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豚鼠耳蜗SP和SP受体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P物质(SP)和SP受体在豚鼠耳蜗的分布。方法:采用兔抗SP血清,兔抗SP受体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氧化酶-DAB-镍(GDN)染色技术,结果:在Corti器各圈均可见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以顶回及底回分布密集,阳性纤维从骨螺旋板向内外毛细胞区呈放射状分布,纤维呈串珠状,含明显的膨体,阳性的终末位于内,外毛细胞的底部,耳蜗各回均可见SP受体样阳性反应,其分布状态与SP阳性母  相似文献   

2.
豚鼠心脏表面神经节丛SP、CGRP及VI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右心房神经节 丛(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A-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豚鼠心脏表面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尤其在A-PGP更为明显;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纤维分布最为密集,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并且这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哮喘对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对于肺发挥正常呼吸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已证实哮喘发作可能也与PS相对不足有关[1],为此,我们从动物支气管肺灌洗液(BAL)等方面论证了PS与哮喘的关系,以探讨PS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分组:雄性豚鼠60只(250~500g),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30只。每组再分肺病理形态观察组、BAL中磷脂和蛋白定量测定组、BAL表面活性测定组及支气管肺灌流组,每个亚组6只豚鼠。2模型建立:以…  相似文献   

4.
5.
豚鼠螺旋蜗轴动脉SP能神经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豚鼠螺旋蜗轴动脉(SMA)SP能神经支配的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镍染色技术及免疫透射电镜,探讨P物质(SP)在SMA上的分布特点。结果 SMA近端外膜上存在着大量SP-IR阳性神经元,在SMA远端外膜上可见大量的SP-IR阳性神经纤维,相互交错,呈网状结构。结论 SP的耳蜗血管的调节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黄维国  王锦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68-1371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核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特点及SP标记神经元向下丘投射方式。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在耳蜗背侧核,而SP-I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在腹侧核尚可见SP阳性终末包绕SP阳性胸体形成环形结构,一侧下丘中央核注入HRP后,对侧耳蜗核HRP标记细胞分布于耳蜗前腹核及背侧核,耳蜗后腹核呈阴性反应。同侧耳蜗后腹核HRP标记神经元数量也较少,在对侧耳蜗前腹核,HRP-SP双标神经元约占标记细胞的44%,SP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50%,HRP单标细胞占6%。耳蜗背侧核内侧也可见少量的双标细胞。结论 SP是耳蜗核上行投射神经元的递质或调质。  相似文献   

7.
豚鼠哮喘模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 1(HO- 1)在豚鼠哮喘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将 2 4只豚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 :1正常对照组 (A组 ) ;2哮喘即刻激发组 (B组 ) ;3哮喘发作 1周组 (C组 ) ;4哮喘发作 2周组 (D组 )。测定全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COHb)的百分比含量并观察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情况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 HO- 1在豚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发现 HO- 1主要表达在气道上皮细胞 ,各组 HO- 1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 .0 32±0 .0 0 4、 0 .112± 0 .0 11、 0 .12 3± 0 .0 11和 0 .135± 0 .0 12。哮喘各组 (B、C、D组 ) HO- 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 A组 (P<0 .0 1)。HO- 1的表达水平与全血 COHb的百分比含量及气道壁 EOS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 r=0 .88,P<0 .0 0 1和 r=0 .86 ,P<0 .0 0 1)。结果表明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 HO- 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提示 HO- 1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早期胎盘SP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兵  黄威权 《医学争鸣》1998,19(6):649-651
探讨人胎盘绒毛是胚存在P物质受体及其细胞定位,为其对胎盘及胚胎发育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相似文献   

9.
大鼠鼻粘膜P物质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豚鼠星状神经节内P物质(SP)-免疫反应(IR)纤维的超微结构和免疫反应性(IRy)的定位。IR无髓纤维包括非串珠和串珠部分.IRy主要定位于非串珠部分的运输颗粒内、串珠间段的胞浆内和串珠结构大核心囊泡的致密核心内。IR串珠结构与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构成突触,串珠间段部分地暴露于组织间隙和(或)与其它神经元结构直接接触。这些表明,IR物质除突触释放外,还存在非突触弥散性释放.讨论了豚鼠星状神经节内SP-IR神经纤维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物质受体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体的分布。采用兔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NA-镍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理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  相似文献   

