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寒冬来临,众多中老年人开始进补。有关专家提醒大家,中老年人冬季进补,要遵循“虚者补之”的原则。“虚则补之”,这是运用补药的最根本原则,若是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即无虚则不用补。倘若一见补药,以为对人体皆有好处,贸然进补,很容易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2.
郭勇 《家庭医学》2006,(16):50-51
随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而几乎所有的肿瘤病人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外都在配以食补。食补就是指通过进食各种食品来增强体质.以达到抵抗疾病发生、发展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无毒副作用.因而被广大肿瘤患者所接受。但是很多患者由于对自身的体质以及进补食品的性状缺乏了解,认为“病了就是虚了.虚了就要补.补得越多就越好”.往往盲目进补.结果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有可能因为进补不当而使体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进展.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进补方法已不适合现代人的体质特点。传统的进补起源于宫廷,多是滋腻辛温之品,针对体弱纯虚之体,药虽名贵.但“能补虚者.皆能留邪”,现在多数人是体不虚而内有毒邪,服用后无异于“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5.
用中药进补已逐渐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药的普及,很多补虚的中药也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不过,面对琳琅满目的补虚中药,要怎么选择呢?中药进补并非要选药效越强的,进补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辨别具体的虚证类型,对症进补。其次要根据"虚"的不同程度,选择此类进补中药的品种。对于身体不是太虚弱的人,其实只需要在日常中适当食用普通的对症药膳即可。  相似文献   

6.
张士鑫 《长寿》2004,(11):7-7
中医诊疗的一大法则便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此,只要有虚证反应的时候,不管春夏秋冬都能进补,什么时候虚就什么时候补,哪里虚就补哪里,因为小虚不补便会酿成疾病。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药物与人》2013,(12):74-74
冬季忌凡虚必补虚有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之别.不能凡虚必补。如果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再者.根据中医的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冬季用药膳者若有外邪存在.则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进补。另外.在消化道疾病发作期,一般不宜进补.如果直接进补则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刘静 《长寿》2011,(4):34
春季要不要进补?对健康人而言,一般无需进补。但因为春天是个容易诱发慢性病的时节,一些素有旧疾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情复发或加重后,体质较虚,可以通过适当进补,提高身体免疫力,使身体得到康复。必须注意的是,春季进补以平补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平时或患病后体质虚弱者,常想通过进补(食补与药补)的方式以恢复体力、增强体质。然而,不少人在进补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个别人还出现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凡遇此种情况,患者就应在医生协助下认真检查一下进补的全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进补功效差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进补功效。进补注意辨证施补: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不可盲目进补。中医认为,人体之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  相似文献   

11.
高峰 《益寿宝典》2012,(7):25-26
滋补,能补虚疗疾,抗衰防老,延年益寿,是祖国医学养生的方法之一,今天已被看作是“向健康投资”的重要手段。但是,补药毕竟不是一般的食物,如果进补不当,反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进补时必须知晓以下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夏秋季节,人体大量出汗,耗费了体力和能量,损伤了阳气,冬令进补是非常必要的。但很多人只是为了进补而进补,进补的盲目性大,进补效果怎样?却很少有人了解。进补除了要根椐自己的身体素质、亏虚情况,选择合适的补品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  相似文献   

13.
夏季进补的必要性:夏季气候炎热,出汗较多,这会大量消耗人体内部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天气炎热会影响人体脾胃功能,减少胃液分泌,加上睡眠不足、进而影响食欲,造成了食入减少而消耗增多的现象,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不少人在夏季表现为气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虚则补之”原则,夏天也应注意进补。 夏季进补清补为主:夏季进补应以养阴清热、清淡爽口为原则,故应施以清凉补品,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消淡补品,有助  相似文献   

14.
正冬季进补,很多人都想到中药,各种人参、灵芝鹿茸等,认为名贵的就是好的。但其实,中药作为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选择时也是需要掌握一些原则的。不盲目进补中药补益调养,多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中药。切不可认为补药有益无害,贸然进补,这可能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进补应辨明虚  相似文献   

15.
王子扬 《自我保健》2014,(11):22-25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盈亏也具有大自然一样的规律,收藏富足,才能生发有时。冬季气候寒冷,在此时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藏”在体内,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滋补、预防和治疗综合作用的膏方,作为冬令进补的佳品,越来越受国人的喜爱和推崇。膏方进补久盛不衰的原因,除了便于保存、服用方便等优点之外,主要是膏方本身所具有的补益作用:补虚和疗疾。  相似文献   

16.
王子雷 《药物与人》2007,20(10):42-43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专家提醒: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田露 《食品与健康》2009,(10):20-20
秋季,是热冷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日生。此时。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在抑制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深秋进补对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作用。而生长在高原上的冬虫夏草一直被认为是秋冬进补佳品。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北京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冯锦波 《健康天地》2009,(11):64-67
<正>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先调脾胃后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  相似文献   

20.
<正>"冬令进补,来年打虎"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然而从逻辑上分析,首先是要有"虚"才能进补,"虚"来自哪里?首先要明确,"虚"可以发生在任何季节,有先天禀赋造成的,有后天失养造成的,也有因病造成的,表现为面色无华、精神疲惫、气短音低、自汗盗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无力,等。其次要明确,各个季节"虚"的发生情况呈不均匀分布,表现形式上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