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突然、病程凶险、死亡率高的严重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因最常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 ,还常见于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等诸多因素。我院自 1995年 1月~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15 2例 ,死亡 4 6例 ,死亡率 30 3% 。现报告有完整死亡病例记录 30例 ,并从临床护理角度分析死亡原因及探讨护理预防要点 ,以供参考。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31岁~ 78岁 ,平均 5 6 3岁。全部病例均突然发病 ,多有过度用力、情绪激动等…  相似文献   

2.
2008年6—12月我科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22例,护理效果较好,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桂琼 《内科》2012,7(1):89-9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占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12%~20%,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现就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SAH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SAH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内科较常见的危重症。对其细致认真的观察及积极得当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将起到积极有效的帮助。我科1999~2004年共收治SAH患者63例,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急且比较严重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的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严重程度,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者昏迷,少数患者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头晕、眩晕,颈、背或下肢疼痛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过早活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诊疾病之一。此病发病突然,病情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骤变化,死亡率高。急性期SAH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脑  相似文献   

7.
武玉玲  冯晶军  李英 《山东医药》2003,43(27):24-24
2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0例中 ,男 48例 ,女 32例 ;年龄 16~ 6 8岁。并发再出血 8例 ,并发脑血管痉挛 5 0例。经给予 2 0 %甘露醇、补液及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治疗 ,治愈 6 0例 (75 %) ,好转 12例 (15 %) ,植物生存 2例 (2 .5 %) ,自动出院 3例(3.75 %) ,死亡 3例 (3.75 %)。观察与护理 :1急性期严密观察 ,注意病情变化。若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 ,应考虑颅内继续出血 ;如果持续昏迷并进行性加深 ,同时伴有呼吸节律改变、高热等 ,则提示脑干受损 ,应及…  相似文献   

8.
方兰香 《内科》2009,4(6):1006-100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对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凤英 《山东医药》2004,44(32):74-75
自2002年以来,我们共收治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女,56岁,2003年12月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经治疗4周病情稳定,拟近日出院。病人情绪好,未遵护嘱,活动量增加,于入厕蹲位起立时,突然晕倒,即刻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经颅脑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再出血。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总称.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2.
何翠玲 《内科》2008,3(4):645-64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危重病之一,发病急骤,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腰穿脑脊液血性,病人往往容易并发脑血管痉挛,颅内再次出血,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严重者很快危及生命。我科2004—2007年共收治60岁以上SAH病人6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月~2004年5月,我们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腰穿和 CT 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叙述了腰穿的危险性、创伤性穿刺的鉴别、CT 扫描的重要性、血管造影阴性的 SAH 及再出血的诊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30例SAH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30例SAH患者经过舒适护理,均能有效控制病情,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情绪、血压稳定,无一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孟祥靖  郭建  李相坤 《山东医药》2010,50(2):108-10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80%-85%为脑动脉瘤破裂(aSAH)所致,aSAH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下称SAH)急性期的病死率约占SAH住院病人的20~30%。近年来我院收治SAH病人50例,其中10例死亡,现将其死因分析如下。1.因过早活动致再出血4例。病人男,40岁。2个月前曾因SAH在我院治愈出院。本次因过度劳累后剧烈头痛、呕吐1天入院。查体:神志清,脑膜刺激征阳性,无颅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一般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小时内的一般治疗:(1)开放气道,改善呼吸、循环;(2)既往血压正常的患者,SAH后血压升高,控制血压使接近正常水平;(3)若有癫痫,抗癫痫治疗包括足量的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4)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和镇静剂;(5)对于动脉瘤性SAH,应进行急诊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监测,早期手术。2抗血管痉挛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在SAH后,颅底大血管迟发性收缩,常在血管造影或脑血流上表现为受累血管远端区域的灌注减少。造影上血管痉挛有典型的短暂过程-出血后3~5d开始,5~14d狭窄达最大限度,2~4周后逐渐恢复。约半数病例血管痉挛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因起病急、致残率高多年来一直是神经科的重点研究课题。传统内科治疗多以应用脱水剂及钙离子拮挤剂为主。自 1998年以来我院在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36例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2 6~ 71岁 ,平均 46岁。所有患者均经颅脑 CT、腰穿确诊。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2 8例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 8例。均于 12小时内行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引流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基础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控…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和护理有关。现将我院近3年所遇到的68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24~71岁,平均47.5岁;住院时间2小时~76天;昏迷患者16例,死亡8例,其中死于脑疝6例,再出血2例。1.2 方法1.2.1 病情观察:应着重观察有无颅内高压和脑疝的先兆,如有先兆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我们的体会是除了常规护理的病情观察外,对患者瞳孔变化的观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若瞳孔极度缩小,或形态多变、忽大忽小、不等大,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则提示病情危重,颅内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