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部分左室肥厚心脏结构的变化主要在室间隔,称为孤立性室间隔肥厚(IVSH)[1]。以往,关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和猝死危险性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54例IVSH及86例室间隔正常的高... 相似文献
2.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清晨觉醒前后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一般升高10~30 mmHg左右,有些人甚至可上升80 mmHg,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MBPS)[1].该时间段内儿茶酚胺活性水平急剧升高,而人体靶器官在清晨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敏感性也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2].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BPS现象是心脑血管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独立于24 h平均血压[3,4].因此,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其相关联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左室肥厚及构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不同构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32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LVH为105例,检出率为32.8%.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有无LV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LVH程度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级别有密切的关系(r=0.57,p<0.05),LVH不同构型之间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对称性LVH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肥厚程度较重、不对称LVH的高血压患者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较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 ,且随着心力衰竭加重 ,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本文旨通过对我科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178例不同心功能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总结分析 ,以进一步探讨心功能级别和室性心律失常 (VA)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入院后经详细病史、体检、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部分作踏车试验 ,确诊心脏病患者 178例 ,其中冠心病 5 2例、高血压心脏病 66例、风湿性心脏病 3 8例、心肌病 2 2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按心功能不同分为 3组 :A组为心功能Ⅰ级 ;… 相似文献
5.
<正> 自从动态血压检测(ABPM)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以来,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成为观察焦点之一.有报告指出,血压节律异常的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LVH)加重,而LVH与室性心律失常(VA)间相关性已多有报道.本文分析一组高血压病人ABPM、超声心动图(UCG)和动态心电图(DCG)资料,以探讨血压节律、LVH与VA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血压负荷(BPL)与心肌缺血(MI)和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EH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分为MI组(40例)和无MI组(50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3组的血压(BP)、血压负荷(BPL)与MI和VA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伴有MI的患者中,除白天SBP、SBPL、DBPL和24hDBPL外,其余各项BP指标明显高于无MI组(P<0.01);②伴有MI的患者24h血压呈"非杓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的患者(P<0.01).③EH患者24小时室早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5),而EH患者中MI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I组和对照组(P<0.01~0.005).结论EH是MI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伴有MI的EH患者中更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舒张期高血压左室结构改变。结果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左室肥厚高于舒张期高血压组。结论左室肥厚可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收缩压增高较舒张压增高更易导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组(n=81),70.8%VS13.6%,P<0.00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下午12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与左心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LVH)及室性心律失常 (ventriculararrhythmia ,VA )的关系。方法 选择2 0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进行静息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 ,计算QTd ,左室重量指数 (LVMI)等指标。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QTd水平为 (6 7 9± 15 0 )ms ,平均LVMI水平为 (12 9 6± 8 4 )g/m2 ,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QT和LVMI显著相关 (r=0 82 6 ,P <0 0 1)。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 10 0 %和 5 9 3% ,明显高于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 (5 0 % ,2 5 % )和左心室正常组 (35 3% ,5 9% )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QTd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III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组(n=81),70.8%VS13.6%,P<0.00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正午12时发生率较高。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存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致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通过心脏B超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其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结果发现,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患者的年龄(P<0.05,P<0.001,P<0.05)。以上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无相关性。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在室性心律失常(V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8例正常人(A组),4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VR(B组)及45例器质性心脏病VR(C组)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1)与A组比较,B组SDNN,PNN50,RMSSD,HRVTI显降低(P<0.05-0.01),SDANN,SDNNindex无显差异(P>0.05);C组各项指标均显降低(P<0.01),(2)C组各项指标均比B组显降低(P<0.05-0.01)。提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在VR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RV减低可作为高危性VR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动态心电图 (DCG)检测 2 64例高血压病 (E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探讨发生率与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结果表明LVH组 (A组 )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 (NLVH )组 (B组 ) ,(P <0 0 1)提示EH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LVH有密切关系。本文对 5年来收治的 2 64例EH者的DCG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近 5年来心内科门诊与住院确诊的EH 2 64例 ,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 ,室间隔和 或左室后壁≥ 12mm者为LVH。同时作DCG检测 ,A组 144例 (占5 4 5 % ) ,B组 12 0例 (占 45 5 % )。表 1…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 (DCG)作为 1种长时间观察心电变化规律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更好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VR)对预后的影响 ,对 78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18例AMI中 ,男 62例、女 5 6例 ,年龄 (5 6± 17 5 )岁。AMI部位 :前间壁 3 5例、广泛前壁 2 3例、下壁3 0例、下壁 +后壁 19例 ,前壁 +下壁 7例 ,心内膜下 4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 2 方法 采用DMS -P5DCG分析系统 ,在AMI后 6h~ 4W接受检查 ,采用CM1、CM2 、CM3双极导联 3通道记录。1 3 随… 相似文献
18.
19.
李锦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2):100-10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舒张末期相对室壁厚度(RWT)与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明显相关的是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的水平。结论 血压持续升高是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观察了 1 1 0例 EH患者 2 4 h动态心电图 ,对比分析左室肥厚对E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收集我院门诊部 1 994年至今 1 1 0例 EH患者的临床资料。 EH的诊断和左室肥厚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 1 993年 WHO标准。其中男 83例 ,女 2 7例 ,年龄 38~ 82 (58± 3.5)岁。全部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肝肾功能、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将患者分为两组 :左室肥厚组 4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