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本是对国产a-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和进口NBC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s)后病理学对比研究。方法:32例脑AVMs用国产IBCA、NBCA和进口NBCA经过1~3次栓塞后,最短10h,最长193d行脑AVMs切除,所有标本经HE及弹力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①管腔内有胶样物质;②血管壁及周围脑组织急性期以多核白细胞浸润为主.伴血管壁变性、坏死,中晚期以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中晚期营腔内大量异物巨细胞反应);③血管壁纤维化、钙化;④未发现栓塞剂移至管腔外或脑实质内的现象,被栓塞的血管腔内未见血管重生及再通现象。国产NBCA与进口NBCA病理变化相似。结论:①IBCA和NBCA可做永久性栓塞剂;②国产IBCA、NBCA可代替进口同类产品;③IBCA和NBCA的病理变化相似;④未发现有致畸致癌作用.无AVM复发。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IBCA栓塞后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9例脑动静脉畸形经 IBCA 栓塞后手术切除的病理观察结果。发现 IBCA 栓塞后血管及周围脑组织无明显炎症,栓塞剂完全置于血管腔内,无吸收现象。这明显不同于国外观察结果,究其原因,可能为我院合成的 IBCA 纯度高于国外产品。同时说明,栓塞剂完全弥散到畸形血管团内,可有效地治疗 AVM,而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国产NBCA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优越性,微导管及DSA改进后适应症的变化及栓塞治疗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微导管插至病变处,用国产NBCA胶对24例脑动静脉畸形实施栓塞治疗,男15例、女9例,年龄5 ̄48岁。结果 3次栓塞1例,2次栓塞2例,其余栓塞一次,100%栓塞7例,80 ̄90%栓塞10例,50%栓塞4例,30%栓塞3例。结论 国产NBCA胶栓塞治疗脑动静畸形安全,效  相似文献   

4.
应用国产NBCA经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告应用国产栓塞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醋(NBCA)经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结果表明,3例畸形血管团完全被栓塞,2例分别栓塞95%和60%。文中比较了NBCA和IBCA的药物特点,并讨论了栓塞导管的置入技术,栓塞剂的配制以及栓塞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丁氰酯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两种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udragit)和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的栓塞效果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采用eudragit混合液和NBCA栓塞 2 4只家兔右侧颈外动脉分支血管 ,观察栓塞术后家兔全身一般状态、血管造影影像学变化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Eudragit混合液栓塞动物血管时易通过微导管 ,不产生堵塞、粘连微导管现象 ,可诱发血栓形成 ,能产生有效的血管栓塞作用 ,无毒、副作用 ,无血管再通现象。栓塞后急性期无炎症反应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生轻、中度管腔内和血管周围的炎症反应。Eudragit和NBCA的对比研究可见NBCA栓塞的血管异物反应明显 ,血管内膜广泛受损 ,管壁坏死严重 ,这可能表明NBCA的毒性重于eudragit。结论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混合液作为一种非粘性液体栓塞材料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 37例,栓塞剂为NBCA或(和)ONYX,栓塞后11例行γ-刀治疗。结果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6例,消失90%以上11例,70%~90%17例,70%以下3例。栓塞后2例发生灌注压突破出现脑肿胀,另2例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的方法是安全的,可治愈部分脑 AVM;对于大型、重要功能区的脑AVM,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畸形IBCA栓塞后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栓塞程度和栓塞后复发仍为AVM血管内治疗的热点,它关系到AVM栓塞疗效的评估.回顾分析我科在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经血管内治疗40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就其疗效及相关因素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92年12月至1993年8月,我们采用国产微弹簧圈与其它栓塞材料联合使用,栓塞治疗脑动静畸形56例,56例中有7例完全闭塞;栓塞范围占70%-95%者34例,栓塞范围50%-70%者12例,有3例栓塞范围30%-50%,占本组病例的5%。这种微弹簧围的优点是:(1)在荧屏上清晰可见,避免了线段栓塞的盲目性;(2)表面粗糙,易诱发血栓形成;(3)比重大,易停留在AVM畸形病灶内,不易被血流冲走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栓塞后手术切除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栓塞后手术切除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江涛刘相轸戴钦舜陈会荣黄正松1993年5月至1996年9月我们对5例经血管内栓塞后的巨大脑血管畸形手术全切,5例均经术后造影证实全切,手术无死亡。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出血情况、病变大...  相似文献   

11.
