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3岁,体质量指数19.4,于2004年10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DDD)置入术.术后未定期复检.2009年6月10日,患者因活动时出现晕厥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心率慢(40次/分左右)而再次到本科就诊.入院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起搏器工作正常.但活动时再次感头昏,无黑朦和晕厥,心电图如图2,起搏器仅有电信号,不能正常带动心房和心室,患者为室性逸搏心律,频率28次/分,伴有心房反复搏动,心室率为56次/分左右.  相似文献   

2.
DDD型起搏器是一种模拟正常心脏的生理性双控按需起搏器.不仅保持房室同步.而且可随心房或心室频率的变化而自动安排起搏类型。故又称万能起搏器。我们于1998年1月对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病人实施DDD起搏.随访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反复头晕、胸闷、心悸入院。血压18/12Kpa.皿糖正常。心电图示:心房、心室李54次/分、部分T波改变.无杂音.监护期间平均心率50次/分,夜间及安静时心房心室率均为39次/分.运动后心房心室率均为98次/分.偶发房性早博.持续性ST-T改变。阿托品试验阳性,先行右股静…  相似文献   

3.
<正> 起搏器工作方式的新编码过去一直沿用ICHD 起搏器编码。近要来Brownlee 等人建议使用一种新式的起搏器工作方式字母编码法以表述单腔和双腔起搏方式。该编码表面上看起来采用一分数形式,横线以上为心房的活动(atrial activity),横线以下为心室的活动(ventricular activity)。所用字母的含义是:O=该心腔(心房或心室)内无起搏活动,P=起搏(pacing),S=感知(sense),A=心房(atrum),V=心室(Ventrcle),I=抑制(Inhibition),I_A=因感知到心房的兴奋而抑制(起搏或脉冲发放),T=触发(Triggtr),T_A=因感知心房兴奋而触发(起搏和刺激)。Tv=因感知心室兴奋而触发(起搏和刺激)。例如一台编号为PSI_AI_v/PST_AI_v 的起搏器,表示该起搏器的功能是①起搏并感知双腔;③任一腔的兴奋被感知后均可抑制对心房的起搏;③感知心室的兴奋而抑制对心室的起搏;④当一个心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年,加重3周"入院。心悸发作诱因不定,每天均有发作,每次持续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无黑朦、晕厥,无胸痛不能缓解。心悸发作时,多次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或房扑律,心室率大于160次/min。胸片未见心房电极漂移离右心耳原植入位置。既往病史:有硬皮病史15年,平时长期口服"强的松、积雪苷"等药物;2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房扑"行DDD起搏器植入术,术后1年内随访心房、心室起搏及感知功能均正常,目前起病约术后2年,心电图及起搏器测试显示心房带动功能不良。在院期间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及其他改善心脏重构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9岁,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老年性痴呆症.2年前反复发作晕厥,动态心电图为阵发性房颤、房扑、交界性逸搏交替出现,安置了WVI起搏器.此次入院前三天,患者在剧烈的上臂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悸,到当地医院就诊时,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纤颤,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第二天心率减慢至45次/min,转入我院.入院检查血压110/70mmHg,无心包摩擦音,心电图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为50次/min,起搏脉冲信号规律发放(70次/min)与逸搏心律无关,提示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例1(父):67岁,工人。53岁时出现头晕、眼花、乏力、胸闷、心率40~50次/分。近1年心率有时达30次/分,已反复晕厥9次。查体:BP13.3/10.7kPa。无紫绀,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45次/分,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缓、窦停,停搏时间3.86~6.8秒,结性逸搏心律;偶发频繁房早,多数未下传心室,一过性房扑呈2~4:1下传心室。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血液生化检查等均正常。阿托品及异丙肾上腺素不能提升心室率,仍有晕厥发作。诊断为病窦综合征,慢快型。1986年10月,经左颈外静脉途径安置按需型心脏起搏器(华伟YCP—Ⅰ),心室起搏心率70次/分,术后曾反复发生房扑2~4:1下传心室,1周后为稳定心室起搏心律,临床症状缓解。1989年3月因电源耗竭,又经右颈外静脉途径置入心  相似文献   

