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某区近几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或卫生部相关标准,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是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57.30%)和水样(45.50%)。50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检出致病菌的共141份,检出率为28.10%。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9.60%和6.40%。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奇异变形杆菌(29%)和副溶血性弧菌(26%);水样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27%)和蜡样芽孢杆菌(18.00%);公用具、手涂抹棉拭子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20.00%)和奇异变形杆菌(10.00%);食品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15.00%)。结论该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今后可重点监测、预防上述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样时要抽采病人和有针对性的样品,以防误检或漏检。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待开发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2005—2008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白云区2005—2008年发生的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白云区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9起,其中6—10月共发生37起,占总起数的94.87%;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采集样本915份,检出病原菌328份,总检出率为35.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7.60%,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9.62%,沙门菌检出率为6.3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30%。检出病原菌的样本主要为病人肛拭子(呕吐物),检出率为60.87%(252/414);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主要是集体食堂,共22起,占总起数的56.4%。结论应加强对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和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1998-2003年广州市发生的10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种类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食品污染的关键环节,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及WS/T9-1996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10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样本数总计14848份,食物中毒病原菌检出数为5451份,总检出率为36.71%;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数为2303,检出率为15.51%,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变形杆菌检出数为1429份,检出率为9.62%;沙门菌,检出数为1138,检出率为7.66%,排在第三位。结论: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以副溶血弧菌为主,其次是变形杆菌,第三位检出沙门菌的菌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4.
温群文  陈辉  黄锐敏  俞慕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21-1823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某区2003—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a共23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依次以副溶血性弧菌(23.0%)、金黄色葡萄球菌(16.5%)、变形杆菌(7.8%)、蜡样芽胞杆菌(3.0%)、沙门菌(1.3%)为主要致病菌;发生率最高在第3季度(40.4%)。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高实验室的快速检测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桂林市2004~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起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3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各类样品562份,检出病原菌126株,总检出率为22.4%。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8.2%,蜡样芽孢杆菌为5.5%,变形杆菌为4.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6%,副溶血弧菌为1.1%。各类样品中以病人呕吐物和肛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6%和51.4%;其次是剩余食品,检出率为45.5%。8~10月为高峰。结论2004~2006年桂林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是EPEC)为主,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以12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或肛拭子以及食物中毒现场的残留食物和餐具涂抹物作为样本,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对病原菌构成比例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其所占比例高达42.97%、36.72%。12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69起检出病原菌,检出病原菌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分布于夏秋两季,其所占比例为50.72%、40.58%。送检样本中,共356份样本检出病原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所占比例最高,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其余病原菌分别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芽孢杆菌;各类样本的病原菌检出率从高至低分别为肛拭子或呕吐物、残留食物、餐具涂抹物。结论基层疾控中心应加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尤其是在夏秋两季,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监督,并加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及时采集样本和检验,以有效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奉贤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方法对奉贤区2004-2006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奉贤区共发生食物中毒21起,采集标本665份,检出病原菌182株,检出率为27.37%。结论奉贤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7、8月份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桐庐县近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引起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各类样品246份,检出病原菌100株,总检出率40.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1.1%,金黄色葡萄球菌9.76%,蜡样芽胞杆菌7.32%,溶藻性弧菌1.63%,变形杆菌0.81%。各类样品中以患者和厨工肛拭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9.4%和50.0%,其次是食物,检出率为39.4%。5~10月最多,5月和7月为高峰,2个月发生15起,占65.2%。结论:我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韶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点,为研究与制订食源性疾病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韶关市2003-2005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5年韶关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18起,共采集标本135份,检出病原菌20株,检出率为14.81%.结论 韶关市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春秋两季为多发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和规律,为更好地开展食物中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区2000~2004年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花都区2000~2004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40起,中毒人数374人,死亡人数1人,病死率为0.27%。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共25起,占6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责任单位以餐饮业发生的起数最多,为14起,109人中毒,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35%、29%;集体食堂引起食物中毒的人数最多,为12起,220人中毒,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30%、58%。结论广州市花都区的食物中毒主要为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加强监督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