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血脂异常现状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脂异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其中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而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经过 4 0余年的临床研究 ,尤其从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 (4S) [1] 于 1994年发表后 ,相继报道了以不同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胆固醇有效地用于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的几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临床研究证实 ,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等措施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 ,可明显地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 ,临床血脂学的研究在国内也引起高度重视 ,卫生部已将有关的临床血脂…  相似文献   

2.
1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展状况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和吸烟。在20世纪50-60年代,包括70 年代,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很少,因此卒中的发生率远高于心肌梗死。在20世纪80年代初公布的STONE研究中,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生率之比为8: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健康体检的14160名油田离退休职工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呈负相关,提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通过减少摄入和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胆固醇水平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临床应依据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及有无心血管独立危险因素,选用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的药物,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维持其长期治疗。依折麦布作为一种口服、强效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单独应用或与其它降脂药物联用,均可明显降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5.
提起防病益寿,人们往往偏重于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殊不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肝功能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芝加哥生命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当血液中胆固醇和白蛋白水平降低后,老年人的寿命终点就要来临了,而人体内的胆固醇和白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制造的。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不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均显示,有效的词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近些年来对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较  相似文献   

7.
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淀粉样变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观察以中药红曲为主要原料的脂必妥胶囊对动脉硬化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克 《肝博士》2011,(5):29-29
人们对如何能长寿的认识,往往偏重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熟不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肝功能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专家指出,当血液中胆固醇和白蛋白水平降低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心内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同一时间范围内选择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作为参照组,抽取两组人员的血液样本并对其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人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除总胆固醇水平外其他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就是同型半胱氨酸,所以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就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业已证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众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调脂药物是临床常用、效果最肯定的调脂药,也是目前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脂必妥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观察40例血脂变化及疗效分析.结果 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淀粉样变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重视无症状型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及无创性大动脉血管壁的B超检查,提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有启示的参考依据.方法 从40岁以上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196例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的亚健康人群,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发现颈动脉IMT≥0.9 mm,提示有大动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者24例(检出组),对有无颈动脉IMT增厚的两组人群进一步研究,得出对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有临床意义的指标.结果 检出组与对照组的尿常规异常率分别为50.0%和25.6%;胆固醇异常率分别为29.2%和10.5%;年龄分别为(49.92±3.18)岁和(48.41±4.40)岁,两组的尿常规异常率、胆固醇异常率及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症状型心脑血管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无明确诊断的尿常规检查异常者、无临床症状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9岁以上亚健康人群,建议做颈动脉IMT检查,对颈动脉IMT增厚者,给予健康指导、预防用药、定期复查,可以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 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每12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和吸烟.在20世纪50~60年代,包括7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很少,因此中风的发生率远高于心肌梗死(MI).在80年代初公布的STONE研究中,中风与MI发生率之比为8:1.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是指体内血脂代谢异常,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等血脂成分高于正常。成人空腹12-14h血清胆固醇超过5.80mmol/L,甘油三脂超过1.80mmol/L,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6mmol/L,称为高脂血症。大量研究材料显示,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由此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而致死人数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一位。近几年来调查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健康人群血脂水平较前上升。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MS可加快冠心病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胰岛素抵抗、肥胖以及糖代谢、血脂、血压异常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密度脂蛋白(HDL)可逆向转运胆固醇,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能,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血浆高水平HDL可有效降低MS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对控制MS以及相关代谢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12-115+119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银屑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控制情况,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自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原解放军98医院)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银屑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心脑血管预防控制措施治疗方案。结果 A组心率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0.00%)显著高于B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原发病情中度。同组间相比,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原发病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降为轻度,A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银屑病患者采取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调节患者身体相关功能指标,且不影响原发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数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获益,但近年来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现根据目前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及循证医学证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5年内首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社区内未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3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均来自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中明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管的糖尿病专案患者,且都有完整的糖尿病相关随访资料。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例数,同时比较研究对象队列中患心脑血管疾病与未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变量如年龄、血压等,并对变量进行弗明翰评分。结果: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共发生38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密度为11. 76%。模型主要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总胆固醇、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率均明显高于未患心脑血管疾病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低于未患心脑血管疾病者。结论:研究建立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预测模型可以为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同时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成人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对象的选取时间均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2组均进行血脂检验,对比2组患者的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项指标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 A-1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血脂检验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可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贾圣英  黄全跃 《医学综述》2009,15(17):2661-2663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参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他汀类药物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效应已不局限于调脂作用。近年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有效调节脂代谢的同时,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等途径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后者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