7.
心脏起搏器是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为主要目的,但在起搏器的设计及工作逻辑中,尚包含以下诊断功能。一、起搏器的按需功能基于它能判断是否有心电信号(一般等同于心脏搏动).心室(或心房)起搏器:由心室(或心房)电极感知QRS波(或P波),判断为有心室(心房)搏动,作出抑制(VVI或AAI型)或触发(VVT或  相似文献   

8.
例 1.男 ,86岁。反复晕厥发作 2年半入院。 2年半前因晕厥以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逸搏心律 ,在我院行VVI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术前Q -T间期 :0 72s,术后Q -T间期 0 6 8s;起搏心室率 70次 /min。术后 1年又因反复晕厥入院。心电图示 :人工心室起搏心律 ,Q -T间期延长 (0 74s)。入院后第 5天又突然晕厥 ,心电监护提示尖端扭转性室速。急查血钾 :3 5 2mmol/L。经心外拳击及按压转复为心室起搏心律 ,此后反复短阵发作及自动终止。当值医师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维持。 4h后患者晕厥再次持续发作 ,经用心外按压 ,异丙肾…  相似文献   

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是由于窦房结伴/或不伴心房的病变而产生心律失常并引起全身、神经及心脏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本文报告四例并结合文献作一阐述。例1,男,23岁,以晕厥伴经常头昏、胸闷三月余于1979年9月住院,体检心界不扩大,心率40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胸片:心肺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为36~42次/分),先后经用阿托品及异丙基肾上腺素激发窦房结功能试验都未能使心率超过70次/分,诊断为SSS,这是一种以窦房结病变为主的心肌病。给予激素、大量维生素C及中药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心率提高到50次/分左右。  相似文献   

10.
第一:王某某,男,58岁。住院号4023 4患者反复心悸,胸闷,晕厥7年余,再发1月,于83年10月25日以“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入院时动则心悸、胸闷、神差懒言,二便正常,面色萎黄,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迟,两尺脉弱。患者无高血压史,否认晕厥后有抽搐、二便失禁等症。查体:体温 36℃,脉搏 40次/分,呼吸 16次/分,血压13.33/9.06 4 KPa(100/68 mmHg),心率40次/分,律齐心音遥远,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检查:窦律齐,心房率65次/分,交界区逸搏,心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 7岁 ,原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史及“阵发性心房颤动”史均 6年 ,“高血压病”2年 ,近一年出现心动过缓。入院前十余天持续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时ECG观察 :P波增宽 ,心房间传导延迟为 12 0ms,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 5 4次 /分。我们为该患者选用DDD起搏器 (SD2 0 3型 )。CS电极选用 (SP) 2 188型特殊设计的起搏电极 ,Y型连接器选用 5 86 6 38M型(均为Medtronic公司生产 ) ,右房和右室电极为常规J型心房和右室电极。患者CS电极在左前斜位X线透视下顺利插入 ,右房和右室电极也顺利到…  相似文献   

12.
<正> 例1,患者男,35岁。因左侧胸痛,四肢乏力四小时,门诊就诊。BP14/10kpa,心率78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律60次/分,P—R间期0.11s,QRS时限0.12s,各导联QRS超始部均有“σ”波,QRS在V_1导联呈qr型,q波时限0.02s,Q>1/4R,V_2—V_6均呈R型,ST段V_1导联呈单向曲线型抬高0.2mv,V_2导联水平型抬高0.2mv,T_(V1—V6)均直立,T_(VS)<1/10R_(V5),Q—T间期0.40s,为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血清酶,ck180.53u/L,LDH120.56u/L,GOT80.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8年开展心脏起搏技术以来,已对8例因三分支完全阻滞患者安装了起搏器,更换起搏器1例,共计9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体会余下。临床资料 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40~63岁,平均59.3岁。9例均出现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心电图均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Q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40次/分,最低仅11次/分。全部植入VVI型起搏器,其中Pinnacle 86  相似文献   