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分析。方法: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伽玛刀(γ-刀)治疗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66例,优良率81.9%,病残率15.1%,手术死亡率3%。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其中栓塞100%4例,栓塞70%~95%12例,栓塞50%~70%5例,栓塞50%以下4例。3例行γ—刀治疗,3例保守治疗。有7例于手术后、4例于栓塞后行放射治疗。结论:作者认为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不同部位、类型的脑动静脉畸形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注入丝线段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简称脑AVM)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入6F导管,导入Magic微导管,再通过微导管注入零号丝线段栓塞AVM血管团,直至血管团全部或大部分闭塞。结果全组72例病人,血管团消失90%以上30例,其中100%5例;80%~90"例;60%~80例;60%以下5例,平均栓塞率85%,随访1~10年,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7例,余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结论应用微导管注入丝线段治疗脑AVM,具有安全、少创、经济、痛苦少等优点,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对63例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应用介入神经放射技术,将微导管送至病灶。分别以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线段、球囊、微弹簧圈,对病灶进行栓塞治疗。结果:41例脑血管畸形完全栓塞8例,部分栓塞后手术切除4例,余均为大部分栓塞。1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全部治愈,其中11例既闭塞瘘口又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4例动脉瘤中3例以微弹簧圈及可脱性球囊闭塞,1例微弹簧圈部分闭塞了瘤腔,因颈动脉痉挛而终止继续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脑血管畸形少部分可获得治愈。大部分未完全栓塞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并给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脱性球囊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愈率高,可作为首选治疗。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以弹簧圈栓塞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67例γ刀术后2年以上的AVM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该组AVM病例的闭塞率为74.6%,出血率为3.0%。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于γ刀术后消失或改善。结论:γ刀是治疗脑AVM安全、有效、低创的新手段,其治疗效果与AVM的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B超监测结合彩色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深部低级别动静脉畸形(AV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术中B超定位、彩色血管显像技术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的11例低级别AVM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1例患者通过应用术中B超实时监测结合彩色血管成像技术,成功完成了AVM切除手术,术后复查CTA无残留。2例意识障碍患者1例术后出现继发性癫疒间,1例为淡漠,记忆下降;3例偏瘫患者,2例术后对侧肢体肌力完全恢复,1例恢复至Ⅲ级;1例合并失语者术后失语恢复;其余头痛为首发症状者症状消失。全部病例无手术相关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本组无死亡。结论采用术中B超实时监测和彩色血管显像技术结合能准确定位,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术中能对AVM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进行辨别,并对切除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与癫发作的关系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95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比较不同AVM大小、位置及供血动脉支数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观察血管内注射NBCA或ONYX胶进行AVM栓塞的临床疗效。结果脑AVM3~6cm、>6cm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52.5%、57.1%)明显高于<3cm的患者(0)(均P<0.01);AVM位于大脑皮质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显著高于位于基底节、后颅窝的患者(均P<0.01);不同供血动脉支数患者的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本组43例有癫疒间发作患者,AVM栓塞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改善,总有效率72.1%。结论脑AVM的大小及位置与癫疒间有密切关系,供血动脉的支数与癫疒间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治疗AVM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了1979年至1995年治疗的11例非Galen静脉的脑动静脉瘘(AVF),对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探讨.1例以球囊栓塞失败后行手术夹闭供血动脉;8例以IBCA/NBCA栓塞治疗,其中1例经3次栓塞缩小静脉球后手术切除残留的动静脉畸形(AVM);2例以弹簧圈栓塞瘘口.结果:动静脉瘘100%闭塞8例,恢复良好.8例中的6例脑血管造影复查,未见复发;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对治疗原则,血管内栓塞进行了讨论,认为栓塞材料首选弹簧圈.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case of a symptomatic venous aneurysm that developed in the drainage network of a deep‐seated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ic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The venous aneurysm was treated selectively with platinum coils using a venous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21例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2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F鞘,6F导引导管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Ultraflow、Marathon或Rebar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血管团内,采用“注胶-返流-停止-再注胶”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结果栓塞前后脑动静脉畸形闭塞30%~50%7例,50%~80%8例,80%以上6例。10例患者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其中2例一年以后复查DSA显示AVM完全闭塞。结论Onyx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效果,但应正确采用栓塞技术和注意预防并发症,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Onyx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应用Onyx对10例DSA确诊的颅内AVM进行栓塞治疗。AVM的直径在3~8cm,其中直径大于6cm的大型AVM6例。选用Ultraflow或Marathon微导管。每支供血动脉的注胶时间10~45min。结果栓塞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畸形血管团闭塞30%~50%1例,50%~80%2例,80%~90%4例,90%以上3例。术毕1例患者将微导管留置体内。全部病例随访2~12月无再出血。结论应用Onyx栓塞AVM可以较长时间的注胶,娴熟掌握注胶技巧和控制返流能够提高AVM的栓塞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