12.
Projectionofspiralganglionglutamateimmunoreactivepositiveneuronsintodorsalcochlear nucleusinguineapigsQiaoLi(乔莉);QiuJianhua(邱...  相似文献   

13.
SubstanceP(SP)hasbeenaffirmedasaprimaryafferentsensoryneurotransmitter.Intheauditorysystemofthemammal,SPisalsowidelydistributed.YlikosikietallljreportedthatSPmightbeaprimaryafferentneurotransmitterormodulatorinrabbitcochlea.WehavereportedthedistributionofSPandsubstancePreceptor(SPR)inthecochleaofguineapigsL'j.ButthereisnoreportaboutthedistributionofSPandSPRintheauditorycentreandmedialgenicularbodyofguineapigs.Inthispaper,wedescribethedistributionofSPR--positiveneuronsandfibersintheco…  相似文献   

14.
日的:探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铃蟾肽(bombesin,Bom)、P物质(substance P,SP)受体间相互作用及对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的影响。方法:离体细胞内记录,并观察细胞的去极化、ls-EPSP的时程、幅度。结果:SP受体脱敏可使狞敏感细胞的ls-EPSP阻抑,但对Bom去极化无影响;Bom受体脱敏可使Bom敏感细胞的ls-EPSP阻抑,但对SP受体去极化无影响。结论:Bom、SP可通过各自的突触后膜受体形成.s—EPSP,无交互脱敏现象。  相似文献   

15.
哮喘小鼠肺内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东岭  宋俊峰  饶志仁  邱建勇  冯蕾 《医学争鸣》2001,22(13):1169-1171
目的 探讨BALB/c小鼠哮喘后肺内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及形态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肺内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 哮喘组肺内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及分布发生了显变化,从肺内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较集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分布,成束走行,以平滑肌外层和粘膜下层为主。此外,粘膜表面可见裸露的阳性纤维。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数量显增加(P<0.01)。结论 肺内CGRP免疫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增生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是导致哮喘持续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动物模型痉挛气道的解痉挛规律,病理组织学上验证大、小气道解痉挛 规律。 方法:实验豚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仅吸入蒸馏水后处死。对照组雾化吸入乙酰胆碱建立哮喘豚鼠模型后吸入蒸馏水,治疗组建立哮喘豚鼠模型后吸入沙丁胺醇解除气道痉挛。并在0、15和30 min及1 h各时间点分别处死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动物,固定肺组织后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获取大、小气道的连续切片。观察大、小气道的病理改变,测 量大、小气道管径变化。 结果:正常组豚鼠的大、小气道管径分别为(2.41±0.50)和(0.55±0.20)mm,对照组大、小气道管径分别为(1.78±0.41)和(0.41±0.10)mm,两组豚鼠大、小气道管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大、小气道管径收缩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别;治疗组豚鼠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在15 min时大气道即明显扩张达到(1.99±0.55)mm,并持续扩张到1 h,达(2.25±0.80)mm(P<0.05);而小气道在15及30 min 时均未见明显扩张,至1 h时明显扩张达到(0.50±0.14)mm(P<0.05)。 结论:哮喘豚鼠大、小气道的解痉时相不同,大气道先解痉,而小气道解痉延迟。  相似文献   

17.
18.
易军  宁莫凡  李娟  杨华  邱建勇 《医学争鸣》2001,22(17):1554-1557
目的 观察肢体负压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犬皮肤中 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 .方法 犬 17只 ,随机分治疗组 10只、非治疗组 5只和正常对照组 2只 ,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均将动物制作左后肢缺血模型 ,治疗组在模型制作后 14d,开始行患肢负压治疗 10 d(15 min·次 - 1 ) ;非治疗组不做负压治疗 ;正常对照组不行缺血模型制作及负压治疗 . 3组均行左后肢趾皮肤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结果 非治疗组皮肤中 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 (P<0 .0 1) ,治疗组较非治疗组减少(P<0 .0 1) ,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增多 .结论 肢体负压疗法可促进皮肤感觉神经纤维中 SP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