14.
吴某,女性,51岁,自1982年5月出现反复发作胸闷、头晕、心前区不适、眼前发黑,以致晕厥或伴有四肢抽搐,在6月经心电图检查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与心室自主心律,心率50次/分,同年10月首次入院。入院诊断:(1) 原发性高血压病,(2) 冠心病,(3)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 阿-斯综合征。入院后经大隐静脉安置临时性心内膜下电极的按需起搏器,其后又发生阿-斯综合征2次,心电图示心室搏动与颤动,经胸外电击除颤及胸外心脏按压后得以缓解。于1983年1月改装埋藏式永久性按需起搏器之后,心电图示起搏心律(72次/分)与A型预激综合征的窦性心律(84次/分)相交替,有时融合。2月27日出院时偶有室性早搏,出院后病情尚稳定,作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15.
房颤的发病率为1%,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特点有:70%有器质性疾病;多种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如晕厥,可致死亡;早期治疗有效。1病因70%发生于基础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等。30%为特发性房颤,目前尚不能找出原因。2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为心慌胸闷,系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引起。房颤发生时心房率在350次/min~600次/min,而心室率按原有节律,心房心室不同步,致使比正常少约30%血液进入心室,从而引起心慌胸闷。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死亡。只有在引起血压持续降低之后可导致死亡。乏力、头晕等原有冠心病者,房颤发生时…  相似文献   

16.
31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平均30天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其中14例作放射核素心室造影。结果:15/31患者(48%)调搏阳性(阳性标准①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 mv,或ST段抬高≥0.1 mv;④心绞痛;③血压反应不足,上升<10mmHg或收缩压下降≥20mmHg;④室早>5次/分),当调搏时血压反应不足或2项阳性提示预后差,阳性组LVEF比阴性组低,P<0.05,平均随访25个月阳性组3例死亡,阴性组均存活。所有病人能耐受调搏,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为2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安置了心房按需起搏器(AAI),并进行了血流动力学观察。2例均男性,年龄27、60岁。均有头晕、黑隙、晕厥等症状,病程分别为9个月及9年。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分别为50及48次/分,最慢心率均35次/分,窦房阻滞间歇为2.8及3.6秒。心房调搏:窦房结恢复时间分别为3360及1900ms,房室阻滞文氏点>130及120次/分。2例均采用J形心房电极,例1为CPI4171电极配用CPI—T_6起搏器,例2为Stockert JUZ 21600电极配用Pinnacle 8619起搏器。2例均经右侧头静脉插入电极至右心耳。电极前端指向左上前方,咳嗽及旋转电极体外部分360°,电极前端位置不变。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3例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表现。结果:13例心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时,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为0.18~0.76s;QRS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性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δ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型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9.
我科成功进行三例双腔房室顺序起搏器安装术,现报告如下。对象例1男,68岁,阵发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术中测定希氏束电图提示H—V间期70ms(>55ms)。另二例女,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一慢综合征,Holter提示窦性停搏,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其中一例合并L—G—L综合征。方法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后,放入9F扩张管,依次放入J型心房电极(CPI 4171美国)和心室电极(CPI4161美国)导管。在X线荧光屏下,将J型心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 1,女 ,4 2岁 ,以“突发晕厥六次伴抽搐”入院 ,收住心内科 ,患者主因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 ,且伴抽搐 ,反复六次 ,发作时无恶心呕吐。患者抬入病房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 92次 /分 ,律不齐 ,可闻及早搏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入院时查血常规WBC10 .9×10 9/L ,N90 .7% ,血钾略低为 3.4 1mmol/L ,心电图 :Ⅱ、Ⅲ、avF ST段下移大于 0 .0 5mv,心室晚电位分析阴性 ,心脏彩超 :前间壁及左室下壁运动减弱 ,心脏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EF6 3%。心电监测示 :窦性心律 ,频发室早 ,短阵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