关。而V1~3导联ST段下降则考虑是一种对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及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以及ST段压低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ST段抬高组(16例)和非ST段压低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适合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型术并检测B型钠尿肽(BNP).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尤其是圆锥支闭塞(P<0.01),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与下壁右室心梗相比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抬高表明为右冠状动脉近段或开口闭塞且多伴右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7岁。患高血压病20年,冠心病5年。因心前区不适于2005年11月17日来我院就诊。查心电图(图略)示:心房颤动。2005年11月21日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又查心电图(图1A)示:STⅡ,Ⅲ,aVF抬高0.6~0.8mV,与QRS波融合成单向曲线。STI,aVL、V1-V6压低0.2~0.6mV。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Af),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胸前及侧壁导联ST段明显压低。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持续性胸痛1 h入院。急诊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I、aVL、V2~V6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0.20mV,aVR导联ST抬高0.05 mV,Ⅱ、Ⅲ、aVF导联ST段呈上斜型压低,其后T波高尖对称。急查胸痛五项正常。首诊心电图后1 h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中段闭塞,右冠状动脉细小。  相似文献   

11.
富路  张师义  屈昌芝 《心脏杂志》2009,21(4):547-549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AIMI患者91例。按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将患者分为4组:胸前导联ST段无压低组(n=27);胸前导联仅V1~4 ST段压低组(n=26);胸前导联仅V5~6 ST段压低组(n=12);广泛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n=26)。结果 AIMI伴有胸前导联V1~4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负相关,ORⅢ=0.38,无统计学意义;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ORⅣ=5.25,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差异显著(P<0.05);该组前降支病变率高(73.1%),但与其他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提示多支病变,且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前壁ST段下移的意义。方法 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心电图及入院后3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酶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41例(68%),多支病变39例,单支病变2例,胸导联ST段无下移者19例,多支病变4例,单支病变15例(P<0.01),而且前者有较高的CK峰值(P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aVR导联ST段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下壁AMI患者分为aVR导联ST段压低者(A组)和aVR导联ST段不压低者(B组),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低血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A组合并右室、后壁及CK—MB活性均大于B组者(P〈0.01及P〈0.05),并发症及死亡率亦高于B组。结论下壁AMI时aVR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介入心脏技术的不断进展,对以ST-T改变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报告1例无明显ORS变化的AMI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与常规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①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显著多于伴胸导联ST段改变(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显著多于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P<0.01),而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导联ST段改变无明显区别(P>0.05)。②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表明心肌梗死广泛,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6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胸前导联ST段下移的情况,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穆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T段下移者(分别为85.3%和27.3%,P<0.O1),死亡率也明显较无ST段下侈者为高(分别为10.2%和4.5%,P<0.01),提示胸前导联ST段下移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5 岁,剑突下疼痛22 h 入院.描记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4次/分,QRS 时限正常,Ⅱ 、aVF 导联ST 段在J 点处呈上斜型压低,T 波直立高耸;Ⅲ 导联QRS 呈qR 型,ST 段轻度上抬,T 波正负双向.下壁导联酷似de Winter ST-T 改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 V7~ V9导联异常对判定后壁心肌梗死 (PAMI)有重要意义。但是 PAMI难于在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上反映出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本文探讨 V1~ 4导联心电图改变对PAMI及右室心肌梗死 (ARVI)的诊断。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组 :选择 1995 - 0 3~2 0 0 0 - 0 6住我院 ccu的首发 AIMI患者 6 8(男 49,女 19)例 ,年龄 30~ 7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标准。排除左、右心室肥大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A型预激 ;右位心、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照组 :临床除外心肺疾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题  目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患者溶栓与直接PTCA的比较———随机研究的即刻及长期疗效作  者 RibichiniF ,SteffeninoG ,DellavalleA ,etal.  资料来源 JAmCollCardiol,1998,32 :16 87~ 16 94研究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目的 比较直接PTCA与rt PA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设计 单中心随机试验。病例选择 发病后 6h内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110例 ,至少 2个下壁导联ST段抬高伴至少 3个胸前导联ST段压低。随  访  1年。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本文将我院 1990~ 2 0 0 1年间 5 0例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加以分析。1 资料与方法为本院心血管住院者 ,临床资料、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3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5 0例患者中 ,男性 3 3例 ,女性 17例。年龄 48~ 82 (平均 61 3 )岁。从心肌梗死入院后即做心电监护并记录标准 12导联 ,每隔 2~ 4h重复记录1次 ,病情稳定后隔 1~ 2d记录 1次 ,即刻及 48h内心电图上有V1~V6 导联中 2个或 2个以上导联ST段压低 0 5mm以上为观察指标 ,达标者 3 0例占 6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